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網訊:1958年,日本和中國同年研制出了第一臺數控機床,56年過去,如今日本已成為數控機床世界第一強國,而中國數控機床卻需要大批依附進口。 同樣的事情也產生在電子元器件和復合材料領域,目前日本對華出口的最重要幾項為集成電路、電子元器件、碳纖維和精密機床。 中國的國防發展實際上仍然受制于人 中國工業急切需要升級,而高級數控機床的自主化問題,扼住了中國先進制作業的喉嚨。 比如,中國數控機床的高級數控系統和功效部件仍然重要依附進口。 2012年國內高級系統的自給率不到5%,約95%依附進口,其中日本是重要的進口起源國,約占三分之一。 另一方面,通過持續的開發研究以及對信息技巧的深化利用增進了數控機床性能和質量的進一步提升,使數控機床成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發展的重要制作設備。 另外,數控機床技巧以高精度隨動把持和多運動協同把持為重要特點,與主動火炮把持、雷達把持以及陀螺導航把持技巧具有共性的技巧基礎,具有范例的軍民兩用的機床產品利用特點。 正是因為數控機床技巧軍民兩用的機床特點,國際競爭環境對中國數控技巧崛起的遏制意圖明顯。 從巴統到考克斯報告的技巧封鎖階段,到通過機床合資辦廠,本地化數控機床生產,低端機床產品傾銷,渙散中國國內的數控機床系統自主研發力量均可體現遏制意圖。 相當多的事實證明我們試圖通過引進技巧,以市場換技巧的美好愿望只是一廂甘心,成果往往是市場也丟了,技巧卻沒換回來。 目前以日本FANUC和SIEMENS為首的巨頭的產品壟斷市場80%以上,高端產品不僅壟斷,而且中國進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