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峰解釋說,“我們投了美國的公司,需要往標的企業植入人才,我們帶著中國的工程師去美國,成果創造中國的工程師比美國的還要厲害,因為我們的工程師知道哪些材料可以解決問題。 這是我親身經歷的事情,所以我才會說人才在中國不差 ”在選擇標的企業的時候,無非就是看人才、技巧、資本三個很重要的因素。 他些遺憾地表現,中國企業在創新中存在的最大障礙不是人才和技巧,最大的問題是他們不敢往大的方向想,只想著中國一個市場不敢往國際上想,而是等美國有新的東西出來,然后做復制。 “這是完整不對的,其實中國擁有的技巧,無論從新材料到電子科技已經做得非常好,完整可以跳過這個層次做到前面。 ”同時他也不斷強調投資人要具有專業性 “所以我強調做投資要有專業性付出,因為有些時候人家看不懂的東西才是寶物,之所以講VC要創造價值,真正做到有創造價值的眼力才可以。 ”林云峰如是說 由此,我們的采訪也以這兩個話題展開,以下是采訪實錄:新康界:除了人才和觀念因素以外,我們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來減少高端醫療器械國產與外資的差距?林云峰:我們也一直思考這個問題,從企業層面的要素考慮,就是人才、技巧和資本的配合,但是還有企業外圍環境的問題。 中國政府在勉勵創新,政策慷慨向領導是對的,但是我們有一個文化很不好,就是對知識產權不尊重,這是困擾中國醫療器械創新很大的障礙。 我們在美國和以色列投了很多猶太人公司,我們分析中國人和猶太人都很聰慧,都很器重教導,但猶太人勉勵年輕一代嘗試,而中國有太多的標準答案,包含有太多專家和權威。 如果和權威意見不一樣,會存在自覺和不自覺的,在文化層面對年輕人的創意打擊很大。 要對知識產權足夠尊重,這樣創新者才干在財務上面嘗到自己創新得到的利益,而中國太習慣等著看歐美。 比如說,美國的藥馬上專利到期了,中國趕緊做仿造藥,中國有4000~5000家藥廠,都在做仿造藥,所以中國的原研藥就發展不起來,醫療器械也是類似的。 但是,我們感到中國的技巧完整可以做原創,所以我們投了三家中國公司,其中有一家是做心臟瓣膜的,技巧在全球數一、數二,因為總共只有兩家公司,一家在美國,一家在中國。 這家公司完整可以做出和美國一樣的產品,而且臨床快做完了,馬上要拿到批文,很范例的例子。 還有資本方面的關系,我們資本市場或者說投資人,一個方面就是專業度還不夠,所以大家扎堆看移動醫療,其實大多是一些供給信息的網站或者APP,這只是TMT延續而已。 但是有一些非常尖端的技巧,因為投資人看不懂而得不到贊助,沒有得到支撐資金這個公司就不能起來,所以他們慢慢都跑到海外去。 其實有一個背景,很多人華人創造的東西被美敦力或強生買去,再進入到中國市場。 從原創角度講,這是華人或者中國人的技巧,但不是在中國原創。 因為我們的文化在勉勵創新方面做得不夠,知識產權掩護不夠,所以非常優良的華人科學家就把技巧貢獻給了國外大公司。 另外在資本市場方面,國內太多好吃的東西,比如新三板 大家有點急于求成,貪圖眼前的成效和利益。">急功近利,很難有創投機構愿意靜下心思考布局,同時在某一門技巧上很早期投入,等著它成長,一般盼望三年趕緊上市,然后退出走人。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環境跟中國的醫生有關 中國醫生分成兩個大的類別:一種是專門搞科研,另一種是臨床做手術。 國際上,臨床醫生在醫療器械創新方面參與度非常高 雖然醫療器械最終的客戶是病人,但是買這個東西是由醫生,尤其是臨床醫生決定的。 中國的臨床醫生和我們的創新是脫節的,因為都在考慮評職稱,沒有工夫想這些,也不敢出來創新。 美國做得很好的原因就是因為很多醫生到實驗室,到孵化器里面,告訴你這樣做不行,治療某種疾病本來的醫療器械技巧根本達不到,我盼望有怎么樣新技巧。 比如美國紐約非常著名的血汗管醫生,在咖啡廳面拿著紙巾給我們畫了一個圖,說如果能做成這樣的瓣膜就能解決手術中很多問題。 我們就拿著這個圖去孵化器,后來在杭州找到了 后來我們投了這個項目,中國原創心臟瓣膜,而且符合亞洲人的體質。 新康界:您提到投資人專業性問題,有一種說法是相比投資醫療器械,投資藥品的人需要更多專業性,您怎么看這個說法?林云峰:藥品是用化學的方法治療疾病,而介入醫療器械是用物理方法治療疾病。 醫療器械是一個新材料和電子科技集合體,不是單單醫學背景的人就能解決,而是需要有學醫,學電子、學材料的人拼合在一起才干做起來。 我強調要專業性,專業性不是靠一、兩個人,而是靠整體團隊非常強的專業性,才干創造問題,提前避免踩進陷阱里面去。 過去在中國用介入醫療器械治療疾病一直是比較疏忽的 最近十年,醫療器械在中國挺火的,提到醫療器械,首先想到的是心臟支架,但心臟支架20在美國就很廣泛,而我們是慢慢關注到的。 其實還是有很多醫療器我們也是慢慢開端關注,比如肺癌的早期篩查,通過支氣管進去取樣,還有起搏器,腦部和心臟的起搏器等。 新康界:有一個數據的對照,說發達國家醫療器械與藥品的銷售額比例約為1:1,而我國僅為1:10,可見我國醫療器械市場潛力宏大。 兩者醫保系統完整不一樣,您感到有可比性嗎?林云峰:這個真的具有可比性。 我們的美國投資人也問過類似問題,他很質疑,中國的經濟怎么和美國比?你投的很先進的技巧,在中國基礎沒有市場,或者花不起這個錢,其實這個是曲解。 第一個醫療器械并沒有昂貴到中國人不能支付 比如說,現在美國最先進的肺癌檢測是核磁共振方法檢測,一個要幾萬塊國民幣,而我們投了幾家做肺癌早期檢測的公司,非常接地氣,費用大概400多美金,可以檢查是真的肺癌還是假陽性肺癌。 另外一方面中國人口基數很大,病人實用人群要比美國大 比如,在美國肺癌除了抽煙導致的原因之外其他因素比較少,而在中國由于大氣污染,不論抽不抽煙肺癌的發病率都很高,在未來3、5年會進入高發期。 肺癌如果進行早期介入治療,逝世亡率大概在15%,而中國肺癌一般創造都是中晚期,逝世亡率達到80%,很可怕。 這類醫療器械在美國可能市場并不大,而在中國就非常大 第一在費用方面我們累贅得起,第二實用人群在中國更加多,所以這個市場可以做起來。 林云峰德諾資本開創人及管理合伙人在創立德諾資本以前,林先生是創東方投資的合伙人,主導投資了醫療與生命科技、消費品/服務業、精密制作業、TMT行業的一系列項目,包含:杭州啟明醫療、應流股份(603308.SH)、晶科電子、漢柏科技。 林先生在金融及戰略投資方面擁有15年的豐富經驗,參加創東方投資前曾任職鼎暉投資以及中興通信(00763.HK)投資部。 在此期間,林先生主導了亞洲、非洲和北美地區的多個投資項目,并擔負八家公司的董事職務。 責任編輯:孔祥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