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大力推廣“”戰略,并發起成立亞洲投資,數十個國家紛紛參加。 可以說,“”是中國未來實現國家轉型,以及走向世界的一張好牌。 當下中國,國運處于要害的飛躍時代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并且即將代替美國,成為第一,日益上升的經濟實力,激發了中國謀求更高的國際地位。 成立亞洲投資銀行,有甩開美元,建立類似布雷頓森林系統,確立國民幣國際地位的戰略意圖。 而新興國家和欠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欠缺,則是設立亞投行的初衷。 不過,在一片高歌聲中,也有值得注意的刺耳之聲 據媒體報道,近日,有越南企業家稱,情愿用歐美國家20的設備,也不想用中國新生產的設備。 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即,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是否將遭遇到類似越南式的尋釁。 “一路”的核心是東南亞,“一帶”的核心是中亞 產業輸出,才是最大的盼望所在 近年來,中國在南海領域與一些國家產生爭端,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國本身不發達,無法與東盟國家形成產業落差,也就無法產生互補性。 當國家間關系的競爭性大于合作性,眾多糾紛就此產生 目前中國與東盟之間是一種平行發展的關系,中國提倡多年的北部灣戰略之所以一直難以實現,根源也在于此。 雖然日本與東南亞諸國之間存在歷史問題,但由于產業互補,雙方走得很近。 最能體現中國與東盟諸國貿易關系的,就是中越貿易 2013年,中越雙邊貿易額達502億美元,中國對越南出口額為369.4億美元,越南對中國出口額為132.6億美元。 越南對華逆差達230億美元,這更加深了越南對新一輪競爭的緊急感。 中越同處全球產業鏈低端,中國可以造的東西,越南多數可以造,形成同質化競爭。 中國事越南最大逆差國 而美國、歐盟、日本是越南最大順差國 2014年上半年,越南實現貿易順差13億美元,其中,第一位是美國,貿易總額98億美元;歐盟86億美元;日本16億美元。 越南和中國的順差國,驚人的重疊,這闡明什么?闡明中國和越南,產業同構很厲害,都以歐美市場,為自己低端產品的傾銷地。 當下,一些國際品牌從中國撤退,越南和馬來西亞就是這些品牌在中國遷出之后最大的落腳點。 中國作為經濟偉人,其宏大的低端產業,成為東南亞諸國橫亙的高山,雙方貿易亦受制于產業同構,未來要實現大的貿易躍升,產業錯位至關重要,而要害即在于中國率先完成產業升級。 如中國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則中國既是亞洲大國,亦是亞洲強國,合二為一,成為亞洲無可爭議的領袖。 在經濟上,東南亞可借助中國的技巧,而不是目前這樣,雙方搶西方的制作業訂單。 屆時,中國宏大的市場可以容納眾多亞洲國家的制作業,如此,建立在雙方產業互補的基礎上,中國可將東南亞變為自己最大的戰略腹地,徹底實現大國崛起。 中國近期推動的“中國制作2025打算”,其根本任務,就是迅速實現制作業升級,盡早使中國進入全球制作業大國第二方陣,形成對后發國家的互補,擺脫同質化競爭。 當下,全球制作業三慷慨陣的劃分比較風行,但筆者認為,嚴格來說,全球制作業存在五個方陣。 第一方陣是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尖端的科技,以及相對完備的產業系統,實力雄厚。 第二方陣是日本和德國,擁有高新技巧優勢,在智能制作和精密制作方面優勢突出。 第三方陣是英國、法國、韓國,英國和法國在航天、醫療、高技巧產業有優勢,而韓國則在電子產品領域優勢突出。 中國此前被歸于第三方陣,其實是不太科學的,因為中國的制作業技巧程度與英、法和韓國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應歸于第四方陣。 第五方陣,則是東南亞、印度、非洲等一些國家 前三慷慨陣處于發達國家,第四方陣以中國這種高速發展的金磚國家為首,處于過渡階段,第五方陣則明顯處于全球產業鏈的下端。 當下,中國處于比較為難的地步,既要追趕前三慷慨陣,又要應對后來者的追趕,處于雙線作戰的危險地步。 在高端技巧方面,核心技巧控制在歐美發達國家手中,中國的技巧升級、產業升級受到了殘暴阻擊,最近幾年,中國遭遇的知識產權官司越來越多,而且,鑒于中國不太順暢的科研體制和人才體制,未來在短期內,或難以沖刺前三慷慨陣。 而隨著中國人力成本的提升,東南亞和印度等地逐漸對于中國的低端市場構成了嚴格尋釁。 仍以越南為例,雖然越南當下有不少中國制作的產品,但隨著越南本土企業的逐步崛起,將逐步替代中國的大部分產品,最后,中國制作在越南的市場將被蠶食,同時中國制作在國際上的市場亦將被這些后起的國家部分替代,未來外貿形勢更加嚴格。 “中國制作2025打算”預計將用10年時間,完成初步的產業升級,力爭使中國進入制作業的第二方陣,20年之后,進入與美國比肩的第一方陣。 這個目標比較宏偉,其實,退一步而言,哪怕未來10年之后,能夠進入第三方陣,也能拉開與后起國家的產業差距,形成產業梯度,并由此建立產業互補。 筆者認為,對于未來中國而言,對外擴大式的投資并非重要,最大的尋釁,是實現國內的產業升級。 同時,將越南式的國家變為產業互補的合作伙伴,還是變為產業同構的競爭對手,亦是對“一帶一路”戰略的最大考驗。 (責任編輯:DF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