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外媒報道,烏克蘭危機產(chǎn)生后,美國積極參與危機的解決,與俄羅斯產(chǎn)生分歧。 加上美國自身削減預算的國內(nèi)政策,有不少人開端質(zhì)疑在這樣“內(nèi)憂外患”的環(huán)境下,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政策能否持續(xù)保持。 綜合媒體3月31日報道,雖然五角大樓仍堅稱,預算和歐洲新的緊張局面不會影響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但議員們對此觀點愈發(fā)猜忌,他們質(zhì)疑一旦與俄羅斯的危機升級,軍方是否還能實現(xiàn)這一戰(zhàn)略調(diào)劑。 俄克拉荷馬州參議員英霍夫(JamesInhofe)稱,美國已經(jīng)完整耗盡資源,他說“我們的選擇無疑是有限的。 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場災害 ”外交政策研究所(FPI)政策研究主任薩拉特(RobertZarate)認為,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的預算可能受到更嚴格把持,如果國會和五角大樓感到他們必須提升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姿勢。 薩拉特稱,一可能很難想象俄羅斯會入侵烏克蘭,但現(xiàn)在的問題是,美國在歐洲不僅是缺乏實際的人力和資源,還缺乏關注。 一些奧巴馬的批評者說,最近的麻煩表明亞太戰(zhàn)略是空洞的說辭。 參議員麥凱恩(JohnMcCain)認為,國防預算被大幅削減令亞洲的軍事存在難以得到切實增長。 很多美國媒體也關注到了這一點,不少媒體認為,美國的眼力更關注西方的同時,無疑會削弱對東方的關注。 由于美國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的重要目標是針對中國,屆時可能會利好中國。 克里米亞局面形勢復雜克里米亞人慶祝公投不過,白宮和五角大樓官員仍表現(xiàn)政府不會放棄在太平洋的打算。 國防部長哈格爾(ChuckHagel)即將前往亞洲,并打算在中國停留,奧巴馬也將在4月訪問亞洲。 白宮副顧問羅茲(BenRhodes)稱,我們已經(jīng)在亞洲安排了一個重要行程,我們將持續(xù)推動亞太戰(zhàn)略,不會被歐洲局面影響。 此外,盡管承認面臨預算壓力,海軍官員似乎仍認為他們能夠?qū)崿F(xiàn)亞太戰(zhàn)略,本周聽證會上,印第安納州眾議員唐納利(JoeDonnelly)質(zhì)問海軍司令格林納上將(Adm.JonathanGreenert),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是否是臨界點(tippingpoint)?在克里米亞產(chǎn)生的事情是否使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的實行更加艱巨?格林納稱,無論預算如何,我們正在擴大前方的軍事存在,無論我們是否達到預算上限,我們必須擴充以實現(xiàn)再平衡戰(zhàn)略。 甚至有一貫反對奧巴馬亞太戰(zhàn)略的人士亦認為,即便是產(chǎn)生了烏克蘭危機,亞太戰(zhàn)略也不會結束,政府無法預測未來的要挾。 中美博弈:說說最悲劇一個國家首先借用我的教授曾經(jīng)說過的一句話:日本的悲劇在于旁邊有美國、俄羅斯和中國;韓國的悲劇在于旁邊有美國、俄羅斯、中國和日本。 本人先聲明,我只談,關于韓國的那些明星,我一概不談,所以韓粉別來,也請大家先忘記東莞掃黃和小姐,聽本人慢慢說。 韓國事東北亞地區(qū)一個很重要的國家,當然也就僅限在東北亞了,因為在東北亞,沒有一個國家是過剩的,所以韓國才干重要。 首先我說說朝鮮半島吧 這個半島無疑是東北亞地區(qū)最為重要的地理地位所在,重要原因就是這里距離中國、俄羅斯、美國、日本都比較近,自然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對于美國而言,朝鮮半島是監(jiān)督和封鎖中國的第一島鏈的第一環(huán)節(jié),又是牽制俄羅斯在太平洋地區(qū)軍事存在的依托之地;對于俄羅斯而言,朝鮮半島卻是進入太平洋的犄角所在,美日的陣列延伸線;對于中國而言,朝鮮半島是渤海灣的半個門戶,與膠東半島形成渤海-京津唐防務圈的最前沿;對于日本而言,朝鮮半島是進入的跳板。 所以,周圍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放棄朝鮮半島 所以,當大家都想要,但是又不想撕破臉皮赤膊上陣的時候,最好的措施就是分了他。 可以說,保持朝鮮半島的決裂狀態(tài),是周邊四個大國利益博弈的均衡體現(xiàn),也是對于這四個國家而言,目前最好的選擇。 韓國這個國家,工業(yè)其實不算差的,但是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嚴重的瘸腿。 但是……韓國的工業(yè),說白了,就是一個宏大的富士康 韓國工業(yè)最缺乏的就是基礎研制能力 當然,很多人可以舉出很多例子來反駁我,比如三星的研制能力,還有現(xiàn)代的開發(fā)能力,但是別忘了,一個國家的實力不是由一兩種產(chǎn)品來決定的。 舉個簡略的例子,炮鋼,就是生產(chǎn)高膛壓火炮的鋼材,韓國就沒有這個技巧和能力。 為什么呢,因為日本沒這個能力 同樣,作為世界上最大的LED生產(chǎn)國,韓國同樣連衍射平顯也沒有能力做出來。 再舉個例子,韓國的自滿,世宗大王級驅(qū)趕艦,在韓國生產(chǎn)的只有一個部件,船殼子……一個大國,之所以能夠稱之為大國,是因為這個國家的一舉一動都能對世界產(chǎn)生影響。 韓國的差距在哪?假如某天韓國的經(jīng)濟抽了一下風,無論是美國,俄羅斯,中國,還是日本和歐洲,頂多就是打個噴嚏,然后該干嘛還干嘛。 換成中國就不一樣了,別說中國經(jīng)濟抽風,就是打個噴嚏,估計全世界都跟著得肺炎。 接著說 先說幾個事實:東北亞地區(qū)各個權勢中,只有美三個國家擁有完整的重型車輛生產(chǎn)線,而中國2013年在只保持5%坦克生產(chǎn)線開工的前提下,一共生產(chǎn)了700輛以上的坦克,而日韓一共才大約生產(chǎn)了120輛坦克。 2013年,中國在建造了4艘6000噸級驅(qū)趕艦、9條4000噸級護衛(wèi)艦,以及4艘AIP潛艇的同時,還有6艘驅(qū)趕艦、13艘護衛(wèi)艦和8艘潛艇,以及至少1艘航母在船廠里,至于056輕護,中國一口吻訂購60艘的魄力,估計韓國事不可能實現(xiàn)的,當然韓國造船能力是世界頂尖的,問題是韓國能造出那么多船殼子,美國也不可能供給那么多的設備。 至于飛機制作,我還能說什么呢,韓國迄今自研了一款教練機,至于他的氣動、飛控和航電是不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做的,我就不知道了。 三星的手機生產(chǎn)能力相當壯大,但是不能為韓國士兵供給防電磁的通信設備;至于中興華為,雖然手機賣的沒有三星好,但是人家經(jīng)常被別的國家以“公共信息安全”為名而市場,三星貌似從來沒有過這樣的待遇。 至于電子技巧的研制能力,三星貌似真的被中國精密儀器進出口公司甩出三條街都不止,至于中國四處拿出去賣的無源電子掃描陣列,對于韓國而言那更是懂得領域以外的東西,更不用談有源電子掃描陣列、合成孔徑、多基座共形這些約等于高出一個次元的玩意。 其實三星LG現(xiàn)代這些企業(yè)的成功,重點在于他們會賣東西,而不是會做東西,更談不上是會研制東西。 當然,諸如三星這樣的企業(yè),他們每年的專利還是很多的,問題就在于他們拿出來的專利都是能在市場上賣,而真正的大國重器誰敢放到市場上賣?8萬噸級水鍛機賣個看看,等離子拋光機床賣個看看,量子通信陣列賣個看看,要知道這些東西可不是憑空做出來的,沒有足夠雄厚的積累,做個看看。 韓國的煉鋼廠很不錯,規(guī)模效益比中國的鋼廠都要大的多,問題是他們做的鋼材,那是用來生產(chǎn)汽車的,如果要造炮鋼、裝甲鋼,對不起,北方重工第四軋鋼廠完爆之,年產(chǎn)百萬噸炮鋼的能力,100個現(xiàn)代制鐵也趕不上,因為不是每一種鋼材都能叫炮鋼滴~~~我也不是在黑韓國,而是講述事實而已。 米爾斯·海默,當代國際關系學頂尖學者,進攻型現(xiàn)實主義代表人物,他就為大國下過定義,所謂大國首先就是要三多,人多地多錢多,前兩點韓國就真的不要指望了,至于第三點,米爾斯·海默在《大國的悲劇》一書里面就論述過,大國的經(jīng)濟實力應當體現(xiàn)在工業(yè),尤其是的重工和軍工能力上,從這一點看,韓國也不具備這個條件,因為韓國的本土工業(yè)實際上是依附于海外市場。 一個國家的經(jīng)濟依附于海外市場,但是自身卻沒有掩護自己航海線能力的國家是不能稱之為強國的,一個范例的例子,當年的“海上馬車夫”荷蘭。 在東亞這樣的地緣環(huán)境下,韓國卻在掩護自己航海線問題上是天生的殘廢,為啥?就是因為有一個當前海上巨無霸美國,一個曾經(jīng)的海上巨無霸日本,還有一個未來的海上巨無霸中國。 太平洋是何其廣闊,卻容不下太多的國家 韓國想朝著太平洋往外站一站,一個日本就能輕而易舉的將他擋住;但是中國想往外站一站,多少國家得被擠得鬼哭狼嚎啊。 在這個流氓當?shù)赖膰H系統(tǒng)下,國際關系是大流氓們?yōu)榱搜谧o自己的利益而定下的規(guī)矩,也就是說,國際準則是大國給其他國家立規(guī)矩,在這一點上,韓國沒有一點發(fā)言權。 前不久日本吵著要入常,韓國全國高低,從官府到平民,奔走告急,剁指頭的剁指頭,切腹的切腹,跟著日本后面比撒錢,但是日本何曾派過一個特使,甚至連召見一下韓國大使解釋一下的興趣都沒有。 倒是日本三天內(nèi)五個大臣,三個前首相作為特使跑到北京求見……現(xiàn)在可以斷定的是,將來世界格式依舊會回到楚河漢界的局面,俄羅斯已經(jīng)失去了重回蘇聯(lián)榮光的機會,這一點連普京自己都承認了;至于歐洲,作為一個國家聯(lián)合體,歐盟被夾在中美之間也不是怎么好做人。 國際關系的格式可以從大國吸納資源的情況進行斷定,事實上當前能夠跟美國明刀明槍的搶資源的,只有中國,那么對于韓國而言,他的意義在哪里?那么我就從韓國的經(jīng)濟崛起開端說。 韓國并不是一開端就經(jīng)濟很強的,事實上在朝鮮戰(zhàn)斗停戰(zhàn)后,韓國的經(jīng)濟,尤其是工業(yè),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被朝鮮壓著。 在進入60年代以后,韓國開端走工業(yè)化道路,只是這條路并不順利,因為韓國采用的就是日本的崛起模式。 這里有一個背景要先交代一下,在中國經(jīng)濟騰飛之前,亞洲的經(jīng)濟模式是“雁行”模式,也就是日本作為頭雁,領著亞洲各國前進;而韓國就是緊隨頭雁的范例案例,只是60年代和70年代對于韓國而言不是一個好機會。 韓國采用的經(jīng)濟模式很簡略,就是像日本明治維新時的一樣,利用政府公權利在全國領域內(nèi)整合社會資源,進而大力扶植一兩個財閥,將其做大。 要知道,當時韓國依舊處于軍政府時代,行政命令高于一切,這種打算經(jīng)濟模式確實保證了日本三星、大宇、現(xiàn)代這些企業(yè)最終能夠在政府的掩護下,利用高通脹從國內(nèi)市場掘得第一桶金。 但是,此時的韓國工業(yè),想突破國境,在世界領域內(nèi)和日本歐洲的工業(yè)一較高低,還顯得太過于稚嫩。 比如日本,六七十年代是日本戰(zhàn)后的黃金時代,日本戰(zhàn)后的第一個出身潮是從47年開端,那一代人被稱為“抱團的一代”,可以說這一代日本人是繼“皇民的一代”之后,日本最為可怕、最為團結,也是最為努力的一代人,而六七十年代的時候,正是“抱團的一代”二三十歲時代,黃金一代的黃金年紀。 那個時候的韓國,跟這個時代的日本進行競爭,呵呵,小屁孩的開襠褲還沒縫上呢,就想著上婆娘……全部六七十年代,韓國實際上就是苦逼的宅在家里種田的日子,但是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一個千年不遇的好機會讓韓國趕上了。 那就是中國的 中國這個市場不得了,當年的中國就如同一個大病初愈、饑餓已久的人,從的一開端,就張開大口,貪婪的吞下所有能夠吃到的東西,而韓國的代加工終于找到了一個世界級的市場,一個10億級人口的宏大市場。 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其實當年如果不是傻不拉幾的硬要搞對峙,市場還根本輪不到韓國企業(yè)來占領,只是當覺悟過來的時候,他們的那點東西早就不怎么看得上眼了。 回到韓國,來自中國的訂單,可以說是催生了如今韓國的這些企業(yè),而借助中國的東風,韓國一下子從窮屌絲變成土豪。 可以說,沒有中國的,就是沒有韓國今天的經(jīng)濟成績。 但是我們要注意一點的是,這樣的經(jīng)濟成績沒有能夠給韓國帶來的紅利,更談不上國際系統(tǒng)中的話語權。 原因很簡略,世界這塊蛋糕夠大,但是吃蛋糕的嘴從來都不嫌少;日本在上的崛起,是站在羸弱的沙皇和清政府的廢墟上,同樣,中國人在上能夠站起來,靠的是在朝鮮半島的冰天雪地里和美國以及聯(lián)合逝世掐,靠的是在珍寶島和蘇聯(lián)逝世掐,靠的是在青藏高原狠狠的教訓了一頓印度,靠的是在越南叢林里先后和美國、越南逝世掐,是付出了鐵與血才干擁有的地位。 中國可是在冷戰(zhàn)時代先后和世界上兩個超級大國都打過仗,還能全身而退的唯一國家,也是先后打敗了兩個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從而獲得“專殺第三”稱號的國家。 雖然有人戲稱中國政府只會罵人,但也別忘了,中國人打過的仗,有幾個國家打得起。 所以韓國不可能成為日本,更不可能成為中國 這正是韓國最為為難的地步 韓國取得了相當?shù)慕?jīng)濟成績,卻沒有相對應的地位,而這樣的反差正是造成韓國社會當前廣泛存在的焦慮感,而這個落差感和焦慮感反響出來的社會心態(tài)就在于韓國拼了命的想在國際上刷存在感。 就一個成熟的國家社會心態(tài)而言,韓國從政府到大眾的很多心理和行動都會顯得極端,一點點事情都能搞得全部韓國社會雞飛狗跳,在外人看來,喜感?不可理喻?歇斯底里?隨你怎么說,歸根到底,那還是因為韓國缺乏鄙棄別的國家的底氣。 一個最范例的例子,中日之、日韓之獨島 也許我們都會感到同樣的島嶼爭端,韓國的表現(xiàn)比我們硬氣,比我們顯得更加寸土不讓;但是現(xiàn)在看來,其實很多人都存在一個誤區(qū)。 國家之間的爭斗,臺面下的東西遠遠多于臺面上擺出來,一個國家一開端就打完所有底牌,那么意味著他以后將無底牌可打。 這是一個簡略的道理,我們玩牌的時候,誰會一開端就把炸彈、同花順、大小王這樣的大殺器在一開端就丟出去?韓國在獨島上表現(xiàn)的確實很硬氣,軍艦巡邏,總統(tǒng)登島,等等,看著是很舒心,很解氣,但是別忘了,日韓是同一個干爹,日韓是在他們共同的干爹制定的規(guī)矩下玩的,舒心完了,解氣完了,爭端還在那,該是啥還是啥。 相比之下,中國的態(tài)度就很謹慎,以前一直在做鴕鳥,好不容易抓到了機會,才開端派海警、無人機,顯得膽子太小了,只是各位別忘了,中國沒有干爹,中國自己就是干爹。 中國事在玩什么?中國事在制定規(guī)矩,是要把美國擠出去后,在這個東海上建立自己的規(guī)矩。 所以韓國人的時候玩自殘,我從不認為是民族氣節(jié)的表現(xiàn),而是民族的悲哀,因為中國政府不需要這種大肆渲染悲情的做法,相對于韓國,中國有這個資格來奉行“真理只存在于大炮的射程以內(nèi)”這句話。 中國現(xiàn)在在南海占領的那些島礁,說實話,還真的是建國后一點一點摳回來,為此1974年打過南越,88年打過越南,至于其他的詭計陽謀,能用的全部用上了。 舉個簡略的例子,永暑礁,當年中國的考古隊在永暑礁打撈了一些宋朝瓷器,中國政府立刻發(fā)布“自古以來……”,在接下來的十年時間里,中國人愣是用水泥和建筑垃圾筑堤圍出了一個八千平方米的國土出來,還利用自己在聯(lián)合國的關系,愣是拉著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永暑礁建了一個水文視察站,誰敢打永暑礁就是跟聯(lián)合國作對……再有一個是曾母暗沙,這個中國宣稱是自己南海國土的最南端,好吧,將一個常年在水下20米深的礁石稱之為國土,是需要怎樣的一個精力……假如中國真的將這里作為國土,再劃12海里的領海,東馬來西亞的海灘都是中國的。 相比之下,日本在沖之鳥礁做的明顯厚道多了,但是中國一直反對日本這么做,因為沖之鳥礁是礁石而不是島嶼(請對照曾母暗沙),于是日本干脆造島,方法就是養(yǎng)珊瑚,用珊瑚礁做成珊瑚島(請對照永暑礁),這個毛病就是耗時耗力,而且還失敗過一次,曾經(jīng)一艘中國漁船溜到附近,放了幾箱子海星(專門吃珊瑚),所以日本現(xiàn)在還在苦逼的呵護著剩下的珊瑚快快長大~~~至于南海留著的島礁爭端,最多的是越南,當然越南也不敢太造次,因為越南和中國“一衣帶水”(意思就是咱倆離得夠近,收拾你是分分鐘的事情),菲律賓跳出來是當了出頭鳥,其實中國在南海的策略很簡略:打一個(菲律賓),看一個(越南),拉一個(印尼/馬來西亞),中國和印尼馬來西亞的爭端有限,只涉及一兩個島礁,中國之所以留著這幾個爭端,就是為了在南海周邊國家中打入一個楔子。 菲律賓要在南海周邊拉幫結派,確定離不開馬來西亞和印尼,但是正因為馬來西亞和印尼,南海周邊國家就沒有措施抱成一團,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被各個擊破。 要知道黃巖島的時候,第一個出來責備菲律賓挑事的東盟國家就是印尼,而馬來西亞干脆直接擼袖子和菲律賓干上了……南海的事扯太遠了,回到東海那塊吧。 話說東海周圍一圈,說白了不是中日韓玩三國演義,其實根本沒得玩的,韓國更應當擔心的是北方的親戚,至于日本,指望那些快入土的老鬼子帶著七十年沒打過仗的宅兵去填中國這個坑的想法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所以東海只是中美太平洋主導權博弈的一個前沿地帶。 相比較日本而言,韓國的地位其實非常為難 說白了,日本有資本逝世心塌地的跟著美國與中國逝世扛到底,但是韓國沒有,除了一個打醬油的之外,韓國的地位最為為難。 對于韓國而言,他們絲毫不會擔心中國會主動擼袖管找他們干架,但是北方的鄰窮親戚就另當別論了,最要命的是,按照中國的性子,一旦干起來,那個窮親戚確定能拿到來自中國的板磚。 南北開戰(zhàn),金三確定輸,但是韓國也絕對不會輕松 假如金三拿到中國的板磚,很又可能是不分高低的局面,其實到這個程度,還是金三贏了。 因為大家一起跑步進入主義,戰(zhàn)時主義 所以韓國必須適當?shù)脑谏险~諛一下中國,因為只有中國能夠牽住朝鮮。 當然,還有另外的因素,那就是韓國對中國市場的依附性 中國對韓國的依附遠遠不如韓國對中國的依附 說白了,就算韓國沒了,中國市場也會迅速被其他國家產(chǎn)品填滿,畢竟韓國沒有什么產(chǎn)業(yè)是不可替代的。 而且到那個時候,估計無數(shù)總裁會樂得睡覺都可以笑醒 談到經(jīng)濟強的爹和上的爹的事,突然想到,其實韓國跟日本,在上是一個爹,而跟朝鮮,其實經(jīng)濟上是一個爹…有一點我保存意見,那就是中國為什么要保朝鮮。 中國事無論如何不能讓美國把持全部朝鮮半島,渤海中國向來視為內(nèi)海,而且是拱衛(wèi)京師的“護城河”,如果美國把持了朝鮮半島,偵察機天天在渤海上飛,京師誰坐得住。 一旦美國完成朝鮮半島到呂宋群島的完整島鏈,那么中國東北就要面臨兩面壓力,而且警惕線不是從青島開端,而是從延邊開端。 言歸正傳,韓國的一個弱勢在于對其他國家的依附,尤其是經(jīng)濟對海外市場的依附,造成的一個成果就是韓國事一個范例的進攻型現(xiàn)實主義外交戰(zhàn)略的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