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品營銷研究院成立于1999年,是中國第一家專注于工業品營銷咨詢與培訓的專業智力機構,從工業品營銷咨詢、營銷培訓、工業品營銷專業書籍、音像發行、營銷過程管控PSM軟件、工業行業資訊網站平臺等360度全方位輔導寬大工業品企業,領航于工業企業發展的風向標!2013年11月29日,工業品營銷研究院國內履行機構(上海靈希文化流傳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掛牌上市!是中國第一家上市的管理咨詢與培訓公司!股票簡稱靈希股份(股票代碼100123)!工業品營銷研究院的專家團隊熟知工業品企業特質,深諳工業品營銷模式。 工業品營銷研究院90%的咨詢專家不但擁有經濟類管理的MBA、EMBA、博士、海歸碩士等高學歷,極富前瞻性的戰略眼力,開闊的思維格式。 80%的咨詢專家均在大型的著名工業品企業擔負過營銷總監、人力資源總監等高層管理。 成立14年來,工業品營銷研究院為國內外來自工業電氣主動化、工程機械、工業原材料、建筑及安裝工程、汽車客車行業、暖通設備及中央空調、數控機床、IT信息化、化工行業、礦采冶金能源行業、環保科技等工業操行業的3000多家生產制作型企業供給過專業的營銷咨詢與培訓服務,給300多家工業品企業供給過專業系統的咨詢服務。 工業品營銷研究院憑借14年來對工業品營銷的深入研究,資深專業的咨詢專家團隊,對工業品營銷產業環境、宏觀戰略、業務模式、業務流程控制的專業度及眾多工業品營銷成功咨詢案列見證獲得眾多客戶的認可。 咨詢系統系統、先進,咨詢經驗豐富,而且熟知本土工業品企業的文化、管理基礎與客觀請求,為企業進行咨詢時能夠使咨詢方案真正落地,并能夠協助企業推動實行并取得真正的實效。 開發了專業針對工業品企業的PSM銷售過程管控軟件,研發大批專業的工業品營銷咨詢系統及咨詢工具,以其堅實深厚的專業功底為寬大工業品企業供給專業化的解決方案!工業品營銷研究院一直秉持專注成績專業,實效提升價值的核心價值觀,永遠致力于工業品營銷研究事業的燈塔始終照射著工業企業在茫茫大海中前行的道路。 我們的使命:始終站在工業企業創新發展的最前沿,推動中國工業企業發展的新過程!專題第一部分:工業品營銷研究院對工業產業未來發展趨勢的研究迷茫的中國制作,未來之路在何方?2010年,我國的工業增長值達到2.37億美元,首次超過美國的2.2億美元,成為全球制作業第一大國。 之后的2011及2012年,中國依然牢牢盤踞著世界第一制作大國的稱號,在世界500種重要工業品中,我國的生鐵、煤炭、粗鋼等220種產品產量居全球第一位。 然而風光背后,我國制作業存在大而不強、核心技巧缺失、產品同質化等眾多問題。 尤其是2008年后,隨著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和勞動力成本的攀升,中國制作業更是涌現了出口萎縮、產業空心化等新危機。 一、企業家談中國制作業現狀20世紀中,制作業給美國、日本和歐洲帶來了宏大的經濟發展和市場繁榮。 而我國的制作業在以來也得到了迅猛發展,憑借宏大的制作業總量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 雖然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制作大國,但大而不強卻是我國制作業的致命傷。 因為制作業分為以勞動密集型為特點的加工制作業,和以資金密集、技巧密集為特點的設備制作業,而中國目前只在加工制作業上做到了極致,在以設備制作業為重要特點的重化工業階段卻還處于初級階段。 可以說,目前的中國制作業正處在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中間階段。 所以中國制作業涌現了抵觸的兩面:一方面中國以制作大國馳名全球,另一方面跟美國日本等制作業強國相比,中國卻在核心技巧上存在很大的差距。 對于中國制作業目前的發展狀態,各龍頭企業的企業家應當是最有話語權的,我們不妨看看他們對中國制作業的見解。 1、中聯重科:制作業產業鏈配套不齊全中國設備制作業在轉型升級中要爬全球價值鏈高端的這個坡,過核心技巧的這道坎,然而設備制作業由于產業鏈縱向發展不均衡,制約了產業向高端升級。 一個完整產業鏈從縱向看,任何一個分支,除了主機產品,還包含眾多零部件產品。 然而目前中國設備制作業的發展現狀是:主機企業涌現了一批龍頭企業,有規模,其中不乏百億、千億級企業,有的甚至在全球有品牌、有地位、有話語權;但為之配套的企業大多還是創業型、中小型企業,它們處于產業鏈底部,規模較小,技巧較弱,設備較差,沒有能力自我升級,難以支撐產業向高端突破;為主機配套的擁有要害技巧的核心零部件,占領高附加值,但大多數卻要從歐美企業采購,成為了制約產業向高端升級的瓶頸。 以工程機械為例,中聯、三一、徐工3家中國企業已進入全球工程機械行業前十。 但為之配套的國內企業盡管數量很多,但是能力都比較弱,高端的液壓件、密封件、傳動件、發動機等要害零部件還大多依附進口,涌現了主機企業與配套企業能力不匹配現象。 2、寶鋼團體:我國制作業國際化程度較低2011年中國企業國際化指數排行榜指出,在前50名國際化指數最高的企業當中,鋼鐵業只有寶鋼一家入圍,而且排名比較落后,僅位列第25。 這一成果為難地顯示出以來中國鋼鐵業國際化的現狀,或者說制作業的現狀。 寶鋼針對全球鋼鐵企業國際化程度的一份研究成果顯示,以海外銷售收入比重、海外資產比重、海外子公司比重來衡量,安賽樂米塔爾的國際化指數高達90%以上,塔塔鋼鐵則超過80%以上,日韓企業廣泛在30%以上,而寶鋼只有7.75%。 寶鋼作為中國鋼鐵業的龍頭企業,其國際化程度還不足世界同行領先程度的10%,這從側面反響出我國制作業國際化戰略眼力的缺乏。 3、沈陽機床:中國制作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中國制作低端產品產能過剩,高端產品研發能力和產品化能力弱等問題已非常突出,導致行業同質化競爭加劇。 以中國制作的基礎行業機床行業為例,2011年金屬切削機床企業數量為1070家,產量為403935臺,但到2013年已達到1264家,增長18.1%,全年產量可達858100臺,較2011年增長112.4%。 企業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行業惡性競爭的苗頭已經浮現 而機床行業低端產能過剩的根源便是生產技巧落后,創新能力不足,這直接導致國內產品只能大致滿足低端產品生產需要,一旦進入中高端,大部分產品就會敗下陣來。 二、中國制作業存在的問題2012年鋼鐵、造船、水泥等傳統制作業涌現大批中小制作企業倒閉現象,中國制作業開端面臨新的環境和變更,可以說中國制作業的發展如今已經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不但要面對核心技巧缺乏、產品競爭力不高級老問題,還面臨著產能過剩、出口萎縮、成本高漲等新難題。 中國制作業面臨的傳統問題有:1、核心技巧缺乏,80%的高端技巧依附國外進口。 目前中國制作業大多以勞動密集型產業居多,以技巧密集型為主的高端設備制作業嚴重不足。 在很多制作行業上,中國制作商占領的只是低端市場,而盈利豐富的高端市場卻被國外廠商所壟斷。 例如制作芯片的光刻機、工程機械的液壓系統、平板顯示器的壓縮芯片等,我們每制出一個產品,就要給外資拿去一塊相當豐富的利潤。 據統計,光纖制作設備的100%、集成電路芯片制作設備的85%、大型成套石油化工設備的80%、轎車工業設備、數控機床、紡織機械和膠印設備的70%均被進口產品占領。 我們制作出了產品,但利潤的大部分卻被外資拿去,所以中國雖然是全球第一制作大國,但實際上不過是世界低端產品及零部件的便宜供給商。 國內外制作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例對照目前的中國制作企業還停留在仿造的低層次階段,企業技巧開發能力和創新能力單薄。 原創性技巧和產品甚少,能夠參與國際主流渠道競爭的產品就更少。 2、產品附加值不高,利潤低下 正因為中國制作企業核心技巧缺失,所以中國產品的附加值往往不高,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 制作企業大多靠打價格戰博得訂單,企業經常在競爭中自相殘殺,相互壓價,導致制作企業的利潤程度低下。 比如機床,我們賣十臺還不及人家賣上一臺 2013中國進出口機床價格對照(海關總署統計材料)由上表可以明顯看出,進口機床平均單價是我們出口機床的400多倍,這差距簡直令人不敢信任。 3、勞動生產率偏低 我國制作業發展狀態的特點被概括為兩高一低:即制作業增長速度高,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高;人均制作業增長值低。 勞動生產率及附加值偏低是高速成長下的中國制作業無法粉飾的核心問題之一。 此前中國科學院曾發布多份報告認為,中國勞動生產率相比發達國家嚴重滯后,中國的勞動生產率只相當于美國的1/12,日本的1/11,甚至不如印度。 4.產業結構不合理,傳統產業仍占主導地位目前我國制作業產業和產品結構不合理,一方面,造船、鋼鐵、水泥、煤炭等傳統產業涌現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而另一方面,大型數控設備、衛星航天、智能設備等高科技產業的產品卻廣泛不足依附進口。 這就形成了我國制作業普通產品總量過剩,而體現競爭力的重大技巧設備卻不能滿足請求的抵觸局面。 目前中國制作業企業500強仍然是傳統產業占較大比重,而世界500強更多以現代制作為主,這也是我國制作業跟德美制作業很大的差別。 5、企業規模相對不大 雖然我國工業增長值在世界上名列第一,但我國制作業重要靠拼企業數量眾多取勝。 以單個企業衡量,我國大部分制作業企業規模仍然較小,許多企業都沒有達到行業對規模經濟的最低請求。 尤其是與世界500強相比,中國制作企業與世界級制作企業在規模上的差距仍然十分明顯。 國內外電氣主動化行業巨頭規模對照由上表可見,在電氣設備制作企業上,中國最大的上海電氣銷售額仍未突破千億大關,而國外的通用電氣卻已經向萬億進發了,企業規模不在同一層級,中國制作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趕。 6、高耗能與高污染現象嚴重 我國制作業向來存在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三高現象,而這種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低產出的工業嚴重阻礙了可持續發展。 歐美等發達國家就是意識到了環境掩護的重要性,所以將高污染的工業移向發展中國家,而中國制作業則以就義資源和環境為代價,換來了第一制作大國的稱號,光是電機(俗稱馬達),國內能效耗費就比國外高出大約15~20%。 因為目前發達國家應用的多為節能環保的高效電機,其高效電機效率已達到91%以上,而中國高效電機應用率僅為5%,其余大部分是低于標準規定的3級能效電機,平均效率為87%。 7、品牌意識缺失 與國外企業相比,中國制作企業的品牌意識相當缺乏 據統計,在進入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中,有64%的企業沒有對品牌進行全面掩護。 其中,大型工業企業對品牌未予以全面掩護的比例竟高達80%,十分令人擔心。 中美品牌產品占各自國家GDP的比重對照據聯合國工業打算署的統計,全球共有8.5萬個品牌,其中著名品牌所占比例雖然不到3%,卻擁有世界40%以上的市場份額,名牌產品的銷售額占了全球銷售額的50%。 可見品牌在提升產品附加值上有重要影響 而這正是中國制作企業所缺乏的 2013年《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顯示,美國盤踞了500強中的232席,而中國只有25個品牌入選,還不到美國品牌的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