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制作業變更的大背景下,美德英可以說先行者 研究這些國家的發展戰略,可以梳理出代表先進制作業發展方向的要害詞,對我國制作業的發展有借鑒意義。 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美德英最先嗅到了制作業變更的氣味:分辨發布了美國《先進制作業國家戰略打算》、德國《德國工業4.0戰略》、《英國工業2050戰略》。 而未來制作業的4大趨勢是:1、軟性制作;2、從物理到信息;3、從群體到個體;4、互聯制作。 進入21世紀以來,制作業面臨著全球產業結構調劑帶來的機會和尋釁。 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世界各國為了尋找增進經濟增長的新前途,開端重新器重制作業,歐盟整體上開端加大對制作業科技創新的扶持力度,美國國家科學技巧委員會于2012年2月正式發布了《先進制作業國家戰略打算》。 除了美國的《美國先進制作業國家戰略打算》之外,德國政府在2013年4月推出了《德國工業4.0戰略》,英國政府科技辦公室也在2013年10月推出了《英國工業2050戰略》。 中國推動產業升級最常見的問題是急于求成,貪圖眼前的成效和利益。">急功近利,其本質是:不系統考慮問題,盲目推動創新點,無法形成真正優勢,造成資源糟蹋。 在筆者看來,我們應仔細研究發達國家發展先進制作業的戰略,包含《美國先進制作業國家戰略打算》、《德國工業4.0戰略》、《英國工業2050戰略》等材料,梳理出代表先進制作業發展方向的要害詞,聯合我國國情,定義出我們未來制作業的發展方向。 一、軟性制作從發達國家發展先進制作業的戰略方案來看,制作業的概念和附加值正在不斷從硬件向軟件、服務、解決方案等無形資產轉移。 相對于傳統制作業,如今的制作業是軟件帶給硬件功效、把持硬件,對硬件造成極大影響。 同時,與以往的硬件商品所不同,目前的制作業中,對商品附屬的服務或者基于商品解決方案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長。 所謂軟性制作,就是增長產品附加價值,拓展更多、更豐富的服務與解決方案。 因為相對于硬件,產品內置的軟件、附帶的服務或者解決方案通常是軟性和無形的,都是看不見的事物,故稱之為軟性制作。 軟性制作中,不再將硬件生產視為制作業,而是認為軟件在制作業中不斷施展主導作用,商品產生的服務或解決方案對制作業的價值帶來宏大影響。 所以,未來的制作業需要放棄傳統的硬件式的思維模式,要從軟件、服務產生附加值的角度去發展制作業。 以軟件為主導隨著模塊化的進展和生產設備技巧的一體化,以大規模量產的硬件為中心的制作業很容易進行技巧轉移。 由于轉移的門檻較低,不少發展中國家都可以承接 但近年來,發達國家不斷用軟件定義產品功效和性能,加強對以軟件為主導的創新的器重程度,使得制作業產品產生價值的起源從硬件轉移到了以軟件為主導,因而也提升了制作業的進入門檻。 (起源:中國主動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