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當時我們的成立者,成立這個俱樂部的發起人,他們是第一次來到中國,并且建立了與中國的貿易接洽。 在1953年的一次訪問中,我們與中國達成了一個3000萬英鎊的貿易打算,即使根據今天的標準來說,3000萬英鎊也不是一個小數字。 今天我們這個俱樂部還在持續地加強與中國建立和增進友愛的關系,既包含商業也包含文化方面的接洽。 我想談一下英國的制作業 在1970年和2004年,我們在世界上制作業大概是第四位,但是現在已經到了第七位,因為現在我們是中國、、德國和日本起到主導的作用。 當然了,我們沒法與美國和中國這些大國相比了,因為我們只是一個很小的國家,所以我想我們英國必需要做一些調劑。 上世紀70年代末期實行的政策讓更多英國企業來到了中國。 我想與中國的產業界相比,大家可能有一個印象,英國的制作業是降落了,但是并不是這樣,因為我們是進行了結構的調劑。 我們是工業最早發起的國家,在100多年里面,英國一直是一個發達領先的國家,在很多方面,鋼鐵、煤炭、紡織品,并且有很多的國際貿易,并且我們現在也有非常大批的中產階級,但是現在是風水輪流轉了,輪到我們從中國這學到一些新的東西,因為中國現在制作業占GDP很大一部分,我盼望我們的制作業也能夠像中國占到GDP很大的比重。 我們現在正在從中國學習,因為我們知道制作業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在過去三年里面,英國每六個企業就有一個企業把他們的生產業務,以前是轉移到海外了,現在又轉移回英國。 英國的制作企業,他們開端將更多的一些生產的業務轉移回英國,特別是在過去的兩年。 應當說對于英國來說,制作業并不像在中國占的比重那么大,但是制作業對于我們的經濟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它的就業機會是250萬人口,是我們出口量的一半還要多,占了我們出口的53%。 另外我們的商業研發的四分之三是制作業 制作業的變更現在正在加速,重要是因為技巧和競爭 英國的制作業也從煤炭和鋼鐵轉移到了現在的一些現代的產業,比如說汽車、空間技巧、生物技巧和能源。 汽車對于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很多人可能認為英國現在并沒有一個著名的汽車品牌,因為我們的轎車品牌都賣給了中國和印度的企業,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在汽車制作方面沒有技巧。 正好相反,我們現在在高性能的運動比賽汽車方面,和一些最尖端的汽車配件方面仍然具有無與倫比的優勢。 另外,我們的勞動力市場非常機動,我們的政策非常穩固,我們在歐盟國家里面,吸引的國外投資是非常多的,而且制作業的發展一直是非常穩固的。 最近英國也是在逐漸地恢復它的全球制作業中心的地位,根據一些研究表明,2014年,我們的制作業增長了2.7%,大家可以與德國的1.6%和法國的0.7%來相比。 另外一項研究,像波士頓的咨詢團體,他得出一個結論說,英國事在西歐生產產品最便宜的處所之一,另外這個報告還把英國與、印尼和印度并列稱為冉冉升起的區域明星,我想英國這樣一個優勢是取決于他的勞動力成本、市場,以及我們稅收稅率還有金融系統,以及我們的技巧。 關于中英的關系,我們與中國的商業接洽一直是非常緊密,從今年開端,我們有很多中國的企業到英國去,尋求英國的機會,也就是走出去的新政策。 我們在第一個季度有20億英鎊的新交易,另外在2013年達到了新高,我們雙邊的貿易比前一年增長了18%,而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雙邊貿易的增長只有3.8%。 我第一次來到中國的時候是在1979年,從那開端,我經常有一個感到,就是中國在西方經常被曲解,但是這個現象正在快速地變更,在過去一個十年里面,我們普通人之間,政策制定者之間,政界、企業界,大家好像都有了更深地懂得,而且這個變更每天都在持續。 在我這一次離開英國的時候,我收到了一封電子郵件,是我們的家邀請一些住在英國的中國人到英國的下議院去,對政策發表一些意見。 我沒記錯的話,這是英國第一次對住在英國的中國人以這樣的方法去發表意見。 一個英國的家最近寫了一本書,這本書里面他就談到了與中國進行交換來往,可以讓英國人獲益,他認為中國在今后20年里面可能會成為一個新的中心。 他在他的書中這樣說,如果亞當斯密現在正在寫《國富論》的話,那么他可能會引用深圳富士康的例子,而不是完整依附于西方的那些例子,因為在富士康生產的節奏是非常快的,而且他們的創新做的非常好。 另外他也認為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具創新的處所之一,很多人信任中國會產生下一個硅谷。 現在歐盟,也包含美國,大家都在摸索新的生產工藝,盼望把制作業再拉回到歐洲和美國。 現在有很多的研究項目,盼望通過這些研究項目能夠以低成本的方法把制作業再拉回到美國和歐洲。 我們現在看到一些新的技巧,這些新的技巧可以給我們生產新的產品。 我們的一些現有的技巧也可以進行升級 比如說機器人技巧、納米技巧、智慧技巧、大數據以及增材制作、3D打印。 有人說對于制作業來說,3D打印的影響會引入我們另一輪的工業,所以以后的生產不僅僅是生產,而是一種更大領域的創造價值。 制作業創新是英國非常擅長的,英國也是世界3D打印支撐和研究的重要的中心,很多英國的大學現在都有相應的課程和研究項目用于增材制作。 我們的政府一直非常強調保持英國在世界上的技巧和設計的領先地位,今年英國政府一共安排了40多億國民幣的預算來支撐新的制作業技巧的發展,其中有1.4億元國民幣用來支撐英國的企業來開發新的制作業解決方案,包含3D打印技巧等等。 這方面我們已經取得了一系列的新的進展 再談一談未來的機會,英國政府已經制定了遠期到2050年未來制作業的新發展戰略,當然英國政府也在這個報告當中指出了未來的一些尋釁,比如說進步產業的競爭性,比如說不斷的調劑產業適應性的發展,還有就是在生產流程當中充分施展科研成果,以及研究供給商和客戶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關系。 我想產品和過程必需要做到可持續的發展,我們要強調生產過程中材料的再一次循環應用,一直到他們最終達到可應用的極限時間。 我想我們同時也需要一些更多的避路系統來解決能源的糟蹋。 我們信任中國在這些領域都有一些重要的角色可以去施展,因為中國和世界一樣,正在進行重要的經濟的轉型,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合作。 再回到英國作家所寫的一本書,他說很多個世紀以來,我們是通過一些長途危險跋涉出來的路作為我們連接各國的通路,當然他這里說的就是絲綢之路。 我想以后我們不是說再去交易絲綢,我們還有更多的一些東西可以去發展,所以我們需要加強國與國之間的懂得。 中國和英國、歐洲甚至全球不僅在制作業上有無窮的合作機會,中國現在在這個新里,從產量上來看好像是19世紀的英國一樣,是今天全球制作業的領軍者。 英國48家團體俱樂部CEOMandiSturrock英國率先建立與新中國的商貿接洽體現了務實的商業思維與長遠的戰略眼力。 以重慶為例,英國企業在1875年率先買通川江航道,然后在1890年促成重慶開埠。 英國公司在江北運輸煤鐵礦的歷史可以上溯到110 杜國宇英國政府對制作業的戰略方針是建立政府和工業界之間的長期性戰略伙伴關系(而不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高低級關系)來最大限度地提振增長。 政府向企業推出廣泛、的政策打算,供給有力的資訊和資金聲援,政府的支撐政策重點放在能進步英國在全世界競爭力的產業,勉勵優勢領域的創新,優化其供給鏈并最大限度地支撐這些優勢產業對海外出口。 重慶企業(000625,股吧)早在2010年就在英國的諾丁漢建立了長安汽車英國研發中心,利用英國在發動機和變速器方面的技巧優勢來進步長安公司在動力總成方面的設計開發能力。 今年以來,長安汽車還在英國英格蘭中部尋找合適地點,興建新的研究與開發中心。 重慶機電在2010年通過對英國精密技巧團體(PTG公司)的成功收購,獲得螺桿機床、磨齒機、大型機床等產品的開發、設計及制作先進技巧,使公司相干產業技巧與國際先進程度縮短15~20年時間。 此外,英國吉凱恩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與長安汽車、上海納鐵福合資,在重慶設立納鐵福傳動軸(重慶)有限公司,制作輕系列傳動軸供給中國中西部地區汽車生產廠商。 這都是重慶與英國在制作業展開深度合作的范例事例 英國目前一直致力于在重慶推動中英在制作業領域的合作 英國駐重慶總領事館有高級貿易官員專門負責制作業領域的中英接洽溝通。 英中貿易協會重慶首席代表英國制作業版圖并不是鐵板一塊,不同地區在優勢產業散布格式以及稅收政策優惠上存在差別。 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需要打消信息的不對稱,進步獲取商情的及時性有效性,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英國中央政府、處所政府、官方投促機構的免費資源與平臺,盡可能地全面把握相干商業信息;另一方面也要擅長同商業服務機構打交道,器重中介服務的作用和價值,借助專業化的服務來進步項目運作的效率,確保目標順利實現。 今年中英兩國政府已經啟動了中英先進制作業投資增進項目,通過搭建中英兩國投資合作平臺,為兩國企業雙向投資供給服務,推動中英在汽車、航空航天、高鐵等先進制作業領域的務實合作。 自從去年英國首相卡梅倫訪問成都、英航開辟倫敦-成都直航以來,重慶與英國的產業接洽得到了進一步深化。 在“兩帶一路”發展的大主題下,重慶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當中歐亞橋、渝新歐的一個起點,又是長江黃金水道上游的一個樞紐點。 明年將是英國在重慶設立總領事館十五周年,英國在重慶的外交與商業存在(英國駐重慶總領事館、英中貿易協會/英國西南商會、英國威爾士政府重慶辦公室)將推出一系列運動,攜手致力于增進重慶本地制作業企業和英國相干機構和產業伙伴的商業對接。 (責任編輯:HN6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