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配圖鳳凰iMarkets訊據彭博社報道,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中國正在失去其制作業大國桂冠的地位。 東南亞其國家諸如緬甸,柬埔寨和老撾等國便宜的勞動力以及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將不斷的吸引西方制作商簇擁而至,這最終將代替中國世界工廠的名號。 澳新銀行經濟學家格倫-馬格瑞(GlennMaguire)認為,東南亞國家聯盟將崛起,成為繼中國和印度之后地區增長的第三支柱,制作業向東南亞的轉移就是這種崛起的一部分。 到2030年,東南亞將有6.5億人口年紀在30歲以下,而這只是東南亞正在興起的具有高消費能力的中產階級的一部分。 澳新銀行表現:我們認為,制作公司會遷移到東南亞國家那些具有便宜和豐富勞動力的地區,比如湄公河區域。 東南亞將在未來10到15年內從中國手中接過世界工廠權杖。 緬甸,柬埔寨和老撾等國便宜的勞動力,泰國,越南,印尼和菲律賓等國低成本的制作業再加上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精密制作業,這三者之間有著相互的接洽,更進一步助推了制作業基地從中國向東南亞的轉移。 東南亞國家已經致力于2015年成立一個東南亞國家貿易區,實現成員國家貨物,服務,資本和勞動力的自由流通。 澳新銀行預計,到2025年,東南亞國家區域內貿易額將達到1萬億美元,而東南亞國家獲得的境外直接投資到2025年可能上漲至1060億美元,事實上在2013年,東南亞國家獲得的境外直接投資額就已經首次超出了中國。 澳新銀行表現,大多數東南亞國家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連接處,東南亞國家的地位坐落在世界上兩個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和印度之間。 東南亞國家方便的陸地位置和海運線路讓它們能參與到亞洲不斷擴大的制作業網絡中。 ?。p刀/編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