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中國入3D打印最強梯隊[提要]中國已經步入3D打印第一梯隊。 西方媒體把這種實體自由成形制作技巧譽為將帶來“第三次工業”的新技巧。 殲-15的總設計師孫聰流露,3D打印技巧已用于新機試制過程。 其中于2012年10月至11月首飛成功的機型,廣泛應用了3D打印技巧制作鈦合金主承力部分,包含全部前起落架。 元旦過后,中國海軍某驅趕艦支隊齒輪鋸齒突然斷裂,無法拋錨。 緊急關頭,機電部門維修人員快速卸下受損齒輪,走進位于船尾的移動方艙對齒輪展開搶修。 3D打印技巧后,很快受損齒輪得到修復 ”圖為南海艦隊3艘獵潛艇編隊與某新型潛艇反抗 【環球軍事報道】近日,《解放軍報》一篇名為“增材再制作技巧走進設備保障系統”的文章7日在中國互聯網引發不小的關注。 該文稱中國海軍一艘戰艦上設備有一個可快速修復受損零件的微型加工車間,可以讓戰艦快速恢復戰斗力。 實際上,增材再制作技巧也就是人們熟知的3D打印技巧,之前已經開端大批用于設備制作業,該技巧用于設備保障領域后,將極大進步保障效益。 3D打印被用于三軍設備保障據報道,元旦過后,中國海軍某驅趕艦支隊一艘戰艦在進港停泊時,絞纜繩的傳動齒輪鋸齒突然斷裂,無法快速拋錨。 “緊急關頭,機電部門維修人員快速卸下受損齒輪,走進位于船尾的移動方艙對齒輪展開搶修。 很快,受損齒輪得到修復 ”報道稱,這得益于增材再制作技巧的成功利用,方艙“猶如一個微型加工車間,能夠快速修復、制作出常用甚至非標零件。 ”報道稱,艙內擺放著盤算機、熔鑄設備、成型機,以及鋁合金材料、不銹鋼粉末等增材再制作必須材料。 通過盤算機內存儲的大批備件三維數據模型,成型機可根據模型對受損零件進行快速修復,部分簡易零件可現場制作,大大進步了戰時設備保障效率。 該文章稱,目前這項技巧已通過總部評審,走進三軍設備保障系統。 2014年7月22日《環球時報》記者赴解放軍裝甲兵工程學院參觀時便在現場創造了等離子熔覆成形再制作方艙,這實際上也是增材再制作的一種。 據院方介紹,該方艙可以利用這項技巧,快速制作戰損部件。 目前,重要是打印金屬部件,打印速度為每分鐘80克到100克,但炮膛等高精度部件目前還無法通過打印完成。 延伸瀏覽:1234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