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機械工業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一,2011年中國機械工業對德國、日本的貿易逆差分辨高達492億美元與578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機器人和精密主動化機床等高端制作業造成的逆差。 圖片起源于網絡2014年8月20日,國家發改委頒布了中國反壟斷歷史上第一個天價罰單:對日本8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和4家軸承企業價格壟斷行動罰款總額約12.4億元。 這則引起了極大關注的消息,只是中國汽車業反壟斷系統工程的一環--中國政府同時還展開了對多家國外豪車品牌的反壟斷調查。 如無意外,等候這些濫用壟斷地位的跨國巨頭的,仍將是天價罰單。 深究這些舉動背后更深廣的原因,則是中國政府面對中國制作業和工業總量上升為世界第一,但高端制作業轉型升級深受跨國巨頭以壟斷經營和知識產權等方法,所做出的合法、合理反響。 研發投入支撐,中國制作業總量再奪冠21世紀頭十年產生的最重大,莫過于中美產業力量對照的重大轉變:中國制作業總量歷史性地超過美國。 據美國研究機構HIS測算,2010年中國占世界制作業10萬億美元產出的19.8%,第一次歷史性的高于美國的19.4%。 此前從1895年到2009年,美國一直保有這個寶座 事實上,按照經濟史學家麥迪遜的估計,中國在1830年代制作業產值曾占全球的30%,但隨后爆發的鴉片戰斗,卻將該成績打入谷底,到1900年,這個份額降至僅大約6%。 此后經過100多年流血流汗的艱苦奮斗,中國終于重回自己底本的地位。 從各類統計數據中可以明確地看出,在大批工業品的產量上,中國占全部世界的比例,大部分保持在一半高低。 與中國工業的快速發展相對應的是中國在技巧研發上的不斷投入,這也成為中國制作業總量重回世界首位的強力支撐。 據中國科學技巧發展戰略研究院《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13》顯示,中國研發經費長期快速增長,2012年達到10298.4億元,穩居世界第3位,占全球份額由2000年的1.7%迅速進步到11.7%,與美國、日本的差距進一步縮小,與日本份額的差距由2000年的超過20個點的差距,降低到2.6個百分點。 而中國研發人員全時當量(注:指全時人員數加非全時人員按工作量折算為全時人員數的總和)2012年達到324.7萬人年,居世界首位,占到全球總量的29.2%。 以研發投入強度(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研發投入總量與GDP之比)而言,據經合組織(OECD)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將其GDP的1.98%投入到了研發當中,已超過了歐盟28國1.96%的總體比例。 根據這些數字,中國的科研投入與1998年時相比增長了3倍,而歐盟則幾乎沒有增長。 中國在研發領域的這些成績,已從政府為主體,轉換企業為主體取得。 (起源:JIC投資視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