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觀點:中國4月份匯豐/Markit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預覽值較3月份終值小幅上升。 雖然這可能會被視為4月份制作業增速環比走強的信號,但我們認為這實際上可能反響的是3月份制作業運動的提速。 重要數據:4月份匯豐/Markit采購經理人指數預覽值為48.3(彭博市場預測為48.3),高于48.0的3月份終值。 重要的新訂單及生產分項指數顯示出周期性反彈的跡象,但新出口訂單指數在3月份反彈之后再度回落。 要點:4月份匯豐PMI預覽值較3月份終值略有上升 雖然這可能會被視為4月份制作業增速環比走強的信號,但我們認為這實際上可能反響的是3月份制作業運動的提速。 這是因為匯豐PMI通常較工業增長值月環比數據存在滯后(參見2013年9月18日發表的報告“中國經濟簡評:關于中國PMI數據的另外三個視察”)。 3月份的“硬數據”廣泛有所改良(盡管上升幅度不及市場預期),但是3月份匯豐PMI指數較1-2月份走弱。 事實上,匯豐PMI是在2013年11月見頂(較其它數據環比增速在10月份見頂滯后一個月),并在今年4月份之前持續走低(此時又較其它硬數據在3月份的環比增速反彈滯后一個月),這闡明匯豐PMI可能仍較工業增長值月環比數據滯后一個月,因此今日數據應當不反響4月份的最新增長形勢。 在各個分項指數中,最重要的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涌現了比整體指數更明顯的反彈,盡管它們和整體指數一樣存在滯后問題。 新出口訂單在3月份反彈之后再度走低,但仍高于1-2月份程度。 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也都明顯反彈 自從政府于3月中旬開端放松政策以來,國內上游價格所遭遇的下行壓力有所緩解。 我們會更加器重定于5月1日發布的4月份官方PMI數據(3月份官方PMI小幅上升,盡管3月份數據往往偏向上行)以及4月份匯豐PMI終值,以此衡量最新的經濟增長走勢。 解讀匯豐PMI終值的要害在于衡量終值與預覽值之差(特別是在生產和新訂單這兩個分項指標之上),因為以往數據表明該差值較工業增長值月環比數據并無滯后。 但由于差值所取決的樣本非常小(匯豐PMI對數百名采購經理人進行調查,終值和預覽值的差別由其中10%-15%受訪者的答復決定),因此數據可靠性往往不是很高(2014年3月份匯豐PMI終值與預覽值之差小幅為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