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連奎財經專家,重陽金融研究院世界經濟項目主管近年來,國產手機品牌發展引起各方極大的關注,最近一段時間,部分別機更標榜全球配置。 然而,這些配置當中的要害部件,卻始終依附進口 中國事實體經濟占GDP比重較大的國家,但一直面臨大而不強的問題。 中國一年制作11.8億部手機、3.5億臺盤算機、1.3億臺彩色電視,數量都是世界第一,但嵌在其中的芯片才是最大的成本,是真正的最大一塊市場。 日本東京大地震之后,中國小米手機開創人雷軍要冒著核輻射的危險,到日本去談手機零部件的采購。 如果中國能自己生產這些,何至于此?精密制作業:中國制作短板現在的精密制作一般都離不開電子產業,但它并不局限于電子產業,而是廣泛散布于幾乎所有制作行業,是具有類似特點的多個行業的統稱,大部分制作行業都需要進步其生產的精密度。 以空中巴士、波音為代表的飛機,以蘋果、三星電子為代表的手機,以通用、大眾為代表的汽車等,都需要大批的精密制作類產品。 從規模上來看,精密制作業可以籠罩全部制作業的大約三分之一。 自從2009年中國將設備制作業列為國家發展戰略后,中國的設備制作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很多大型設備的制作能力都已經躍居世界先進程度,甚至達到世界頂尖程度。 但中國制作業總體還是落后的,其落后就在于精密制作,2012年中國進口的集成電路芯片是1920億美元,這一數字超過了進口石油的1200億美元。 精密制作業供給的都是制作業的要害零部件,是產業鏈的最頂端,是利潤最豐富的核心部分。 在中國制作業全面振興的大形勢下,精密制作業成為制約中國經濟最后的弱項,而且是最重要的弱項。 2013年中國設備制作的總產值已突破20萬億元,其中作為產業基礎的精密制作業貢獻僅為20%,中國如果能在精密制作這一領域布局、深耕,就能盡快盤踞世界未來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同時也能獲得當前中國實體經濟發展升級的又一個重要推動力。 其實,中國發展精密制作業具備非常大的優勢 在需求方面,中國逐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通信、電子、光電產品及汽車的消費國和生產國;在人才方面,隨著大學擴招,中國已擁有許多精密制作方面的人才;在企業方面,一些企業通過在研發上的不懈投入,已經在許多產品上有了質的突破,這些都為中國進一步做強精密制作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而精密制作與設備制作不僅不沖突,反而是互補的 設備制作強調的是大,比如大型,成套設備,而精密制作則著眼于小,著眼于其要害、核心的零部件。 當前中國的外匯除了能源資源進口外,絕大部分都用到了精密制作的進口上,中國應當首先力爭實現進口替代,再爭取做到出口競爭。 如果能像前幾年器重設備制作一樣器重精密制作,中國用五到八年的時間,就有可能占領世界精密制作領域的制高點。 無政府支撐,談創新如自殺現在中國振興精密制作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投入。 在精密制作行業,研發投入可能要占到營業收入的20%以上,有的行業更高達50%,而中國企業根本沒有那么高的利潤率。 聯想團體創辦人柳傳志今年3月在香港出席論壇的時候說不創新是等逝世,一創新馬上就逝世,就是指中國企業首先要保障生存,才干談創新。 因此,振興精密制作業,政府投入是必要的,但中國在這方面嚴重不足。 2009年以來,A股市場多次熱炒核高基(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產品)概念,但很少有人知道,中國核高基等重大專項的每年投入合計不過數十億元國民幣,加上集成電路設備專項亦不超過百億元國民幣;而美國僅英特爾(IntelCorporation)一家企業,2013年的研發和各項資本支出就高達130億美元,占到每年收入的15%左右。 振興精密制作業僅靠政府投入也是不行的 政府財政有限,而社會資金是無窮的,中國社會并不缺錢,缺乏的是氣氛和支撐。 一個領域一旦被國家器重,資金、人才、政策就會密集地向這個領域集中,這個領域就會有突飛猛進的發展。 從中國前幾年的發展中,可以非常清楚地創造這一規律:在提出發展設備制作業后,中國設備制作業就迅速成長起來了;在中國提出發展新能源后,中國太陽能、風能等產業就迅速發展起來了。 先升級后轉型,列入發展戰略如果中國能像發展設備制作業和發展新能源一樣將精密制作業寫入國家文件,讓精密制作一詞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熱門詞匯,各種各樣的資金就會迅速湊集到這個領域,這個領域很快就會涌現突破。 其實中國政府也一直有這方面的雄心,在2009年十大產業振興方案的設備制作、電子信息等產業方案中,也有涉及精密制作產業的內容。 但其在用語方面不夠精準,導致社會資源無法聚焦,也難以取得突破。 直接用精密制作這一說法效果會更好,一旦中國在精密制作行業實現了振興,到時候中國企業缺乏創新、中國企業沒有核心技巧、中國只制作,沒有創造等責備都將成為歷史。 轉型和升級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任務,人們往往將轉型和升級混為一談,但仔細區分,兩者是完整不同的,轉型指經濟結構,而升級更著重經濟產業。 筆者認為,中國經濟應當先有升級,后有轉型,轉型只是升級的一個自然成果。 西方發達國家之所以有現在的經濟結構,也是其產業升級的成果。 當中國在產業方面完成了升級,中國經濟自然也就轉型了 因此先從產業升級入手,振興精密制作業就是最好的一個著力點,而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將其列入國家發展戰略之中。 (作者為中國國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推薦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