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逐漸加大對航空的支撐力度,但是航空機電系統始終是個盲區,目前的狀態是企業疏散、規模小、能力弱,沒有核心競爭力,無法與國際先進程度同臺競技,全國代表、中航工業航宇董事長、總經理馬永勝帶來了相干議案:建立“航空機電系統發展專項”,提升我國航空工業發展程度。 馬永勝告訴記者,我國航空工業經歷六十多年的發展,突破全球性的技巧封鎖,突破了一大批航空核心技巧、要害技巧和前沿技巧,我國已躋身于能夠系列化、信息化、系統化發展航空設備的國家行列。 但是與世界航空工業先進的研制能力相比,我國航空機電系統依然存在代差,成為繼發動機之后制約飛機整體作戰性能提升的要害因素之一。 航空機電系統作為飛機的“肌體”,是提升軍用飛機整體作戰性能和安全所必須的要害功效系統,它的落后會影響新一代戰機發展 ,進而影響航空工業的整體發展程度。 對于影響我國航空機電系統發展的重要原因,馬永勝分析認為:其一是經費投入不足,歷史欠賬嚴重,影響基礎技巧研究。 美國漢勝公司每年僅在電源和環控系統上獲得的研究經費不少于13億國民幣,而我國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間,對航空機電系統的投入總共不到4億元國民幣。 由于缺乏經費支撐,許多要害基礎技巧研究無法安排 其二是缺乏基礎條件建設 長期以來,我國航空機電系統的研制、生產、實驗條件建設重要依附飛機型號來帶動,而型號研究中投入到機電系統的經費很少,缺乏航空機電系統基礎條件建設的長遠方案和系統方案,導致基礎條件建設與國外的差距越來越大,與我國航空工業的整體發展需求相距甚遠。 馬永勝介紹說,近年來,隨著軍用飛機的跨代發展,世界軍事大國的航空機電系統也實現了技巧跨越,涌現了多點飛機、超高壓液壓、綜合能力管理等新技巧,航空機電系統已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一代飛機平臺多代機電系統已成為飛機系列發展的規律。 航空機電系統不僅是在飛機的配套上舉足輕重,對工業增長值和經濟效益的貢獻也不可低估,在現代飛機的成本構成中所占份額不斷進步,國外新型軍機中機載設備所占份額已超過40%,國外大型客機中機載設備所占份額均高于30%;而且航空機電產業發展對中國制作業的技巧進步有重要的帶動作用,對中國精密機械制作技巧、高性能傳感器技巧、液壓傳動技巧、高精度測試與計量技巧以及專用材料與特種工藝等領域的技巧進步有重要的帶動作用。 馬永勝建議,國家、部隊有關部門要盡快出臺“航空機電系統發展專項”,加強頂層設計,提升我國航空機電產業發展程度,以贊助企業縮小與國外航空機電產業發展的差距。 航空機電產業的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從技巧基礎研究入手,兼顧方案,借鑒國外發展經驗,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投入力度,解決航空機電系統發展中的要害技巧問題,并加強演示驗證能力建設,提升航空機電技巧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爭取早日實現航空機電技巧的自主發展,擺脫受制于人的局面,使我國機電系統具有趕超世界先進程度的能力。 (記者姜春艷高飛馬麗元) 作者:姜春艷高飛馬麗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