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攀枝花11月29日電(高寒)28日,首屆中國(攀枝花)釩鈦產業博覽會主題論壇在四川攀枝花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在演講中表現,隨著科技發展和新材料利用,海綿鈦需求量2020年可以達到二十萬噸,石油、化工、航空航天、船舶等領域利用將進入爆發式增長,汽車領域用鈦成為新的增長點。 出席當天主題論壇的有全國政協副劉曉峰、第十屆全國政協副院士、四川省委副、省長魏宏、鞍鋼團體公司董事長、黨委張廣寧等領導、企業界人士,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春曉、中國工程院院士殷國茂、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懿等專家、學者。 干勇說,海綿鈦的總體格式利用是石油、化工、航空航天、船舶等領域將進入爆發式增長,航空航天持續持續刺激領頭,汽車領域用鈦成為新的增長點。 預測到2020年其需求量可達到20萬噸 干勇演講的是由中國工程院組織多名院士歷時兩年研究的課題成果《攀枝花釩鈦資源綜合利用戰略報告》。 據懂得,海綿鈦是生產精煉金屬鈦的基礎原料,將其進一步精煉,可制成鈦錠、鈦棒等金屬鈦材。 將海綿鈦進行機械研磨成鈦粉末后,可作為鍍膜材料,被廣泛用于機械設備表面的處理,電子和精密儀表部件的處理,與其它金屬可合成鈦合金粉末等。 據懂得,我國海綿鈦2013年需求量是8萬噸左右 目前中國海綿鈦產能過剩 他的研究團隊認為,鈦合金的利用將標記中國結構材料的,屬于合金。 他說:“中國出口海綿鈦決不是方向,把污染留給自己,耗費能源,賣到國外,這不是方向。 ”據他介紹,中國鈦合金每年以低端出口為主,所以要減少低端出口,擴大鈦合金的高端利用。 鈦合金利用重要是化工為主,占55%;中國海綿鈦產能占到全球的42%,鈦加工材料占33%,均居全球第一位,速度增長很快。 “鈦產業規模迅速擴大,產能增長很快,海綿鈦產能接近15萬噸,產量只有8.1萬噸。 ”他說,部分高端產品依附進口鈦合金 記者查閱一組數據顯示,全球領域內,鈦材消費重要集中在航空工業領域,2013年,全球商業航空的消費比例達到42.6%,軍用鈦材比例為6.5%(重要為軍用航空),全部航空領域耗費鈦材比例接近50%,工業耗費鈦材比例為48.1%,新興市場消費鈦材比例為2.8%。 這組數據不包含中國和俄羅斯 在國內,要擴大鈦產品利用,開發新的鈦產品系列和替代傳統材料,如現有的合金和不銹鋼。 干勇院士認為,在化工領域,鈦鋼復合板等新材料是非常有遠景的復合材料。 他指出,近幾年石油化工領域鈦材用量增長會在30%到60%;隨著國內大型飛機的制作,海綿鈦的利用比重會更大。 同時,海綿鈦在海洋船舶及海洋工程領域的利用趨勢會得到發展,隨著我國對海洋的利用開發,未來5到10年海上利用是爆發期,估計會到5萬噸的用量。 此外,鈦合金等新材料、新工藝還會更多的利用到日常生活中,如汽車、生物醫療、建筑、3D打印等領域。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