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軍事圖:搜狐軍事獨家專訪軍內專家李莉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搜狐軍事講武堂,2015年全國已經召開,每年期間都會有許多備受關注的軍事熱門,比如我國的高精尖兵器研發情況如何,各大軍兵種的訓練情況怎樣,今天我們非常有幸邀請到國防大學的李莉教授作客搜狐軍事講武堂來和我們聊一聊的軍事熱門,好。 李莉:你好,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去年到今年一年間,我國有非常多的兵器設備進行了正式的亮相列裝,比如殲20,不久前也曾涌現在空軍的招飛宣傳片中,可以說讓網友大呼過癮,給我們解讀一下,參軍方舉動來看,是不是能夠看出來殲20研發情況不錯,或者說已經解決了要害問題?李莉:如果說從這個專題片來看,我本人感到它更大的意味并不在于殲20本身的技巧進展,更多的是通過這樣一個窗口,通過一個這樣能夠和大眾接軌的宣傳渠道,讓更多的人能夠認識到目前重大的軍設備研發對提升國家形象的重要作用,我感到恐怕更深的是從這個意義上去考慮的。 特別是這兩年,我們在軍事宣傳方面大家應當注意到有很多的轉變,不僅是殲20這次進入宣傳片,包含前一段空軍拍的《小蘋果》,在招飛的時候;包含全部遼寧艦上殲15的騰飛訓練,都拍成非常美的似的效果,還包含咱們的運20,很恢弘的場面,實際上都對提升全部國民對國家實力、綜合國力的這種影響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這次在殲20沒有正式列裝的時候,我們就把它提前進入宣傳的管道,我感到更重大的(作用)是提升大眾對于國家軍事上的自負,這個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當然從殲20本身來講它的進展很不錯,可能很多熱情國防事業的網友恐怕都是第一時間的任務報道者,我看很多圖片包含一些消息,很多網友都是自發在上面宣傳。 從目前的進展來看,我感到我們比起俄羅斯的T50來講,應當說在研發進度方面不會差很多,因為它比咱們早,咱們既然晚一些也不會晚很多,將來大家恐怕都會有一個相對集中的結點,就是按俄羅斯現在的進度大約在2017年能夠開端列裝少批量的生產。 應當說我們也在這個前后,在2017年、2018年,應當也能夠進入到相干的階段。 主持人:美國戰略之頁網站的報道,中國已經在2014年底成功完成了第五架殲20原型機的制作并且進行了試飛,也是非常順利的試飛工作,在大約同一個時間中國發布不會將殲20用于出口。 那么請解讀一下,一方面已經試飛成功,另外一方面又說不用于出口,這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李莉:對照美國來看,美國的F-22也是不出口的,也就是說任何一個國家最高端的戰斗機都不會出口,這個原因也非常簡略,因為任何一個國家都需要保持自己的軍事優勢。 那么靠我們自己的技巧研發,設計生產最后經過大批的試飛最后設備,那么目前可以講,我們是躋身全部世界性的四代機研發的第一梯隊,第一梯隊是我們現實的實例,但是哪些戰斗機可以出口,哪些戰斗機不籌備出口,哪些是用于提升我們自己的國防軍事實力,這個每個國家都會有自己的選擇和斷定。 對于美國來講,它的F-35是出口的,所以它會有一系列的國際研發手段,比如說糾集八個盟國,每個盟國都要出資,投入集中研發。 對于我們國家來講,將來出口的恐怕不會是殲20,這是最高端的四代機。 其它的像殲31,包含其他的有可能由其它軍工團體后續進一步研發出來的新機型,有沒有可能用于出口呢,這方面應當說可能性比較大。 特別是從殲31來講,最初定位就是著眼于奪占世界的高端機市場,從目前結點算起,如果殲31將來有必定的實力能夠躋身到世界軍火貿易舞臺,那它一方面可以帶動全部后續研發,另外會使我們和國際接軌,在國際的四代機舞臺上應當有很大的需求,將來會產生良好的拉動效應。 主持人:去年珠海航展上殲31和大運一亮相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成為焦點,但是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發動機的問題。 有網友說咱們中國發動機的差距不是在發動機的原理上,而是在工藝制作上,那么怎么看待這個問題?李莉:我感到說的是有道理的,因為從發動機的設計方面應當說目前不僅是我們國家,可能有很多國家都已經到了這樣一個邊沿,就是已經控制了發動機基礎的設計原理和基礎的制作技巧,但是為什么很多國家不能夠研發出(包含我們在內)高端的,能夠在國際舞臺上盤踞主流的發動機,恐怕很大的缺點就是一方面是材料,另一方面是精密的制作加工技巧,這兩條制約了發動機的最核心的瓶頸。 對于我們國家來講,發動機是非常大的傷痛,它會直接影響到我們很多重大兵器設備的研發。 比如新型武裝直升機需要渦軸發動機,新型戰艦一般是需要燃氣輪機,它的速度是很快的,未來四代機、五代機甚至六代機,包含空天飛機都各有各的發動機,這是必定要過關的技巧。 這些年雖然有一部分國產戰斗機比如殲10、殲11B,設備了國產的“太行”發動機,這個“太行”算是我們在發動機領域的重大技巧突破,但是如果著眼于世界發動機的主流標準,我們恐怕還有必定的差距。 那么下一步大家應當看到,我們現在把發動機的核心研發列入國家重大專項里面,我們現在有“兩機”專項,一個就是航空發動機,另外一個就是燃氣輪機,“兩機”專項如果列入到國家重大的兵器設備技巧的專項研發,那么國家會傾宏大的財力、人力,包含集中所有的科研力量去進行極致的攻關,未來比如我們四代機上的發動機,我們新型戰艦的發動機,包含武直-10我們現在需要發動機,那么后續的更大的武裝直升機也需要渦軸發動機,這些應當說都會有大的突破。 有一天我們的戰斗機、我們的直升機裝的是中國的心臟,中國心。 主持人:通過的講解我們對殲31和大運包含發動機的問題都有了更明確的認識,像您剛才說到的,咱們中國不斷有新的設備亮相列裝部隊,有了好的設備也要有足夠多的訓練,現在中國的軍備應當說向著高精尖發展,那么和過去比必定帶來價格的攀升。 比如二炮各種大型導彈實射一發價格不菲,這類兵器在訓練時是如何把持成本的?李莉:這個還要做一些區分,因為各個軍種的特點不一樣,現在可以籠統地講,比如模仿訓練可以代替一部分軍事訓練內容,因為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那么大的財力天天實彈實裝訓練,一些高端的兵器設備做一些模仿器,包含戰斗機的模仿器、新型坦克的模仿器,也包含我們新型的指揮中心的一些指揮終端的模仿,這個都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它是不能夠完整替代實彈演練的 首先從基礎的人的心理緊張程度來講,如果你是在進行實彈測試的時候,和進行模仿訓練的時候,特別是戰斗機(訓練),它的飛行員狀態完整不一樣,所以沒有必定比例的實彈實裝的訓練,應當說這個訓練是不完備的,這是目前基礎的區分標準。 另外,剛才說到的二炮導彈確實比較貴,但是它也涉及到批量抽檢的問題,生產了這樣的一個技巧,那么這里面有哪些是合格的?哪些是不合格的?你不打是不知道的,雖然從理論上來講可能都是比如射程多少,精度多少,百分之百能打出去。 但是,是不是這種情況是需要批量抽檢 主持人:借抽檢的機會我們進行實射?李莉:對,一方面可以檢驗部隊,更重要的也是檢驗設備,就是設備的可靠性、妥當率,這樣才干夠給我們供給基礎的技巧支撐。 主持人:模仿訓練和實射的比例是怎樣的?李莉:沒有嚴格的比例,比如戰斗機訓練模仿器占到20%,實彈訓練部分占到80%,很多時候可能達不到,因為飛行員的數量很大,一個模仿器的價格也是不菲的,但是因為它是可以重復訓練的,所以從單艦或者單天的成本是低的,但是大批量同時訓練是滿足不了的。 這里面很多時候不是模仿器能夠做到的,所以劃絕對的標準是沒有意義的。 主持人:有沒有相對來說的趨勢?李莉:一個趨勢就是可以發展這種疏散式的、模仿化的、基地化的訓練,通過建立在一個區域內,我們指的是地理區域,建幾個散布的中心,人員必須疏散模仿器才夠用,建幾個散布的模仿訓練中心,每個訓練中心保持必定的訓練強度,他們可以集成進行聯合訓練,也就是你在你這個中心和我(聯訓),雖然我們是異地的,但是我們可以同時同步進行演訓,可以必定程度上替代目前的實彈實裝訓練,但是不是全部。 主持人:盡管有各種先進的模仿訓練,但是實彈實射必不可少。 李莉:對,是不能代替的 主持人:最近這一年有很多的實彈訓練,我們也見到很多專業化藍軍的亮相,比如跨越2014朱日河大規模軍事演習中,來自七的七支勁旅在北京軍區的內蒙古朱日河訓練基地和中國首支專業化模仿藍軍部隊進行了切磋。 咱們這個紅軍應當說是以慘痛的代價僅博得一次成功 由此這支專業化藍軍被媒體譽為“朱日河之狼”,專業化藍軍的規模和訓練設備是怎樣的?李莉:我感到首先我們應當明確(概念),專業化藍軍它不僅僅是一種,比如我們一想就是具體的一支部隊、穿什么樣的衣服,進什么樣的訓練和設備,更重要的是表現我們目前全部訓練模式的、理念的宏大的轉變,如果說演訓每年都有,為什么去年“跨越2014”演訓獲得非常大的關注?就在于我們增長了專業性藍軍的反抗元素,而參加這個元素以后,可以真正起到實戰化檢驗的目標,專業藍軍不要把它定義為或者狹義懂得為必定是某個國家部隊的基礎配備,設備必定是外軍的設備,它不必定是這樣的,它更多的意味著一種反抗。 如果紅軍的指揮員拿出一套他自認為非常完整的全部演訓的流程,包含想定、預案,全部作戰的編組,包含全部作戰過程,那么這個過程是靜態的,是沒有反抗的,沒有任何附加的外圍干擾因素。 藍軍的目標就是干擾,你所有認為斷定的因素將來可能都是不斷定的,比如你把你的部隊集結規定為幾點幾分趕到這個地區,你在籌備裝船的時候,這個船沒有了,炸掉了,專業藍軍就是干損壞運動的。 我把你本來相對簡略的而且是一個程序化的東西我把它變成不可控不可預知的,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檢驗部隊的應急作戰能力,更重要的檢驗是指揮員的指揮斷定和重新組織戰斗的能力。 所以這個恰恰是實戰中最最重要的因素,所有的作戰都是沒有底本的,事先的作戰方案如果沒有臨時的調劑,在現代戰斗中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參加這個元素(藍軍)從我們來看,我們感到使得我軍的軍事訓練更加實戰化更加專業。 主持人:現在有很多網友在評論,藍軍尤其專業化藍軍它的設備必定比紅軍好,有沒有這種情況存在?李莉:從我們現在來講,在反抗演習中確實是這么設置的,跨越2014是在朱日河基地,本身是陸上反抗的演練。 我們部隊去年大家應當記得組織的一系列的演習當中包含海上演習、空中演習,我們很多時候編組有意這樣編,就是把藍軍編的強一點,把紅軍編的弱一點,就是讓指揮員想方設法要調動最大的潛力,你的部隊要調動起最大的潛力進行已經是不對等的反抗。 這種才干夠激發戰斗精力,因為我們知道和平時代四平八穩的訓練是激發不起戰斗精力的,所以我們看到這次,就像剛才談到的,去年那么多場演習只有一場成功了,那么這場成功來之不易。 那么也可能一場沒打勝,因為現在設置的就是讓你認為這個戰斗必定不是那么順順利利,必定要意識到未來可能潛在的艱苦性,這樣就會把全部演訓的理念,從以前比較舒適的、完整可以安排的理念,現在變成不可控的而且是很難看的。 可能這個指揮員感到自己指揮藝術很高超,但是最終打敗了,那么就要檢查,在最后的檢查會上要深入反思這里面涌現的問題,我感到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但是現在也有一部分網友說咱們專業化藍軍的規模、設備都是比紅軍要好的,有人猜忌是不是在影射某些外軍部隊?李莉:我感到不必定完整影射具體的(外軍部隊),因為現代戰斗這種形態必定很多時候都是不對等的,是沒有事先預告的,我們看從1991年海灣戰斗到現在,沒有任何一場戰斗是完整對等狀態下進行的,所以有可能在戰斗的初期會吃虧,你會打的暈頭轉向,但是你后續必需要調動起所有的能量進行回擊。 這個就是現代戰斗的基礎形態 所以現在我感到我們需要熟悉一個理念,就是首先在寬大的指揮員頭腦中有一個基礎概念,就是戰斗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打贏的,只有這樣才干從心里反思我們的戰備,去反思我們的設備,去反思我們的訓練,包含我們的戰斗意識。 這樣的話未來的勝算才會大,如果現在天天都打勝仗,每次演習都進行非常順利,這個是不科學的。 主持人:會繁殖其它思想 李莉:對,那是非常危險的 主持人:目前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海空軍和二炮身上,對陸軍關注不是那么足,有網友說陸軍的地位降落了,是不是存在這種情況,在您看來陸軍的作用體現在哪兒?李莉:我感到網友有這樣的見解,這可能和美國從1991年海灣戰斗一路打過來,高技巧戰斗中陸軍的職能作用降落有關系。 但是我們和美國事不一樣的,美國事出去打,那么對于我們國家來講,我們這樣一個地區廣闊的國家,有那么長的邊境線而且有現實的軍事要挾,應當說我們陸軍講它完整職能降落,這個斷定本身是不符合我國的國情、軍情的,不能隨便一個國家就和美國比,我們和他們作戰理念是不一樣的。 現在大家可以看到我們陸軍在轉型,現在所提的新型陸軍和以前的陸軍發展理念不一樣。 主持人:有什么差別?李莉:最重要的一個理念,以前的陸軍我們一想到它,它就是比較笨的、比較重的,重型的、大的家伙事兒比較難機動,國防明確提出來陸軍未來由區域防衛向全域機動轉變,最大轉變要能夠動起來,動起來一方面發展大批的投送設備,包含地面的鐵路能夠滿足坦克在全境領域內機動的需要,也包含大型運輸機滿足兵員的機動需要,這個就是動起來。 另外一個動起來的意思就是陸軍不能光趴在地上,要能夠在空中立起來,要有立體突擊的概念。 以前我們看到美軍的時候知道,它不僅有地面坦克,它還有武裝直升機,那么這種立體突擊會對對方的純地面化的陸軍產生滅頂之災,我可以站在比你高的地位打你,我地面坦克的射程比你又遠、精度又高,這種優勢集成起來對對方是很危險的。 所以我們現在有武直10,這個大家很懂得,包含武直19,現在直20也有了,類似黑鷹這種通用直升機,這塊的缺點我們就補充起來了。 下一步我們在直-10基礎上有沒有更大的武裝直升機?我感到完整可以發展,將來我們在每一個戰斗方向都能夠配備必定的武裝直升機機群,那么我們的陸軍真正變成一個立體化陸軍的時候,那時候我們的陸軍就完整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轉型。 主持人:未來我們可能要更著重于研發武裝直升機方面,在坦克方面,是不是陸軍的轉型就更偏向于往直升機方向走?李莉:這個是并行不悖的,不是誰否定誰的概念,我們現在所講的武裝直升機很重要,但是對于我們國家來講,重型坦克也很重要。 像美軍當年在拉姆斯菲爾德(國防部長)的時候,提出一個飛行陸軍的概念,就是要讓坦克飛起來,那這個飛起來是什么意思?就是不能那么重,像M1A1坦克的戰斗全重70噸,要用運輸機運一次可能只能運一輛,機動起來太艱苦了,所以美國把它消減了。 美國每一輛未來所謂的輪式坦克,包含輪式運兵車基礎的戰斗重量不超過30噸,我們看到斯特瑞克裝甲車,但是斯特瑞克在伊拉克戰斗上的反響很不好,還包含阿富汗戰場,經過實際作戰檢驗之后,美國現在恐怕也不能單純提飛行陸軍,因為如果消減了重量,它的代價就是全部裝甲防護必需要降下來,防護力不好對坦克來講,坦克又那么大那么笨,是很致命的,而且帶來的另一個潛在的更致命的效果是它的火力降落,炮管縮短變小,射程包含火力,全部殺傷能力都會變小。 所以對于我們國家來講,一方面目前在主戰坦克領域要增長信息化元素,這個是必須的,如果我們的主戰坦克僅僅是一個過去那種笨重的、純的火力發射單元,純粹的防護系統是不夠的,必需要能夠聯網,比如和預警機、和海軍前方的艦船、和衛星,甚至和編隊其它成員聯網。 另外它要能夠自主選擇攻擊目標,很多智能化元素要有,此外再加上武裝直升機在空中的立體掩護配合,這種空地配合是未來我們陸軍發展的方向。 主持人:在互聯網上我們看到中國輕型坦克的研發消息也是備受關注,也有報道說已經有輕型坦克在西部進行了演練和射擊,這方面有什么可以向我們介紹的?李莉:任何一種設備都是系統化,比如說我們現在談到的陸軍,如果全是主戰坦克,比如重量一般都是五六十噸或者六七十噸,那有的處所連通行都艱苦,不僅涵洞隧道過不去,還有的橋梁承重都是不夠的,而且不同的地形適應不一樣。 比如山地我們知道六七十噸完整沒問題,但是南方的水網稻地步呢,就不能夠用了。 在國土領域內所有當面的作戰任務,所有可能的條件下我們要綜合考慮我們目前陸軍設備的發展,所以必定要有重有輕,這是必定的。 那么在合適重型坦克機動的地區用重型坦克,合適輕型坦克的地區用輕型坦克,而且都要保持同步信息化的進展,這樣才干夠形成系統。 現在系統化這個詞不僅是實用空軍、海軍、二炮,陸軍同樣也是實用。 主持人:非常感謝,通過講解我們不僅對于殲20、殲31有了更多的懂得和認識,也對中國的陸軍設備和訓練有了更清楚的認識。 也非常感謝能夠在百忙中抽出時間作客搜狐軍事講武堂,為我們帶來如此精彩的講說,我們也將持續為網友帶來軍事熱門的相干解讀,請您持續關注搜狐軍事。 李莉: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