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尚在嚴冬中蹉跎的中國機床企業近60位CEO,湊集在上海浦東嘉里大酒店,于第八屆中國數控機床展覽會(CCMT)前夕,在“2014機床工具制作業CEO國際論壇”上,討論行業發展環境的新變更,展望和暢談中國機床工業的新未來。 早春二月藏鋒論劍 身在變更中的機床業大佬們,首先感受到了由協會主辦的論壇的變更。 沒有冗長的報告和領導講話,在協會輪值和用戶代表簡短致辭之后,論壇主持人的話筒交到了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惠仁的手上。 陳惠仁憑藉著曾長期執掌大型機床企業的深厚功力,一開場就吸引了眾多與會者注意,他是這樣破題的:近兩年,我們業界的CEO感受最多的就是來自各方面的變更,首先,是市場的變更,總量下滑,需求結構升級;其次,是企業各種生產要素的變更;再次,是產業發展政策環境的變更;最后,是以市場倒逼方法促轉型升級的變更。 新的變更,孕育新的未來,這將意味著什么呢? 濟二機床董事長張志剛、秦川團體董事長龍興元、寧江機床董事長姜華、華中數控董事長陳吉紅及北京發那科總經理景喜瑞,作為訪談嘉賓,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并在幾個發展中的要害點上,做了深入的探討。 比如——— 多與專的道路 機床企業是走多元化還是專業化之路,一直以來都是見仁見智,不同的企業也分辨進行了不同的實踐。 訪談嘉賓中的濟二和秦川,就是兩種發展模式的范例代表,都做到了必定意義上的極致。 濟二由于數十年的堅守,終于成長為世界一流的汽車沖壓設備專業制作商。 即便在極具未來工廠概念的特斯拉主動化生產線上,我們仍然能夠看到沖壓設備作為要害的四大工序之一巍然矗立,那是可以預感的中國濟二未來的道路。 重與輕的選擇 機床是工作母機,前幾年大干快上,愛好手里有“大家伙式兒”的用戶多起來,因此代表“高大上”的重型床子很搶手,帶起一股上重型機床的熱浪,以致非理性的高燒不退,行業發展受創,不但新進入企業喪失慘重,形成新的累贅,也拖累了底本就靠重型機床吃飯的企業。 大與小的辯證 相比之下,現在日子過得較好的機床企業,除了像濟二那樣在國外拿了含金量高的大單的企業,就是寧江機床這樣精專特的較小企業。 他們的產品不大,有特點,而且船小好調頭,產品中的機床數控化率已達到90%,去年在全部行業低迷的背景下,寧江的訂單卻較前一年增長了100%。 加與減的博弈 國際機床企業近年來,其實經歷了一輪做大之后又瘦身的起落過程。 如MAG,從2005年開端做起來,在全球收購了數十家機床及相干企業,迅速做大,成為的機床跨國公司。 現在,又對團體進行拆分,各個板塊進行資本運作甚至出售,在組織結構和運行規模上大幅度瘦身。 其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再從大到小,不過七八年時間,值得中國同行深入研究。 上與下的考驗 低迷時代,機床市場的競爭更具范例意義 那些在行業中如雷貫耳的跨國企業在中國市場上開端了新布局:德馬吉森精機(名字不太正確,但為便于懂得,暫用)中國公司開端在上海做五軸五聯動機床,其功效做了“減法”;西門子也推出了808D數控系統,實用于中端客戶;德國通快去年以絕對控股方法,入主江蘇金方圓……種種跡象顯示出跨國公司的中國戰略涌現了從高端向中端的進入,這種俯沖的態勢帶來的競爭新格式,真正考驗的是大批產品集中于中低端的中國機床企業。 生與逝世的宿命 當前,機床行業高級化、細分化、主動化、信息化,四大趨勢十分明顯,以市場倒逼的方法請求企業轉型升級提速,不進則退,新一輪重組與洗牌即將開端。 美國機床業數十有五百余家,現在也僅剩幾十家,其中也就是前十名還很強。 它們的今天,應當是我們的明天 所以,產能過剩、同質化嚴重的中國機床企業,很快將面對自己的生逝世宿命。 春寒料峭低姿出擊 真正刀光劍影的戰場,還是在重返上海的數控機床展上。 這次展會規模又創新高,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900余家機床企業參展,展出總面積達10萬平方米,其中三分之一為境外展商。 值得一提的是,境外機床展商此次參展熱情高,展出種類和數量均遠超以往歷屆。 像發那科的工業機器人和德馬吉森精機專攻中國市場的新機型,都給人以深入印象。 跨國公司目前仍然盤踞著中國機床市場的高端,可見這類市場需求在中國還是很強勁的。 相比之下,國內參展企業所帶來的氣味,卻流露出絲絲寒意。 參展的企業盡管不少,展出面積也挺大,但床子卻來的少,筆者所見如星火機床、齊二團體等,諾大的展區中,除了用展板制成的機床模型,就是一張張供招待用戶觀眾的小桌椅了。 還有些企業如齊重數控、武重等,也只擺出了個把床子 重型機床運輸不便,消費昂貴,如不是市場很好,或已有買家訂購,不宜制作并展出,所以市場之寂寥,不言而喻。 這兩年經歷了市場過山車一樣起伏的重型機床企業,終于在2014年的上海展上盡顯疲態。 在展場筆者得到一個消息,三一精機的CEO劉建榮已被團體元老唐修國代替。 曾主掌國企齊一,并將其帶出谷底走出一波大行情的劉建榮,最終證明他也許不合適民營老板。 本次展會值得一提的還有沈陽機床團體帶來的沖擊波。 沈機一如既往盤踞了展場既好又大的地位,卻沒有像往常那樣在場子里擺滿機床,而是密布著各種大大小小的液晶顯示屏,上面播出不同的視頻內容,在顯眼的處所展現著加工中心制作的汽車發動機缸體樣品。 最為顛覆的是全部機床展甚至沒有涌現沈機的宣傳Logo和機床產品圖樣,他們全新推出的是優尼斯工業服務公司和以i5為標記的系列產品,包含智能機床、平臺化開發、智能把持技巧。 沈機在國內機床領域一直是排頭兵企業,不但身量大,地位高,而且孜孜摸索行業前行方向,不斷出新。 第六屆數控展曾一鳴驚人,將先進工業設計的理念和方法引入機床制作,并在產品宣傳和樣本設計上獨出心裁,給人以鮮明印象,斬獲成功。 從新五類到i5,從工業設計到智慧制作,沈機如同下跳棋一般在同行的凝視下義無反顧地前行,相比之下像德馬吉森精機這樣有深厚底蘊的跨國公司,則如同下圍棋,在變更中布局強勢。 展會上除了展品,最多的就是宣傳樣本 德馬吉森精機的眾多樣本之一,是一個精巧的正方形小冊子,外頁簡略地印了一句話:一個品牌,為了這個世界。 里面介紹了合并后的公司情況和定位,在明顯地位鋪展了這個針對中國市場的合資公司近5年來每一年發展的重要印記。 可是,成長是有內在邏輯的,發展應當是具接續性和傳承規律的。 機床展之所以經久不衰,因為它一直在講述成長發展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