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李克強總理開啟了他的歐洲之行 這也是他就任國務院總理一年多以來,第三次對歐洲進行正式訪問。 此次李克強總理將訪問英國與希臘 據悉,李克強訪英期間,兩國將簽訂總價值超過300億美元的協議,涉及能源、金融、高鐵建設、核電等諸多方面。 “歐盟已持續10年保持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去年中歐雙邊貿易額達到5591億美元。 但在過去幾年,歐盟在中國的貿易地位有所降落 這重要是因為受歐債危機的影響,歐洲經濟一直處在調劑中。 隨著債務危機的緩解,歐洲經濟逐步回暖,我們與歐盟的經貿關系,也很快四升。 ”宋泓說 “中國與歐洲有宏大合作潛力 ”他認為,歐洲經濟潛力很大、市場規模也在擴大 迄今歐盟的成員國已達28位,其中不光有老牌經濟強國,還有新興的發展中的經濟體。 中國既可以與這些發達國家進行深度合作,也可以與中東歐國家投資合作。 宋泓分析說,從產業上來看,中國和歐洲之間的互補性很強。 歐洲在精密機械機床、高端機械設備等方面具有優勢,比如航空發動機。 而中國事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是全球最大的市場 歐盟對中國非常器重,很多歐洲國家都把與中國合作放在重要的合作地位。 英國一直與美國走得較近,相比于德國,英國的對華合作有點落后,這次李克強總理出訪,也是英國加快對華經貿合作的契機。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強調,中歐經濟間的互補性體現在多個方面。 其一,從全部產業結構上來說,中國事全世界頭號制作業大國。 中國的制作業與歐洲的服務業及某些第一產業可以互補 其二,在制作業內部,也有互補性 中國與歐盟國家的分工比較復雜,并非像一些人所懂得的那樣,歐洲重要生產奢侈品,中國重要生產便宜低端產品,中國的一些制成品與歐洲的制成品各有所長。 中國還是世界頭號機械設備制作業大國,機械設備產值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 2013年全球機械設備產值為22250億歐元,其中德國銷售產值為2460億歐元,市場占比11%,為全球第三大機械設備制作國;中國銷售產值達7660億歐元,占比為34%,為世界第一大機械設備制作國。 中國經濟已進入中高速增長階段,近年來外貿的疲軟也被認為是拖累整體經濟的一個原因。 但宋泓認為,現在外貿形勢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差 以前對香港、的貿易有投機虛賬的成分,現在這部分降下來了。 仔細分析上半年的外貿形勢,除了對香港、等地區的貿易額降落外,對其他重要國家地區的貿易都在增長,盼望下半年形勢更好。 去年倫敦的國民幣交易量增長了50%,成為全球僅次于香港的國民幣離岸市場。 據報道,李克強訪英期間,雙方將發布由一家中國的銀行作為指定的倫敦國民幣清算中心。 倫敦也被認為是歐洲國民幣離岸中心最有競爭力的城市 梅新育表現,英國事歐洲華人最多的國家之一。 從英國歷史上來看,其金融管制系統、對東亞文化的懂得與吸收程度都比其他歐洲國家強。 這在商業環境上,對中國企業比較有利 同時倫敦比歐洲其他金融中心的國際化程度都要高 巴黎、法蘭克福的管制過多,其金融市場的規模也不能與倫敦相比。 倫敦作為國民幣離岸中心將對國民幣國際化施展更大作用 李克強總理上任以來,其“魅力經濟外交”引人關注。 去年其歐洲之行成功化解了中國與歐洲間一觸即發的貿易戰,也被認為是經濟外交首戰告捷。 此次歐洲之行,又將帶來哪些經濟外交上的成果 商務部副部長高燕在12日的外交部吹風會上表現,經貿合作一直是中英關系的“壓艙石”和“穩固器”,在構建健康穩固的中英關系中施展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宋泓表現,經濟外交與新一屆政府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密切相干。 以前在對外關系來往中更強調以為主,不講經濟、純粹講友誼。 這種狀態在后已有所轉變,經濟外交與外交并重。 現在越來越明確為以經濟為主,外交為經濟合作服務 去年在歐洲對中國光伏產業啟動“雙反”的要害時刻,李克強總理出訪歐洲。 最終中歐達成協議,以限定最低價格方法,而非“雙反”方法解決中國光伏產品出口歐洲問題。 美聯社發表文章指出,中國總理李克強對于中歐光伏摩擦的關注,對中歐雙方談判成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宋泓認為,中歐光伏問題的解決,是因為雙方領導人通過協商找到了利益平衡點,找到了雙方共同滿意的方案,從而避免了抵觸的激化。 中國的外交越來越務實 梅新育認為,不同發展階段的經濟外交浮現出不同特點。 以前的經濟外交比較多地處于被動、弱勢地位,而隨著國力的進步,李克強的經濟外交較多地體現出強勢主動的姿勢。 以前的經濟外交對我們打開海外市場起到了較大作用,現在的經濟外交越來越表現為制定政府盼望的符合商業利益的規矩。 “不僅謀一時,更謀長遠;不僅謀一域,更謀全局。 ”中國國民大學教授龐中英曾這樣評價中國的經濟外交 從“經濟服務于外交”到“外交服務于經濟”,經濟外交正在為我國經濟創造更好的外部環境,推動構建多邊關系新格式中彰顯智慧。 www.stnn.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