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29日消息(記者陳蕾實習記者徐巧)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中國遭遇貿易摩擦迎來趨勢性轉變。 上半年中企貿易糾紛明顯減少涉案金額同比降落34%來自商務部的最新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遭遇的貿易摩擦案數量和金額都涌現大幅降落,不過,與總體降落相反的是,我國與部分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摩擦有所增長。 為什么會涌現這樣的一降一升?今年上半年,我國遭遇的貿易摩擦案為37起,同比降落30%;貿易摩擦涉案金額35億美元,同比降落34%。 降落三成甚至以上,這絕對不是個小數目,對外經貿學院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說,這次降落有歷史性的意義,相當于一個轉折點,通過這次降落,可以看到未來貿易摩擦形勢趨勢性的變更。 屠新泉:這次降落目前還是一次局部性的變更,但是從整體趨勢來看,已經到了貿易摩擦形勢可能趨勢性轉變,對外貿易發展進入新的變更和時代,貿易摩擦總體趨勢降落。 貿易摩擦為什么降落?中企維權能力提升經濟轉型升級發力貿易摩擦為什么會涌現降落趨勢?一個原因就是: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中資企業的法律觀念和自我掩護意識加強。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從貿易摩擦角度講,前20年我們是國際市場的后來者,很多規矩我們不是十分懂得,后來我們適應了,我們的勝訴率逐漸進步,我們的企業很大程度上自律了,人家挑不出弊病了。 那么,為什么今年上半年會涌現轉折意義的降落?更重要的是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成果。 如今,我們出口到歐美的產品不再僅僅是便宜產品,而是正在轉向質量優、附加值高的產品,企業更有底氣。 白明:隨著我們對外貿易轉型升級,不只是靠規模,也靠附加值,靠技巧含量,他們想你,用本來的措施,師出無名。 另外,從世界經濟領域來說,具有中國標簽的信息已經成為最受關注的熱門,中國與世界經濟浮現雙向對流,中國正在深入融進國際產業鏈。 白明:我們中國事貿易大國,很多產業也是建立在為全世界市場服務的,有市場相互利用,也是相互比較優勢的充分體現。 我國與部分發展中國家直接競爭更多貿易摩擦在增長盡管總體來看,我國企業與發達國家間的貿易摩擦大幅減少,但是與部分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摩擦卻在增長。 競爭激烈是雙方貿易摩擦最重要的原因 比如,我國和印度在鋼鐵、玻璃和尼龍等行業競爭激烈;而我國與巴西在鞋類、無框鏡、PVC涂料布和螺紋銅管等領域摩擦較多。 屠新泉認為,同處發展中階段,經濟結構類似,競爭不可避免:但是,從產品競爭力來說,部分發展中國家的生產能力又不如我國,因此,必須通過貿易兵器掩護自己的產業。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工業化過程有限,制作業程度不如中國發展的好,沒有這么大,中國產品競爭力強,市場占領率提升,他們掩護自己的產業,關稅壁壘,法律兵器掩護自己的話,也是手段之一。 同時,雙方也都在轉型升級,直接競爭自然也會多一些 張建平:我們的出口地區結構也在調劑,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競爭比價敏感,引起貿易摩擦比價多。 白明表現,溝通對話仍然是解決貿易糾紛最重要的手段,對于我國來說,要努力適應這種貿易環境,但是,也必須牢牢掌控住風險。 白明:我們更多的是要適應它,對當地市場有充分懂得,當地客戶建立商業關系,讓他的業務始終處于我們的把持當中,不能夠涌現風險失控,包含貿易伙伴的選擇,每個方面都需要鄭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