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電商之戰一觸即發,數十家車企數百款車型以及數以千計的汽車經銷商將參與今年的“雙11”購車狂歡節。 車價、整點秒殺、5折狂歡、現金直降、購車補貼、半價搶購、限量發售、特價團購等運動方案魚貫出臺,將汽車電商的氣氛再度推高,11月11日“光棍節”夜黑風高的搶購即將到來。 而眾多早已虎視眈眈的消費者也躍躍欲試的樣子。">摩拳擦掌,欲意分享這場網購盛宴。 其激動之心按耐不住、滿心期待溢于言表 對于廠家來說,網上賣車可以實現按訂單發車、實現低庫存、資金回籠快,還可以控制消費者的真實需求。 減少宣傳、建店以及倉儲等方面的成本,還利于民 畢竟自古以來羊毛出在羊身上 對于消費者來說,其他用戶網上的評價是直觀的,信息面得到了拓展,轉變了昔日信息不對稱的弊病,更好的知道自己應當買什么車,從而避免被經銷商三寸不爛之舌忽悠和廣告的狂轟濫炸震昏頭腦、迷失了方向。 不少消費者已經在網購汽車配件中嘗到了甜頭,甚至半價就買到了、汽修店等實體店出售的一樣的配件,極大的降低了汽車維修保養支出。 至于說到假貨,其實不論網上還是實體店都不同程度的存在。 電商的興起,只是苦了傳統汽車經銷商,它有可能被進一步邊沿化,最終淪為一個售后服務的小角色。 所以,廠家一直銷,傳統經銷商們就叫嚷 這不,特斯拉不久前在美國多地遭遇阻擊,數州不容許其汽車直銷。 重要原因,是傳統汽車經銷商擔心自身利益受損 然而,時代浪潮,滾滾向前 截至2013年,我國網民數量達到6.18億人,其中手機網民占到5億多人。 80后、90后正逐漸成為消費主流,網購成為時尚 在網購大潮的推動下,汽車電商正迎來空前機會 另據研究,年輕消費者已經幾乎占到新車車主群體的半壁江山。 毫無疑問,抓住已經習慣網購的年輕一代消費者,無疑就盤踞了未來汽車營銷的制高點。 傳統汽車經銷商的前途在于,要有危機感,順應時勢,積極探路,玩轉電商,術業有專攻,進步主機廠倚重度,獲得其持續青睞。 并積極轉型,從售后市場掘金 應當看到,后市場其實蘊含著宏大的商機和豐富的利潤 目前,我國汽車售后服務市場規模達到五六千億元左右,2015年將進一步上升至7000億元以上,而突破一萬億指日可待。 需要指出的是,不能僅僅把“雙11”的汽車電商大戰看做是一種低價促銷、兜攬人氣的噱頭。 去年,一些廠家所謂的“低價”只是虛晃一槍,博得了眼球,卻苦了電商合作伙伴——擦的事交由后者負責,“誰賣就找誰”。 廠家得了便宜賣了乖,“無現貨”招致的抱怨都砸向電商,使之剎那躺槍。 實際上,虛無縹緲的“低價”也是一種訛詐行動,或讓相干方吃不了兜著走。 前車之鑒的是,韓國汽車制作商、起亞汽車公司,日前因夸張在美所售車輛的節油性能而不得不向消費者支付1億美元巨款。 價格不實,同樣是一種訛詐行動 互聯網的興起,正對汽車消費流程進行再塑造 然而,目前看來,電商要想成為汽車銷售模式主流,遠非一蹴而就。 首先,汽車電商還是重要以“線高低單,線驗,現場支付”的O2O(OnlinetoOffline)模式為主,實際上是一種逢迎消費者網購習慣的讓步折衷,在現階段仍然離不開實體店的強力支撐。 其次,健康的汽車價格系統的搭建與消費者網購尋求低價的愿望之間,存在著必定的距離,需要平衡兼顧。 這提示車企,在傳統銷售渠道向電商渠道變更的過程中,應當學會站在汽車經銷商和消費者兩個緯度思考問題,避免惡性競爭,既不讓前者虧本賺吆喝,又不使后者多花冤枉錢。 相比于去年,愈來愈多的汽車電商平臺完善了在線全額支付購車款的功效,正推動汽車電商由集客效應向真實交易轉變。 但是,汽車電商完整通過線上而不再依附線下的那一天,還有待時日。 (責任編輯:崔麗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