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產業是世界產業發展的排頭兵和生力軍 近年來,以節能環保、高端設備制作、信息產業、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現代物流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不斷取得驚人成績。 第三屆世界新興產業大會,2015年4月20日至22日在中國中原中心城市河南省鄭州市隆重舉辦,本屆大會由亞太總裁協會與河南省國民政府共同主辦。 主題是新興產業世界經濟增長新動力,大會設置兩個專項國際合作論壇:世界互聯網現代物流合作論壇和全球高端設備制作業合作論壇。 來自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世界500強、2000強、新興產業領軍企業高層、產業著名專家近600人將出席大會。 世界新興產業大會,由亞太總裁協會發起并作為國際主辦方,首屆大會中國主辦方為中國吉林省國民政府,第二屆大會中國主辦方為中國武漢市國民政府。 著名國際經濟學家、亞太總裁協會全球履行鄭宏偉指出,高端設備制作業是指生產制作高技巧、高附加值的先進工業設施設備的行業,是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重要支撐,包含航空設備、衛星及其利用產業、軌道交通設備、海洋工程設備和智能制作設備。 由于技巧資金等,高端設備制作業往往以國際合作的情勢存在,目前,高端設備制作業的全球化合作已成為其重要發展趨勢。 一、航空設備、衛星及其利用領域航空設備重要是指航空飛行器、動力裝置、機載設備、機載兵器等多種產品,衛星也是航空飛行器的一種。 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到國際合作的航天項目中,合作的內容從供給或交換空間研究材料、共同研制航天器、代為發射航天器、供給訓練設施、在他國航天器上進行科學實驗、共同分析利用空間探測成果,到聯合組成航天乘員組和統一安排航天任務等。 近年來全球航空、衛星領域的合作的領域越加廣泛,例如,截至2014年4月,中國政府已與30多個國家和機構簽訂80多項多邊與雙邊航天合作協議;歐洲各國通過歐洲航天局、歐洲景象衛星利用組織等平臺,協作開發和支撐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環境與安全檢測打算等項目。 在歐洲各國的支撐下,歐洲航天局的年度預算已達到約40億歐元。 同時,航天領域的國際生產網絡變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如今的國際航空市場上,有競爭能力的產品都不是只由一個國家完成的,開展競爭的是由各國航空工業組成的跨國團體。 航空領域的全球合作還有助于推動技巧的發展,更快的實現航空領域的進步。 如2014年美國宇航局提出2035年人類登陸火星的打算時,呼吁全球航天部門共同合作。 二、軌道交通領域軌道交通設備是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運輸所需各類設備的總稱,重要涵蓋了機車車輛、工程及養路機械、通信信號、牽引供電、安全保障、運營管理等各種機電設備。 以高鐵領域為例,當今全球重要高鐵制作商有中國中車、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加拿大龐巴迪,以及日本川崎、日立等少數企業。 而全球的高鐵市場潛力宏大,已通及在建高鐵的國家重要集中在歐洲、亞洲地區,有高鐵方案的國家已遍布六大洲。 據德國的調查報告顯示,全球鐵路市場未來有望以每年3.4%速度增長,到2018年增長至1900億歐元,其中高鐵市場容量185億歐元。 面對全球建設高鐵的熱潮,全球領域內的高鐵合作將迅速而廣泛的開展。 目前,與中國簽訂高鐵合作協議的國家超過30個,中國仍在和更多的國家爭取高鐵領域的合作。 三、全球海洋工程設備領域海洋工程設備重要指海洋資源,特別是海洋油氣資源的勘察、開采、加工、儲運、管理、后勤服務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設備和贊助設備。 目前全球重要海洋工程設備建造商集中在新加坡、韓國、美國及歐洲等國家,其中新加坡和韓國以建造技巧較為成熟的中、淺水域平臺為主,目前也在向深水高技巧平臺的研發、建造發展,而美國、歐洲等國家則以研發、建造深水、超深水高技巧平臺設備為核心。 2014年,受國際原油價格暴跌影響,全球海洋工程設備市場需求大幅萎縮,重要海洋工程設備浮現量價齊跌的態勢。 無論是鉆井平臺、生產平臺,還是海洋工程船市場的表現均較為低迷,全年累計共成交各類海洋工程設備407座,成交金額419.8億美元,同比分辨降落27.1%和34.3%。 隨著接單形勢日益惡化,不少海洋工程設備建造企業更加重視加強國際布局。 其中,墨西哥、巴西等需求較大但海洋工程設備建造實力不強的國家,成為中國、新加坡等國海洋工程設備建造企業海外合作的熱門區域。 在墨西哥方面,新加坡吉寶團體正打算與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合作,在墨西哥建設新船廠;中國宏華團體有限公司認購中墨能源基金1.5億美元份額,為其承接墨西哥陸地與海上石油設備訂單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巴西方面,中國泰富重裝團體有限公司與巴西Galaxia公司簽訂逾4億美元的海工設備合作建造協議,并將共同為巴西國家石油公司供給海工支撐船服務。 此外,一些海洋工程設備建造企業還積極布局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市場。 挪威Vard公司成立了加拿大子公司VardMarine,主營船舶及海工設計與銷售;中國惠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與澳大利亞WorleyParsons合作,將共同開發澳洲區域的浮式生產平臺項目。 四、智能制作設備是具有預測、感知、分析、推理、決策、把持功效的各類制作設備的統稱,是在設備數控化基礎上提出的一種更先進、更能進步生產效率和制作精度的設備類型。 中國智能制作設備產業重要包含四大類:高級數控機床、智能測控裝置、要害基礎零部件和重大集成智能設備。 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德國、日本等國政府紛紛提出通過發展智能制作來重振制作業。 2011年6月,美國正式啟動包含工業機器人在內的先進制作伙伴打算,2012年2月又出臺先進制作業國家戰略打算,提出通過加強研究和實驗稅收減免、擴大和優化政府投資、建設智能制作技巧平臺以加快智能制作的技巧創新,同年又設立美國制作業創新網絡,并先后設立增材制作創新研究院和數字化制作與設計創新研究院。 德國通過政府、弗勞恩霍夫研究所和各州政府合作,投資于數控、制作和工程主動化行業利用制作研究。 日本早在1990年就提倡智能制作系統IMS國際合作研究打算。 許多發達國家如美國、歐洲共同體、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參加了該項打算。 該打算共打算投資10億美元,對100個項目實行前期科研打算。 近年又提出通過加快發展協同式、無人化工廠提升制作業的國際競爭力。 德國于2013年正式實行以智能制作為主體的工業4.0戰略,鞏固其制作業領先地位。 且有望與中國互聯網+在開發利用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技巧方面進行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