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搜房網正式轉型賣房、西安萬科與易居“相互批評”無疑是地產業內最引人眼球的大事。 兩起背后的起因指向一致:房產營銷在移動互聯網沖擊下已全面渠道化,房產廣告已經失去市場,傳統的地產代理銷售正在受到沖擊。 加之8月12日,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取消和調劑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取消11項職業資格允許和認定事項,其中就包含取消房地產經紀人職業資格允許和認證。 “全民經紀人”時代或已來臨 搜房網謀求轉型8月20日凌晨,在群發給全部員工的內部郵件中,搜房網董事長莫天全將搜房網的長期方案概述為“房天下,大平臺”。 而這一方案的核心內容則是:“搜房網結束了‘信息平臺’的發展階段,正在走過‘資訊媒體平臺’,已經啟動向‘交易大平臺’快速轉型。 ”這也意味著,未來搜房網只專注“網絡平臺”、“交易平臺”和“金融平臺”三方面建設。 三大平臺之下,搜房網直接取消消息板塊,徹底告別媒體屬性;同時,電商項目全部轉為新房分銷項目。 而現有的新房銷售團隊全員轉為新房渠道團隊,請求人人會賣房。 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證實,搜房網的轉型方向實際上是房地產電商未來的“O2O”模式。 該模式從根本上是要解決線上模式和線下模式如何更好地連接和配合的問題。 而搜房網對自身定位的轉變,在此前嘗試的“搜房卡”模式、“搜房幫App”、“新房幫App”等中已經露出端倪。 搜房此舉將在移動端完整實現大數據的和買通,形成用戶從租房、買房到裝修等在內的各種需求閉環,從而衍生出搜房業務系統里的新增長點。 房地產電商的終結房地產電商的概念,源自新浪樂居和搜房網2011年的拼殺。 2008年,易居中國入主新浪之后,新浪樂居本質上就成為了一家地產營銷公司的網絡平臺,而不是真正意義的媒體。 2011年,搜房網上市一年,就與新浪樂居開端了房產電商戰場的廝殺。 當時業內人士都認為,“房產電商只是媒體變相出售廣告的一種情勢”。 就實際操作來看,網站房產電商本質上講,就是某一家媒體占領住售樓處,將所代收的全部客戶購房訂金換算為廣告收入,在其媒體上體現,這樣就涌現了“房地產電商”。 隨著近年媒體多元化,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盤踞人們媒體閱覽大部分時間,PC互聯網媒體逐漸被消費者疏忽,廣告效果大幅度降落,在這一背景之下,房地產電商存在的意義只不過是將房產信息從中介的書面材料里轉到了移動客戶端上。 不過,由于房產銷售線下始終是由房產商、銷售代理商或二手房經紀公司牢牢把握著,房地產電商僅僅能供給房產信息,而無法完成全部完整交易。 事實上,房地產電商正飽受新媒體和房地產市場調劑所帶來的沖擊。 目前幾乎所有的房地產市場表現都浮現出降落的趨勢 房地產投資增長速度在降落,房地產投資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在降落,房地產銷售額、銷售面積都在降落。 這種情況直接波及到房地產電商,房地產電商舉步維艱 “全民經紀人”模式開啟按照約定,搜房網每年都會收取中介公司必定的“端口費(房源錄入刷新端口)”。 據業內人士流露,搜房網每年收取鏈家地產端口費2億元左右,收取“我愛我家”端口費一億七千萬。 收費不菲,當然是在房市繁榮時代,在如今的大環境下,本就高額的端口費還要上調,這讓中介公司心生怨懟。 此前,北京、杭州等多個城市中介公司聯合抵制搜房網,導致某股價大幅下挫,這使得搜房網意識到過去的盈利模式過于單一,存有較大風險,這才開端“穩中求變”,謀求轉型。 “重要是搜房網盈利模式單一 ”有房地產中介負責人介紹說,搜房網的一手房業務重要通過贊助開發商推廣樓盤、供給服務獲取傭金,二手房業務重要是給中介公司供給信息發布的平臺。 八月中旬,西安萬科因“萬客通”的“全民經紀人模式”的宣傳,與易居代言人公開對質。 此事揭開了開發商“全民經紀人”的模式 傳統地產媒體已經意識到,廣告已不是生存的糧草,不介入銷售將只能是逝世路一條。 事實上,從PC到App,再到微信,互聯網的巨變,也帶動了營銷領域產生顛覆性轉變,房地產也不能置身其外。 有遠見的人,則在2011年自組團隊開發移動App 以去年年底推出微營銷平臺“賣房邦”為例,它并不介入開發商銷售,而是為開發商供給一整套免費的OEM系統,交給開發商一套完整的自銷或分銷,以及“老帶新”、發掘社區老業主資源的管理工具。 同時其系統中還包含了協助開發商建設電商平臺系統 這種范例的互聯網思維免費模式,只是平臺,專事“導流”功效,而非介入買賣交易。 所以更容易被懂得為第三方服務平臺概念,更易被開發商和銷售商所同時吸收。 但“全民經紀人”的管理、糾紛處理、信用建立等問題,還有待進一步規范。 本文起源:中工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