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正在產生一些深入的變更 從規模看,中國將在2020后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與之相對應,中國很多細分市場和經濟指標也會成為全球之最;從結構看,擴大消費已成為中國增進經濟增長的重要著力點。 消費代替投資、服務業代替制作業成為中國經濟的最大驅動力,都將是斷定的事實;從內涵看,傳統外延式擴大的增長模式無法延續,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創新發展、進步效率,將是新時代所有行業都會見臨的主題。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的商旅行業,不難看出,商旅行業將是符合中國經濟發展方向的成長型行業。 首先,從政策層面看,今年7月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斷定了推動旅游市場向社會資本全面、優化旅游發展軟硬環境、提升旅游產品品德和內涵等政策,8月21日,《國務院關于增進旅游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發布,顯示出旅業屬于“增進發展”的重要行業。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旅游業因為直接面對最終消費,服務于人的全面發展,而且產業鏈條長,帶動性大,已經成為經濟和社會、生產和生活的重要聯合點。 其次,從市場發展看,旅業的成長性也很突出。 2013年中國國內旅游人數達到32.6億人次,國內旅游業收入2.63萬億元,與2008年相比年均分辨增長13.8%和24.8%,遠快于同期GDP增速。 預計到2020年,境內旅游總消費額將達到5.5萬億元,城鄉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旅游業增長值占GDP的比重超過5%。 2013年,中國國民出境總人數為9819萬人次,比2012年增長18%,創歷史新高。 預計今年中國出境旅游人數為1.1億人次,首次突破1億人次。 中國出境游市場對國際旅游市場增長的貢獻已經超過30%。 而商務旅行市場,作為最能反響貿易生動度、經濟與市場活力、商務交換頻度的指標之一,在中國顯然具有良好的遠景。 無論是國內各個經濟區域之間的交換,還是產業從東部向中西部梯度發展的“雁陣轉移”,以及中國資本和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全球拓展,都為商旅行業供給了剛強的基礎面支撐。 “空中飛人”、“打飛的”、“以酒店為家”,這些耳熟能詳的說法無不顯示出,“商旅人生”已經是不少中國人的基礎生活方法。 多項研究都表明,中國很快將成為在商務旅行方面支出最多的國家,邁向全球商旅市場的主導地位。 按照全球商務旅行協會的數據,2013年中國市場商旅支出為2235億美元,預計2014年將比2013年增長16.5%,2015年中國市場的商旅支出將達3090億美元,超出美國成為全球第一。 美國運通估計,中國商旅管理市場的交易規模將保持20%以上的增速。 最后,和幾乎所有高成長、強競爭的市場一樣,中國商旅市場也存在著重建設輕管理、重硬件輕軟件、重規模輕品德等問題,比如不器重市場細分,定位不正確,過度渲染“星級豪華”而疏忽“商務功效”等等。 同時,針對出境游、出境商務的大趨勢,相應的產品籌備也很不足。 相比之下,上世紀80年代日本走向全球時,商旅行業及時在全球布局日式餐飲和日式旅館,以滿足“在外國享受本土服務”的需求。 因此,從簡略的規模擴大到更加以人為本、提升服務內涵,將是中國商旅行業的新任務。 從商旅大國到商旅強國,自然也成為商業行業的使命與責任。 (作者為本報總編輯) 作者:秦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