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2月10日電(記者劉歡于佳欣王建華)手表制作商西鐵城精密(廣州)有限公司日前突然發布關閉,松下公司表現近期將從中國撤出兩條彩電生產線,微軟決定逐步關停原諾基亞在華兩家手機生產廠…… 針對某些外企在華經營調劑的事態,有斷定這是“外企撤資潮”的表現。 果真如此嗎?分析事態不能只看到“外商投資幣”的背面,還要審視標明價值的正面。 2014年中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約為128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3%,成為外國直接投資第一大流入國。 更重要的是,在保持總量穩固增長的同時,外商投資的結構和質量持續改良。 這些數據和事實均表明,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并未削弱,相反,由于結構調劑和產業升級,中國經濟正在從中低端程度邁向中高端程度,外商對華投資的含金量也隨之不斷進步。 可以說,這是外商投資中國進入“新常態”的一些范例表現。 事實上,跨國公司根據世界經濟發展的新特點和自身全球化業務布局的新需要,有必要不斷調劑自己的投資結構、產業格式以及地區散布。 對于中國來講,一些外商投資企業從低附加值的低端生產環節“遷離”,而更多的外商企業則加碼投資高附加值的制作業和高端服務業,兩者進退之間,不斷提升的是外商投資“含金量”。 2014年中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0萬億美元,市場規模空前擴大,營商環境持續改良,而隨著結構性的持續推動,其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發展階段演進的趨勢更明顯,這對全球資本的吸引力無疑是越來越壯大的。 “中國具有超13億人口的宏大市場,超10萬億美元的經濟規模,超7%的經濟增長速度。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發展和研究院院長鄒東濤表現,宏大的市場規模、高漲的消費能力和完善的人力資源,是中國吸引外資的魅力源泉。 勞動力成本上升、環保標準進步、稅收等傳統優惠政策取消……目前,中國傳統產業投資相對飽和,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外資超國民待遇的政策已經轉變。 面對轉型升級的大趨勢,民營、國有及外資企業都在積極進行調劑,尋找新的發展機會。 根據所在國發展情況及自身業務需要,跨國公司在實行全球化戰略過程中采用兼并重組等措施,對其全球業務重新調劑和布局,屬于企業的正常經營運動。 事實上,近年來遷出中國的外企,帶走的大多是低成本依附和低附加值生存。 但在研發、營銷等高附加值產業領域,鮮有外資遷離,反而是紛紛增長投資。 進入2015年,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蘋果已經先后在鄭州、杭州、重慶、天津四個城市開設零售店。 加上2月底即將開業的沈陽店,中國內地蘋果零售店的數量將增長至17家。 “如今的中國對任何一家跨國公司而言,都是宏大而重要的市場,”蘋果公司高級副總裁安吉拉·阿倫茨說,在中國遇到的最大尋釁是如何跟上發展的速度。 中國吸引外資的結構正在深度調劑,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占比降落,在制作業中,通信設備、盤算機、電子設備、交通運輸設備等高端制作業吸收外資保持較好規模;而醫療、養老、物流運輸和電子商務等服務業領域外資擴大。 2014年,中國服務業實際應用外資金額約為663億美元,同比增長7.8%,占比升至約56%,而傳統制作業實際應用外資金額約為400億美元,同比降落12.3%。 “中國按照產業結構的政策調劑方向對引進外資的結構進行了調劑。 ”中國投資協會副會長張漢亞說,淘汰一些耗能、過剩的產業,吸引更多外資投入高科技行業和服務業是必定趨勢。 此外,吸引外資的中國地區結構也產生了變更。 2014年中部地區實際應用外資增長較快,同比增長7.5%,而東部、西部地區則規模保持穩固,同比分辨增長1.1%和1.6%。 視察人士指出,中國的經濟發展亟須高程度利用外資,今后中國利用外資將更多依附法律、制度、政策和服務等軟環境建設,依附先進制作業和服務業的擴大。 中國商務部正在制定新時代全國投資增進戰略,重點研究加強國別招商、產業招商、區域招商;研究提出勉勵吸收外資轉型升級、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行的政策措施,制定勉勵外商投資地區性總部、研發中心等功效性機構的支撐政策。 這些都是外商投資中國的“紅利號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