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網訊:5月19日,市場期待已久的中國版方案《》終于落地。 《中國制作2025》提出,保持把創新擺在制作業發展全局的核心腸位,推動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突破一批重點領域要害共性技巧,增進制作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走創新驅動的發展道路。 《中國制作2025》畢竟怎樣引領我國制作產業的發展?互聯網+時代將如何轉變中國制作業?我國的制作產業應當走怎么樣的發展之路?近日,記者就以上問題采訪了北京市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所長王德祿、東莞市技巧協會副會長羅百輝、蘇州綠的諧波傳動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謙,請他們談談對中國制作2025的認識和懂得。 王德祿:互聯網+制作是中國制作走向原創的機會中國制作崛起,引起全球關注。 如何評價中國制作的現狀,哪些要素會影響中國制作未來的走向?北京市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所長王德祿認為,有5個與中國制作的走向息息相干: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德國工業4.0的提出、互聯網+的提出、《中國制作2025》的發布、對中國制作是否落后德國100年的爭議。 阿里巴巴上市與德國工業4.02014年9月20日,阿里巴巴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每股售價68美元,首日報收于93.89美元,市值超過2300億美元,成為美國市場有史以來最大的IPO交易。 就在阿里巴巴上市僅僅2個月以后,一篇題為《工業4.0消滅淘寶只需10年》的文章在網絡盛傳。 該文章認為,中國互聯網浪潮隨著阿里巴巴上市達到,工業4.0時代,當消費者可以直接向智能工廠定制商品且價格更低時,淘寶之類的電商就會覆滅。 事實上,德國工業4.0提出后,我與德國專家有過多次交換,他們很愛慕中國的信息產業,認為德國信息產業沒有發展起來,應當向中國學習,發展信息產業。 王德祿表現,工業4.0就是德國人做的企業內部信息化,這種信息孤島式的信息化在互聯網時代是沒有價值的。 阿里巴巴上市后,中國人認為阿里巴巴是電商,下一步要在行業信息化方面有所突破。 所謂德國工業4.0正是這樣一種認識發酵起來的 王德祿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