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出口導向的發展模式仍需調劑和完善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陳雨):隨著對外貿易的不斷發展,中國已代替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 在不斷擴大外貿規模的同時,中國也更加重視擴大內需的平衡經濟發展。 有專家指出,目前,中國在調劑“出口導向”的模式方面還需持續完善。 后,為換取緊缺的外匯和解決人口就業問題,中國采用了“出口導向”和“進口替代”相聯合的經濟發展模式。 “出口導向”是指以生產出口產品來帶動本國經濟的發展,凈出口占本國GDP較大比重,經濟的發展重要由國際市場來推動。 而“進口替代”是指用本國產品來替代進口品 30多年間,中國獲得了年均10%的經濟增速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的地位。 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曾經的“出口導向”模式也越來越表現出起局限性和被動性。 浙江省國際貿易團體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國際貿易的企業。 2008年的金融危機,給這家企業帶來了宏大的沖擊 該公司商貿流通部經理黃介紹說:“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進出口確實比較難。 外貿和國際全部形勢是分不開的 我們2009年我們涌現了個低谷 外貿一下就掉下來了 2008年進出口額是44.5億,出口39億,到了09年掉下去了。 09年掉了大概一兩個億的出口 ” 曾經依托良好的國際環境及出口導向政策支撐的外貿企業,在金融危機的“寒冬”中,廣泛遇到了出口受阻的情況。 既重視出口也要拉動內需,平衡經濟發展,成為從政府的企業的共鳴。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說:“對外貿易的目標是尋求貿易順差,這是出口導向型模式本來最需要調劑的一種核心理念。 金融危機以后,全球所謂再平衡趨勢越來越明顯,發達國家在搞再工業化,很多本來依附進口的東西,尤其是工業制成品逐漸在減少。 這幾年實際上也都這么做了 中國的貿易順差占GDP的比例在降落,而對應比如說美國的逆差占GDP的比例也在降落。 大國間越來越朝均衡性發展 ” 2013年,中國貨物貿易為4.16萬億美元,成為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 不過,根據國家統計局測算,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卻從前些年的60%多,降落至如今的46%.貿易規模在增長的同時,中國“出口導向”的發展模式也在調劑。 在李向陽看來,目前中國在調劑“出口導向”的模式方面仍未結束,還需持續完善,而重要措施便是擴大內需。 “我感到現在出口導向型模式的調劑還處在一個起步階段 因為我們內需這一塊兒真正地還沒有完整建立起來 所以要實現可持續的需求結構,尤其是大國要變成一個以國內需求為導向,尤其以國內消費需求為導向的發展模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在短期內迅速調劑到位 當然,出口導向型經濟是以尋求貿易順差為導向,轉變出口導向的同時,持續發展我們的進出口貿易,這是并行不悖的。 ” 對于如何持續調劑“出口導向”的發展模式,也有很多專家認為,這離不開中國要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邁進。 南開大學副校長佟家棟教授說:“中國貿易大國的地位,是靠量取勝,量的不斷擴大來取勝,實現貿易大國的地位。 但它不是貿易強國 貿易強國它有基礎的特點,它所控制的產品的生產,都是當代社會當中具有要害、核心的產業部門。 而我們的競爭力還有限 ” 而商務部研究院院長霍建國也認為,質量和效益的提升將有助于中國在轉變“出口導向”經濟模式的同時,持續擴大貿易規模。 他說:“要害不在它的市場份額,要害在它的質量和效益 如果我們質量、效益能夠進一步提升,將來的格式很可能不是說出口的量那么大,但是創造的價值會比現在高。 要走向一個高附加值,設備制作業、精密儀器,是對社會進步、對技巧進步的貢獻,再一個可以節儉能源。 不論從國內的發展,和對全球的發展還是要堅固方向性的東西。 要不你就無法持續擴大 像服務貿易的發展,包含現在很多和制作業相干的服務業的發展也走得非常快。 將來貿易和投資的融合,投資會比貿易發展的更快,全球的趨勢看投資還是在恢復。 ” 作者:陳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