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1月制作業數據難言樂觀專家:節后就會企穩導讀:1月官方制作業PMI兩年來首次跌破50%的臨界點,1月匯豐制作業PMI終值持續第二個月低于榮枯分水嶺。 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本期帶來數據解讀 央廣網財經2月2日消息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2015年,被看作全面深化的要害之年,而持續兩天頒布的數據顯示,要害之年的國內制作業開局難言樂觀。 匯豐今天頒布的1月匯豐制作業PMI終值是49.7,不僅持續第二個月低于榮枯分水嶺,也低于預期值49.8。 就在昨天,國家統計局發布的1月中國制作業PMI同樣不好看,數據是49.8%,比去年12月降落0.3個百分點,不僅持續5個月下跌,而且是2012年10月以來首次跌破榮枯線,顯示出我國制作業經濟明顯壓縮。 匯豐制作業PMI終值持續萎靡,是否反響出制作業當前依然不太景氣?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做出解讀。 溫彬:如果通過匯豐指數再聯合官方數據,近年來跌破50榮枯線,確實也反響出我們在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的背景下,制作業確實是增長這塊存在一些結構性的壓力和問題。 從外部的環境來說,全球經濟增長重要是美國表現還是不錯,但是歐洲和日本還行走在衰退的邊沿,一些新興市場經濟在削弱,包含最近也看到大批商品價格的持續低迷,外部對我們的制作業構成必定的壓力。 從內部看,過去幾年我們產能擴大也是比較大的,所以在外需減少,我們經濟正在進行轉軌這樣階段,所以產生過剩的壓力是始終制約制作業生動的因素。 經濟之聲:從分項指數中,我們看到一絲亮點,就業分項指數比初值有小幅上修,最終數據是49.5,但是依然持續15個月萎縮。 持續萎縮,原因是什么?溫彬:這可能還是產業結構調劑所引起的,穩增長實際上核心就是保就業,我們大概每年會新增1000萬就業人口,所以經濟保持必定的增速是有必要的,那么在去年以來雖然我們的下行壓力比較大,GDP在持續逐步的走低,但是我們仍然新增了就業1300多萬,超額實現年初1000萬目標。 雖然說制作業現在生動度是在降落,對就業吸納也在減少,但減少的這部分職工,實際上大多數都轉到服務業,所以我們也看到服務業在三個產業中對GDP的貢獻已經排到第一了,而服務業對就業的吸納遠遠高于第二產業或者說是工業制作企業,所以隨著經濟結構的調劑,其實就業的目標實際上沒有問題的。 經濟之聲:再來看官方制作業PMI數據 49.8%的數據,比去年12月降落0.3個百分點,不僅持續5個月下跌,而且是2012年10月以來首次跌破榮枯線。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報告說,從整體經濟變更看,受國內外經濟周期因素影響,當前我國宏觀經濟正處在壓縮階段。 目前由于外部環境的瞬息萬變和季節等原因,使市場的不斷定因素和數據的擾動性增多。 具體來看,有哪些干擾因素?溫彬:我感到這個低于榮枯線確實也是一個拐點的形成,當前中國經濟面臨這個問題,既有結構性的問題,也有周期性的因素。 從結構性的看,確實我們現在經濟面臨這個三期疊加向新常態在轉換,過去單純靠信貸、投資擴大的模式很難持續,而且全球外部環境正處在一個增長相對照較平緩的狀態,所以這個需要我們在新常態的背景下進行結構性的調劑。 包含產業結構的升級轉換,而且產業對于過去這種傳統產能過剩的行業,會進一步萎縮,而轉換成高端設備制作業這種新興的戰略新興產業,這可能是一個結構性的變更。 再一個就是周期性的變更,因為2009年涌現金融危機,到目前還是在一個恢復增長的階段,所以現在周期性這種因素還是需要一些短期政策,比如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相對機動的貨幣政策,可能會有助于企業走出當前低迷的困境。 經濟之聲:綜合匯豐和國家統計局頒布的數據來看,情況看上去不容樂觀。 但是仍然有不少市場人士分析,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逐步提升,隨著投資、稅制和國企等一系列相干調控措施的逐步實行和落實,預計節后經濟有望企穩。 您是否定同這樣的斷定?溫彬:我感到是可以預期的,因為從2011年以后,這幾年經濟發展,通常是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速放緩,重要有春節元旦節日效應,制作業生產的生動度是降落的,所以撇開這個一季度之后,一般在3月份以后,會斷定全年的目標,包含我們的政策、宏觀調控的政策會相應的出臺,通常二季度以后,我們生產、服務業的發展,都會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所以我信任在經過一季度這樣一個短暫調劑之后,在一些我們進一步的加大這個政策,包含相應的宏觀調控的出臺,二季度經濟會企穩持續回升的。 經濟之聲:從制作業表現來看,今年開局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對此,不少分析人士說,政策該出手時就出手,一季度仍然有可能降息或降準。 現在看來,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會不會趨于寬松?溫彬:為了應對短期需求的變更,相應的宏觀調控政策必定會采用一些措施。 具體來講,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今年的政策目標是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更加機動有效的貨幣政策。 那么我懂得更加積極財政政策,實際上強調兩點 第一我們可以進步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過去幾年我們財政赤字大概占GDP比重是2.1%,要按照國際警惕線3%來說我們遠遠低于標準,所以我們還有財政政策的空間,當然大家預測可能會進一步進步到2%-3%,甚至到3以上,這樣的話,會使我們財政更加積極,在刺激需求方面施展它的作用,第二過去在年底的時候,集中的投放,所以這個效果不是特別明顯和理想,所以在今年比如把這個財政的投入更加平均在各個季度,所謂一季度增長一些財政投放會穩固經濟增長,這個也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貨幣政策總體還是比較穩健的,當然我們強調根據形勢的變更,突出它的機動性,大家現在比較關注的,到底是不是要降息降準,我感到從去年11月降息以后,等于到今年1月開端,各個銀行的貸款,定價要重新定價,所以這樣的話,對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會在今年體現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