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M網訊:4月1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布的2014年3月份中國制作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3%,較上月回升0.1個百分點。 從12個分項指數來看,同上月相比,生產、新訂單、新出口訂單、采購量、原材料庫存、產成品庫存、進口、從業人員和生產經營運動預期指數回升。 其中進口和新出口訂單指數上升幅度超過1個百分點 積存訂單、購進價格和供給商配送時間指數回落,其中購進價格指數回落最大,幅度為3.3個百分點。 同時,匯豐(HSBC)/Markit聯合頒布,中國3月制作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為48.0,略低于初值48.1,遠低于2月終值為48.5,持續第三個月位于榮枯分界限下方,并且創出了八個月的低位。 分項數據,生產分項指數大幅降落至47.2,新訂單亦較上月大幅下滑至46.5,快要接近2011年11月(正處于歐債危機時)的最低程度。 圖一3月份,官方制作業PMI拐頭略升,且位于50榮枯分界限上方,而匯豐制作業PMI持續下滑,依然位于50一線下方,且距離榮枯分界限越來越遠。 兩者之間的差值由去年12月份的0.5不斷擴大到2.3。 當然,造成這么大的差別,我們無需通過想當然地質疑官方或匯豐供給的數據真假來解釋。 一般而言,匯豐PMI指數重要針對中小型企業,而官方PMI指數以大中型企業為主。 從國家統計局頒布的不同規模企業PMI數據來看,3月份,大型企業PMI拐頭上升最為明顯,且一直站在50的榮枯分界限上方,而中型企業PMI仍處于下滑的趨勢中,已經降落至49.2,而小型企業PMI位于兩者之間,較上月的回升勢頭有所放緩,僅從48.9上升至49.3,中小型企業PMI均在榮枯分界限之下。 由此,我們不難懂得為何官方PMI和匯豐PMI之間的差別如此明顯。 實際上,這樣的差別或許從3月份大批工業品價格的總體走勢上亦可略見一斑。 圖二具體到大批工業品價格與PMI之間的關系,從下圖可以粗略看出,近兩年,匯豐PMI與工業品價格走勢之間的聯動性更為密切。 今年第一季度,匯豐PMI從49.5持續下跌至48,跌幅為3%,南華工業品指數從1750一線跌至1590一線,跌幅達到9%。 圖三不過,經歷了前期的跌跌不休之后,3月中下旬,國內工業品價格(煤焦鋼和鐵礦石價格)相繼止跌,震動反彈。 尤其是,鐵礦石從700元/噸逐漸反彈至800元/噸,螺紋鋼期貨價格從3140元/噸反彈至3340元/噸,滬銅從43700元/噸反彈至47000元/噸,滬膠從14375元/噸反彈至16000元/噸。 基礎面更弱的焦炭、焦煤、動力煤和玻璃等期價基礎上涌現止跌的跡象。 換言之,官方PMI于50榮枯分界限上方止跌略有回升似乎反響了國內工業品價格近期的止跌反彈。 綜上所述,3月份匯豐制作業PMI仍處于下滑的趨勢中預示著大批工業品價格可能仍有進一步下跌的空間,而官方制作業PMI止跌略升或許預示著它們下跌的空間有限,有可能進入了超跌反彈的行情中。 僅從這一方面來看,3月份國內大批工業品價格涌現不同程度的先抑后揚的走勢,以及近期價格運行得非常糾結,回過火來梳理一下,PMI數據或允許以管窺蠡測。 基于此,如果我國政府未能如期出臺穩增長的刺激政策或措施,那么價格暫時不太可能涌現趨勢性反轉的大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