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終值較初值進一步下調 新業務總量與新出口業務量皆涌現降落,產出創下2011年11月以來最大降幅.【財新網()】(記者李雨謙)7月財新中國PMI終值較初值進一步下調,顯示中國制作業運行明顯放緩。 8月3日頒布的財新中國制作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7月終值(經季節性調劑)錄得47.8,低于6月(49.4),并且是持續第五個月低于50.0臨界值。 同時,財新中國制作業PMI終值較初值下調了0.4個百分點,此前頒布的初值為48.2。 7月財新中國制作業PMI與國家統計局7月制作業PMI趨勢一致,都浮現出下滑趨勢。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7月中國制作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0%,比6月回落0.2個百分點,這是其5個月來首次涌現回落。 從財新中國制作業PMI分項數據看,7月新業務總量和新出口訂單量重新陷入降落趨勢,并導致制作商減產,產出創下2011年11月以來最大壓縮率。 鑒于客戶需求削弱,生產需求放緩,企業進一步壓縮用工和采購,采購數量創下2012年1月以來最明顯減幅。 7月通縮壓力持續,投入成本與產出價格皆較上月加速降落。 同時,7月內采購庫存也小幅降落,部分廠商表現原因與持續的庫存調劑有關。 成品庫存則與6月大致持平 就業方面,中國制作業用工持續21個月浮現壓縮,不過壓縮率較6月放緩。 調查顯示,鑒于客戶需求疲弱,廠商相應壓縮規模,用工因此降落。 月內積存工作量輕微上升,升幅與6月持平 部分受訪廠商表現,減產導致積存業務量上升 今年6月,財新獲得Markit公司編制的PMI在中國的冠名權。 財新中國PMI,包含財新中國制作業PMI和財新中國服務業PMI,由全球領先的多元化財經信息服務公司Markit編制,每月定期發布。 【PMI解讀】7月中國制作業改良乏力【財新網】(記者于海榮)6月中國經濟全面超預期回升的態勢,在7月或有重復。 新近頒布的國家統計局制作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和財新中國制作業PMI都涌現回落。 7月國家統計局制作業PMI涌現五個月來的首次降落,落在50%的榮枯分界限上,大、中、小型企業PMI均有所回落。 財新中國制作業PMI則錄得47.8%,低于初值0.4個百分點,為2014年3月以來的最低值,顯示7月制作業下滑有加速態勢,形勢不容樂觀。 盡管具體數值有所差別,從分項數據看,國家統計局和財新中國制作業PMI在趨勢上大體一致:產出指數均涌現較大幅度的下滑,新訂單指數均由6月的擴大區間落入壓縮區間,庫存指數均有所降落。 二者的就業指數均處于壓縮區間,但趨勢略有差別,統計局制作業PMI中,就業指數回落0.1個百分點,財新中國制作業PMI的就業指數壓縮率涌現放緩。 7月制作業PMI的回落有必定季節性規律,但今年的表現弱于往年。 國家統計局解釋的原因包含:受高溫暴雨等氣象影響,以及一些企業限產,進行設備檢修和技巧,生產增長趨緩;近期石油等大批商品價格波動下滑,重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持續降落,給相干行業生產帶來必定影響等。 需求不足拖累生產仍是制作業面臨的最大問題 財新PMI中,新訂單指數是各分項指數中下滑幅度最大的一項,統計局PMI中新訂單指數自2012年10月以來首次落入壓縮區間,拖累生產指數自今年3月以來首次低于榮枯分界點。 大中小型制作業企業PMI均有所回落,且小企業回落幅度超過大型和中型企業,既反響了制作業運動的低迷,也顯示前期“穩增長”政策效應并不均衡,中小企業狀態改良乏力。 近年來,中國服務業的表現要好于制作業,第三產業在經濟中的占比持續進步,且增速明顯高于一二產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力量。 這種情況仍會持續 國家統計局頒布的中國非制作業商務運動指數為53.9%,比6月微升0.1個百分點,其中服務業商務運動指數為52.8%,上升0.5個百分點,顯示服務業增長遠景良好。 7月財新中國服務業PMI將于8月5日頒布 研究者預計,這一指數也將回升,服務業的明顯增長,將在必定程度上抵消制作業下滑對整體經濟增長的不利影響。 (財新網)掃描二維碼收聽騰訊財經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