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作2025”定調主攻智能制作生態圈興起實習記者潘博5月13日,在中國工程科技論壇“2015智能制作國際會議”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強調,智能制作是“中國制作2025”的主攻方向。 此前,在2015年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信息發布會上,工信部中小企業司司長鄭昕表現,2015年中小企業信息化工作的一大重點就是加快推動智能制作。 顯而易見,一個以工業互聯網和自主可控的軟硬件產品為支撐,發展智能設備,推動智能制作的大變局轟然來臨。 業界斷言,創新個性化定制、網絡眾包、云制作等新型制作模式也將隨之興起。 企業跟進動作快事實上,面對世界各國都在加快工業智能化的大趨勢,國內的企業也正在加快智能制作的步伐。 工業物聯網技巧作為智能制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一些企業已經開端進行了產品開發。 “我們現在做的就是基于工業物聯網的設備和云端測控技巧。 現在我們正在與華為展開合作,在云把持器等方面施展我們的優點,發展云、云傳感器、設備云管家、環境云管家,甚至農場云管家等產品。 ”奮進電力技巧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擊水說 工業機器人作為“制作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制作、利用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科技創新和高端制作業程度的重要標記。 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 “去年跟美的合作,我們大概售出了將近300臺機器人,這個示范效應出來以后,目前跟海信、格力,還有奧克斯、TCL[微博]都陸續展開了合作。 今年,保守估計我們機器人的銷量大概應當在400—500臺之間。 ”廣州隆深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偉峰說 就在5月初,東莞第一家民營“無人工廠”開端投入建設,當前東莞的用工缺口已達到10萬人以上,“無人工廠”的建設不僅會緩解企業的用工需求,也將推動企業向智能制作轉型升級。 “主動化是未來唯一的前途,未來的方向就是要做到無人化。 ”履行副總裁吳文新說,“在智能制作方面,美的空調很早就開端成立專門的主動化管理部門,在這個過程中,產品制作升級、管理提升,產出效果重要來自于主動化生產制作的升級。 未來五年,美的籌備在主動化市場投入50億元,對制作系統全面升級,今天看到的僅僅是開端,再過五年來看會完整不一樣。 ”創立智能制作生態圈雖然已有不少企業開端將智能制作付諸舉動,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企業仍然處于低端制作的困境中。 據統計,國內中小企業智能化程度依然廣泛較低,僅10%的中小企業完成了智能化轉型升級。 中小企業的智能化轉型升級面臨著包含人才、技巧、成本、模式四大制約因素,只有企業在資金、人才和技巧完備的情況下持續創新,才干搭上智能制作的快車參與國內外競爭。 “我個人認為,不管是工業4.0也好還是‘中國制作2025’也好,都是比較合適大企業。 中小企業到現在為止還不具備這樣的實力 現在國內中小企業的智能制作設備普及率是非常低的,再加上中小企業的倉儲、物流、管理等各方面存在一些差距,現在中小企業談智能制作還是比較遙遠的。 ”趙偉峰說 為此,由浪潮聯合20多家機構發起成立了“中國智能制作信息化推動聯盟”,以期打造成協同創新平臺與成果產業化利用推廣聯合體,共同推動國家智能制作產業相干標準制定和推廣工作。 浪潮團體履行總裁王興山告訴媒體記者,中國在產業互聯網領域的發展才剛剛開端。 王興山的斷定源自他對國家頂層設計的視察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行“中國制作2025”和“互聯網+”舉動打算。 “互聯網+”的核心是將互聯網作為創新原動力,實現壯大的融合性和可擴大性。 “中國制作2025”主攻方向則是智能制作,它需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深度融合互聯網新技巧與制作業,優化制作業的生產方法、投資方法、管理方法和商業模式等,提升中國制作業。 有專家表現,作為工業最核心的問題,制作業的重點是高端制作業。 中國雖然每年出口大批數控機床,但都屬于中低端產品,高級的數控機床仍需要進口,這就造成了進口數量少,但消費錢卻較高的局面。 而中國企業要想加快推動智能制作,使企業由大到強,需要制作企業“抱團”努力。 “在新的經濟形勢下,產業形態、結構布局、生產方法和競爭模式的更迭變更速度加快,絕大部分傳統產業已趨飽和,產能過剩問題十分突出,中小企業在資金、規模、品牌等方面又都處于劣勢。 中小企業只有充分利用互聯網‘關系、平臺、市場’的屬性,將散而小的中小企業串成一個產業云,各自成為產業的云端,握指成拳,才干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長泰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漾說 “期待更多新成員參加進來,打造協同創新平臺與成果產業化利用推廣聯合體,推動國家智能制作產業相干標準制定和推廣,增進相干軟件的融合集成利用。 與此同時,繚繞智能制作產業鏈的新需求合力攻關,形成分行業的自主核心技巧,面向各個細分行業供給智能制作解決方案及咨詢服務,提升智能制作產業的發展程度,打造智能制作生態圈。 ”王興山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