▲吳大觀青年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們與易師傅在拉家常記者趙菲菲攝由團市委推報的中國南方航空工業(團體)有限公司吳大觀青年志愿服務隊,日前獲評第十屆中國青年志愿者優良組織獎,成為全省唯一一個獲得該獎項的企業青年服務團隊。 中國青年志愿者優良組織獎是由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授予的我國青年志愿服務領域的最高榮譽,自1996年以來,每兩年評選一次。 他們的陣容從最初的312人發展到3750人成了全市企業中規模最大的志愿者隊伍吳大觀是航空工業和航空發動機設計研制事業的重要開創人之一,被譽為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 為緬懷航空先輩,我們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志愿者服務隊 張鵬飛介紹,服務隊成立于2008年,6年多的時間里,從最初的312人發展成了全市企業中規模最大的,有29個小分隊、3750人的志愿者隊伍,開展了掩護環境、關愛弱勢群體、贊助貧困學子、關愛艱苦職工等多項志愿服務。 6年來,該服務隊每年有超過3000人次的志愿者走進社區、養老院、福利院、特別教導學校等公益機構,組織志愿者通過一幫一、多助一長期結對等方法切實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孤兒、殘疾人、生活艱苦的離退休人員和下崗職工、聾啞學生和盲童等艱苦弱勢群體排憂解難。 近3年來,服務隊總計為他們送去的生活必備品、書籍、衣物等物質合計7萬余元。 持續5年開展盼望工程一元捐運動,為干旱地區的人們捐款16236元;為盼望工程募捐累計74207元,用于贊助改良農民工子女學習生活條件,為株洲市56所農村學校添置各類體育用品。 他們的故事服務癱瘓老人,一做就是6年還為他訂了《株洲晚報》在蘆淞區星光敬老院一間不到十平方米的房間內,五保老人易師傅躺在床上,在他的床邊,則放了兩疊三十厘米厚的《株洲晚報》。 看到精密加工中心吳大觀志愿者服務分隊的李鈺來了,易師傅連忙招手,笑著說,老朋友來看我了啊!70多歲的易師傅,40多因事故導致頸部以下高位截癱,40多年來,他沒有離開過病床一步。 易師傅是服務隊的定點服務對象,青年志愿者們常會來探望老人,替他打掃衛生,陪他嘮嗑,為他送去生活必須品。 他說,自己最愛好看的就是《株洲晚報》,從晚報創刊起,他就一直在瀏覽晚報,而且晚報還幫了他不少忙。 此前,因為辦不了,他給晚報打了個電話,在晚報的牽線搭橋下,蘆淞分局龍泉派出所立即組織了干警為他上門服務。 晚報貼近民生,很好看啊!易師傅說,通過瀏覽晚報,知道株洲產生了日新月異的變更,我們的城市變得更美了,市民素質也進步了。 知道易師傅中意《株洲晚報》,服務分隊就為他訂了《株洲晚報》,還給他買了電視機。 如今,星光敬老院的17名五保戶,也都成了該服務隊的服務對象,逢年過節或周末,志愿者們都會為他們送去問候和生活物質。 與社區、鄉村小學結對子積極主動,隨叫隨到昨日上午,動力分公司吳大觀志愿者服務分隊在株董路上掃除牛皮廯。 一個電話,他們就過來了 董家塅辦事處友愛社區董謂香說,自從服務分隊與友愛社區結對子后,這些青年志愿者們就隨叫隨到。 除了走進社區開展志愿運動,該志愿分隊還為五里墩村修繕小路,用煤渣灰填平道路,方便過往村民。 吳大觀青年志愿服務隊負責人張鵬飛說,像這樣與社區、小學結對子的小分隊,公司里有很多,他們經常會參與社區環境改良、供給便民服務。 其實,在幫他們的時候,也是贊助和激動自己 志愿者王旭東說,每次去鄉村學校慰問的時候,他都會跟學生們講解航空知識,教他們制作飛機模型。 去年5月22日,裝配中心還成立了我愛航裝愛心基金會,用于訪問關愛艱苦職工,贊助社會上需要贊助的人。 (記者趙菲菲通信員梁紫燕姚永章李輝)相干消息臨終關心、禮儀培訓等專業化服務是未來青年志愿服務的發展方向本報訊(記者趙菲菲通信員梁紫燕)昨日記者從團市委懂得到,不僅僅是中航工業南方吳大觀青年志愿服務隊獲獎,團市委心手相牽、快活成長項目也榮獲了中國第八屆志愿服務優良項目獎。 據團市委介紹,株洲市青年志愿者舉動始于1996年,目前,我市已建成青年志愿者協會50余個,青年志愿者服務隊480余支,志愿者工作站179家,市級雷鋒號志愿者工作站61家,省級雷鋒號志愿者工作站9家,各類青年志愿者總數超過12萬名。 青年志愿者的成員包含學校、企業、機關、社區的團員青年和社會各界人士。 并已逐步形成了市、區、街道、社區四級聯動的青年志愿者服務系統。 團市委通過在株洲市志愿者和株洲共青團官方微信平臺增設志愿服務平臺,廣泛流傳志愿服務理念,加強與青年志愿者的接洽。 團市委梁天琛表現,未來青年志愿服務的發展將更加制度化和專業化。 每一個志愿服務隊有自己專長的領域,而不是停留在一般大眾化的服務。 未來,我們應當更多的涉及臨終關心、禮儀培訓等專業化的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