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早上,星子縣橫塘鎮紅星村蛟龍羽絨服飾經營部,去年剛高中畢業的況利鵬打開電腦,輕點鼠標,一單羽絨服生意順利接單。 每天,像況利鵬一樣坐在電腦前專門從事網絡銷售的,在紅星村多達1000余人。 只有821戶人家的紅星村,從事羽絨加工的企業多達420家,羽絨產業年銷售額達25億元,其中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的銷售額達10億元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淘寶村”。 一個地理地位較為偏僻的小山村,是如何創造這令人稱奇的“淘寶神話”的呢?“觸網”前徐德義的羽絨廠加工出來的第一批200床羽絨被,就是游走了好幾個省份才賣完的。 2010年紅星村人開端“觸網” 2011年進入電子商務平臺的企業開端增多 現在該村八成以上的羽絨企業都已經“觸網”,大部分都集中在淘寶和阿里巴巴上。 從單打獨斗到團體作戰紅星村羽絨產業的發展始于1988年。 那時紅星村村民徐德義帶著打工多年積攢下來的2.5萬元,邀請村里30多個窮哥們,建起了星子縣第一家羽絨廠。 經過一番打拼,他們的羽絨廠當年就實現了盈利 而后,村里人跟樣學樣,紛紛創辦起家庭式作坊 小小的紅星村,羽絨業滾雪球般地發展 “現在,小紅星村的羽絨產業,實現了從單打獨斗到團體作戰的大跨越!”大學生村官、紅星村村主任郭威山形象地說,“紅星村也從橫塘鎮最窮的一個村,一躍成為橫塘鎮的首富村,甚至可以說是星子縣的首富村!”有趣的是,這個羽絨村重要加工童裝。 談起為什么這樣做,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是因為童裝相比衣物耗材少,制作難度相對低,但價格和衣物不相高低。 從走街串巷到“觸網”銷售紅星村人最開端銷售羽絨服的方法,是走街串巷吆喝叫賣。 徐德義的羽絨廠加工出來的第一批200床羽絨被,就是游走了好幾個省份才賣完的。 后來,紅星村人開端對外批發,同時在全國各地創辦實體店。 不過,由于創辦實體店投入大、成本高,所以只有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才有這個實力。 因此,賣貨難是許多羽絨企業都面臨的問題 紅星村人“觸網”,是從2010年開端的 當淘寶網站屢屢傳來銷售喜報時,嘗到甜頭的村民們紛紛仿效。 發展到現在,該村八成以上的羽絨企業都已經“觸網” 2014年“雙11”當天,紅星村的網上銷售額高達5000萬元,令人咋舌。 其中,紫云羽絨服飾公司一家就占了3000萬元,銷售單戶最高達80余萬元。 “這幾乎是奇跡,是神話!”郭威山驚嘆地說 “平時雖然沒有‘雙11’那么火爆,但現在是銷售旺季,每天也都能接到幾十單。 ”蛟龍羽絨服飾經營部的況利鵬對記者說 網上銷售的一大利益,是大大降低了成本 一家羽絨廠老板告訴記者,他2011年開了3家實體店,年銷售額100萬元左右,但利潤只有15萬元左右。 2012年,他開端在網上賣羽絨服,到2013年,年銷售額就達到了200萬元,利潤也進步到了20%左右。 現在,他已正式放棄實體店,所有業務都通過電子商務處理。 從單一服飾到產業鏈條紅星村羽絨產業的異軍崛起,帶動了全部產業鏈的發展。 一個小小的紅星村,物流企業就多達8家 20日上午,記者在紅星村兄弟物流公司看到,地上堆放著40多個大包裹,工人們正在忙著裝車發運。 公司老板告訴記者,包裹里裝的全部是羽絨服 像這樣的大包裹,公司每天要接600單 天天物流公司是今年新開的一家物流公司,雖然吸收的大型包裹要少些,但每天從這里發出的散件羽絨服包裹多達1000個。 這個小山村生產的羽絨服飾,就這樣通過電商接單,物流發送,銷售到全國各地。 不僅是物流運輸業,在紅星村,與羽絨業相配套的許多產業都被帶動起來。 紅星村村主任郭威山告訴記者,在紅星村,就連專門設計生產服裝吊牌的企業,都有好幾家,每年利潤十分可觀。 “淘寶村”缺專業人才雖然目前紅星村羽絨產業發展得紅紅火火,但是一些具有長遠眼力的業內人士還是看出了隱憂,其中最大的問題是人才瓶頸,尤其是電子商務方面的人才十分缺乏。 “電子商務的發展,使得村里需要大批的電商專業人才 拍照、圖片處理、平臺運營,在我們這個較為偏僻的小村里,很難找到這樣的專業人才。 ”紅星村村主任郭威山說 由于紅星村地處農村,工作和生活條件都無法與城里相比,即使是一些實力較強的企業愿意請人,也很難請到愿意長期駐扎在此的人才。 正因如此,紅星村的企業基礎上都是家族式的 紅星村的許多家庭都有這么一個特點:父母一代,負責加工生產;而會操作電腦的兒女一代,則負責網絡銷售。 在紅星村,很多家庭的孩子讀完高中甚至初中,就直接回家贊助父母打理生意了。 當然,也有很多家庭的孩子讀完大學后,不去外面找工作,而是選擇回家贊助父母創業。 但是,這些人并不具備專業的電商和財經知識,也不利于企業長遠發展。 除了緊缺的電商人才外,服裝設計、品牌營銷、新品研發等方面的人才,同樣非常緊缺。 目前,紅星村羽絨企業雖然擁有100多件注冊商標,但真正叫得響的品牌卻寥寥無幾。 這些,都不利于羽絨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 “網購的一大特點,就是它包退包換,顧客的滿意度非常重要。 如果企業缺乏各方面的人才,產品德量和服務就會跟不上,進而便面臨著淘汰。 所以,能否吸引高素質的人才進入紅星村,直接關系到‘淘寶村’能否延續光輝。 ”采訪中,多名業內人士這樣對記者說 生態解剖1988年紅星村村民徐德義建起星子縣第一家羽絨廠。 2014年全部羽絨業產值達到25億元 羽絨業注冊商標達100多件 物流企業達8家 與羽絨業相配套的服裝設計、商標設計、商標注冊、電商服務,甚至連針線、紐扣供給等,都全部被帶動起來。 如今只有821戶人家的紅星村,羽絨企業多達420戶,其中規模企業近20家。 村里直接從事該行業的有3450人,同時帶動了周邊縣區3萬人就業。 “觸網”效益2014年,紅星村羽絨產業總銷售額達25億元,而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的銷售額就達10億元以上,其中僅阿里巴巴一家,就達4億元。 按照阿里巴巴的標準,“淘寶村”是指生動網店數量達到當地家庭戶數10%以上、電子商務年交易額達到1000萬元以上的村莊。 紅星村的網店數量達到當地家庭戶數的50%以上,年交易額也在10億元以上,兩項指標都大大高于這個標準。 將進駐電商產業園2013年,橫塘鎮成立羽絨行業管理協會,采用“公司+基地+農戶”、“村企對接”等方法,提倡并實行總投資30億以上的羽絨創業基地項目,方案用地300畝,打算進駐企業120家,年產值達50億元。 針對人才匱乏的情況,紅星村每年都會派一些年輕人到北京、杭州等地學習。 這些走出小山村的年輕人見識過外界廣闊的天地后,都會帶回一些全新的經營理念,一些熱銷的新款服飾,大家坐在一起,相互傳授,一起研究。 這兩年,九江市區和共青城等地正在啟動電子商務產業園建設,一些嗅覺敏銳的紅星村人,正在考慮進駐電子商務產業園。 “這樣,我們就可以借助電子商務產業園里的人才優勢,抱團發展,進一步發展壯大我們的淘寶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