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2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安排加快推動實行中國制作2025,實現制作業升級。 會議強調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巧、高級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設備、海洋工程設備及高技巧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設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設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設備10大領域。 會議還決定,推出中國制作重點領域升級方向綠皮書目錄指引,動態調劑、滾動推動。 業內廣泛認為,加快推動實行中國制作2025對我國制作業升級,保持經濟持續穩固發展意義重大。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并指明10大重點發展領域,意味著中國制作2025有望引入互聯網+作為重要發展思路,而具體的實行路線圖也已基礎成型。 亮點順應互聯網+趨勢會議指出,我國正處于加快推動工業化過程中,制作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基礎。 落實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安排的中國制作2025,對于推動中國制作由大變強,使中國制作包含更多中國創造因素,更多依附中國設備、依托中國品牌,增進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向中高端程度邁進,具有重要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會議強調,加快推動實行中國制作2025,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 業內廣泛表現,互聯網+概念,在期間和中國制作2025同時提出,本身就值得關注;而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再度明確了順應互聯網+概念,意味著中國制作2025將有望引入互聯網+作為重要發展思路。 以互聯網為標記的信息技巧,將在中國制作業升級過程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工信部部長苗圩在此前就表現,互聯網+與工業相聯合的工業互聯網是順應新一輪工業和產業變更的一個重點發展領域,也是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互聯網+最早實現的行業之一。 工業互聯網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在現實中有很多企業也注意到利用互聯網技巧來進步企業的整體競爭能力。 據估算,在未來20年中,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至少可帶來3萬億美元左右的GDP增量。 苗圩還強調,互聯網+具有很大的空間發展 目前互聯網利用多半是在營銷環節和售后服務、采購環節,如B2C和B2B;今后在制作環節將帶來顛覆性的創新和全新的生產方法。 中科院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網絡經濟與知識管理國家研究中心主任呂本富向記者表現,互聯網+的重要意義,是通過信息技巧對傳統制作業、服務業、金融業等生產要素進行重組。 互聯網+將以此激活中國制作業,并對中國經濟升級產生重大推動作用。 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告訴記者,互聯網+的本質是傳統產業經過互聯網后的在線化、數據化,實際上是從增量到存量的路徑,互聯網融合傳統企業、傳統企業擁抱互聯網,這兩支力量融合在一起將創造新的、更大的經濟發展動力,并進一步推動社會發展。 路徑重點發展10大領域此次常務會議還明確,中國制作2025將重點發展、高級數控和、航空航天設備、海洋工程設備及高技巧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設備、節能與汽車、設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農業機械設備10大領域,強化工業基礎能力,進步工藝程度和產品德量,推動智能制作、綠色制作。 對此,多數業內人士表現,提出10大重點發展領域,意味著中國制作2025不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有了具體的實行路線圖。 苗圩表現,我國事制作業大國,但還不是制作業強國,還沒有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骨干企業,產業發展還有一批重大技巧、設備亟待突破。 另外,我國還應當有一些重要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領一席之地。 根據這個思路,在中國工程院的150多名專家花了一年半時間進行戰略論證,隨后工信部在此基礎上制定了中國制作2025方案綱領。 工信部會議則流露,10大重點發展領域是根據我國制作業現有情況和優勢斷定的,除了推動我國急需的技巧和領域發展外,還會持續增進目前我國具有必定優勢的產業發展,以此確保中國制作的全面升級和未來的競爭力。 目前,我國制作業正處在從產業鏈低端向高端爬坡的轉型升級階段,既有前所未遇的尋釁,也有前所未見的機會。 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此前表現,中國制作業一度涌現脫實向虛的危險偏向,存在資本游離、人才流失、要素轉移、效益低下等問題;而在新一輪的全球產業鏈重組過程中,中國制作業還面臨歐美發達國家的競爭壓力。 目前,歐美等發達國家紛紛推出重振制作業的國家戰略和打算。 例如,美國的再工業化、制作業復興、先進制作業伙伴打算,德國的工業4.0,日本的再興戰略,法國的新工業法國等。 因此,中國制作2025適時地提出未來一階段的發展重點,無疑是給中國制作業和中國經濟方案出了明確的發展路徑。 博時基金研報表現,中國不少產業仍處在工業3.0階段,如、增材制作等核心技巧還有待進步,技巧路線和標準也有待制定統一,工業4.0將是中國未來工業的發展方向,中國制作2025則將成為工業和經濟穩固發展的重要支撐。 支撐后續政策有望陸續出臺此次常務會議同時決定,推出中國制作重點領域升級方向綠皮書目錄指引,動態調劑、滾動推動。 保持市場主導、創新,施展企業主體作用,大中小企業配套推動,務求重點突破,取得實效,財稅、、人才等政策都要給予傾斜。 通過不懈努力奮斗,打造中國制作業升級版 據此,中國制作2025的后續配套政策有望陸續出臺,其中將包含各界關注的財稅、金融、人才政策。 事實上,中國制作2015提出后,業界專家就提示,要實現中國制作2025任重道遠。 從國家層面來看,應集中整合資源,盡早出臺具體的配套措施,抓住機會,增進制作業要害配套產業競爭力的提升;制定相應金融政策,勉勵企業實行國際并購。 從企業層面來看,應加快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將低成本的競爭優勢轉變為質量效益競爭優勢,轉變資源耗費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作,推行綠色制作。 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中德工程學院副院長馮曉還表現,中國制作2025是實現中國版的工業4.0,人才造就至關重要,德國的人才造就經驗值得學習。 但在目前的數字化時代,不推薦德國在1880年工業化初期建立的學徒體制。 而是應當根據目前技巧快速更新的趨勢,建立與職業并行的畢生教導系統。 因此可以學習德國,建立一些特別的職業學校,或是與職業相干的大學課程,并以此形成與職業聯合的畢生教導。 除此之外,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中國制作2025的實行,還需要加快以寬帶、無線互聯網、云盤算、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新經濟基礎設施建設。 阿里研究院報告顯示,公路、鐵路為代表的物流網絡、傳統金融機構、能源設施和零售網絡,是傳統工業社會中不可或缺的;而隨著互聯網等信息技巧的廣泛利用,寬帶、中心、互聯網金融機構等軟硬件設施,將成為支撐經濟發展的新經濟基礎設施,未來應給予發展支撐,進而為中國制作2025的實行供給支撐。 對此,工信部近期表現,將推動網絡建設,持續推動寬帶中國舉動打算;同時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研究出臺電信廣泛服務補償機制。 此外,工信部還表現,將制定一系列針對小微企業的優惠政策,贊助企業發展壯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