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稅收合作重構瑞士銀行業格式近幾年來,作為全球最重要的離岸私人財富管理中心和私人銀行的發源地,瑞士首當其沖受到來自G7成員國逃稅核查的壓力,私人銀行業務受到極大影響,發展面臨尋釁。 就在今年5月,瑞士批準簽訂以美國為主導的經合組織推出的新《全球主動信息交換標準》,參加共享稅務信息、打擊跨境回避稅的行列。 在全球稅務透明化的大趨勢之下,現在瑞士的銀行在吸收客戶和供給服務前,請求客戶供給證據以證明其資產符合當地稅務條列。 而美國國稅局和司法部門在稅務方面這幾年的頻頻施壓,不僅導致了瑞士批準向美國政府披露持有離岸賬戶的美國客戶信息;也導致了美國客戶成了“燙手山芋”,現在瑞士的私人銀行在吸收美國客戶方面非常謹慎,仍為美國客戶供給服務的瑞士私行屈指可數。 如今瑞士銀行遵守的是最為嚴謹的“客戶身份辨別”規矩(know-your-clientrules),銀行必須確認每個賬號的客戶身份以及其資產起源的合法性。 政策的突然轉變和調劑使得很多銀行在傳統歐美市場的跨境業務大幅縮水,利潤明顯下滑。 銀行需要調劑市場策略、業務模式和重新定位核心競爭力,以盡快適應新的形勢和環境。 顯然,以保密制度為核心的時代已經結束,瑞士銀行業的格式正在經歷根本性的轉變,全球領域內的兼并收購和行業整合將會愈演愈烈。 中國:瑞士私人銀行業復興中國市場成要害隨著傳統歐美財富管理市場的逐漸飽和以及其監管環境的日益嚴苛,越來越多的瑞士銀行把眼力投向了新興市場。 亞太地區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近年來離岸銀行業務擴大非常迅速,特別是香港和新加坡。 而中國方面,雖然中國私人財富的增速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家,私人銀行卻并沒有太大起色。 盡管瑞士的離岸財富管理平臺對其他亞洲客戶有著很大的吸引力,但對大部分中國的富有群體來說,滲透率還很低。 我們感到這重要是由于兩個原因:其一,中國的私人銀行市場尚處于摸索階段,相比全球投資策略,目前中國高凈值人群重要偏向于能夠供給高回報率的國內房地產和制作業。 但隨著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進行全球投資的離岸財富管理平臺的優勢正在逐步彰顯。 其二,對于國外銀行來說,要成功進入中國市場,找到一個在金融服務領域相互匹配的中國合作伙伴是要害。 只有少數幾家最先實行戰略合作的瑞士私人銀行能夠搶占中國市場的先機。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