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網訊:從互聯網發展階段來看,我將其分為4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信息互聯網,這個階段的商業模式更多是供給信息服務;第二階段,叫做流通互聯網,就是不僅僅供給信息服務,同時作為一個渠道涌現;第三階段,就是目前如火如荼的領域,叫做服務互聯網;第四階段,就是產業互聯網時代。 新的制作業思維,就是在產業互聯網時代大背景下產生的,實業領域開端導入互聯網元素、互聯網思維。 在德國,西門子公司較早實踐了工業的概念 日本豐田公司的精益思想方法也是個性化的 豐田汽車的焊接、油漆已經完整,在制作業升級方面,豐田公司走在了前面。 回想一下的由來,不僅僅是德國人,一直以來有很多人在研究生產方法的演變。 工業生產方法的演變大概經歷了5個階段:最早是手工生產,這種模式目前在珠三角、長三角還有;后來有了福特生產方法,叫做大批生產、規模化生產,通過內部的分工,先生產零部件,然后大批生產組裝;日本企業創造了精益生產,從現場管理到精致的物流配送,全部都是流水線的生產過程;在精益生產之后,涌現了大規模的定制,也叫大批定制;大批定制再往前走,就到了顧客定制,一件一單,一個訂單就是一個定制。 工業4.0實際上就是顧客定制,通過智能化的制作系統、軟件等,解決顧客定制的需求。 德國在工業制作領域經驗非常豐富,德國政府2013年就提出了《高技巧戰略2020》,政府的戰略是把工業4.0和制作4.0作為核心。 2013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德國聯邦教研部與聯邦經濟部又發布了制作思維的主題展區,以西門子公司為主。 另外德國還有若干個產業聯盟,包含機械和制作、通信和新媒體、電子電器,這些基礎囊括了德國工業的大部分。 產業聯盟還專門做了一個課題《保障德國工業的未來關于實行工業4.0戰略的建議》。 為什么是德國?德國一方面有基礎,第二還是要爭取下一代的制作行業優勢地位。 德國人的想法是要向全世界提出制作4.0的標準 全部一套制作標準的載體表現為軟件 德國人現在要搞好軟件,因為智能產品要有軟件支撐 工業1.0是蒸汽機和機械生產,2.0是電動力和規模生產,3.0是電子和信息技巧、主動化。 比如德國數據傳真機技巧,就是工業3.0的靈感,是電子和信息技巧。 德國人提出的工業4.0核心是什么?從輸出來說,就是智能,用智能化的方法輸出智能產品,而智能化的方法就是信息物理融合系統。 我對于工業4.0和工業互聯網,或者是第三次工業的懂得,其基礎就是互聯網。 而互聯網基礎是什么?是技巧 互聯網首先實現了人和人的連接,下一步要實現人和物的相連。 而最艱苦是物和物的相連 物聯網的信息是海量的,支撐物聯網的是云盤算 互聯網、物聯網、云盤算,在這些基礎上會形成智能生產系統。 社會的信息互聯,是一個宏大無比的智能生產系統,企業內部是智能生產系統,要和全部價值鏈、生產生態鏈形成智能生產系統。 通過智能化的生產系統,能夠產生智能化的產品 智能化產品就包含了個性化的東西在里面 舉個例子,在日本施工的工程機械都是租賃的商業模式,沒有人買機器,都是向廠家租賃。 日本有一家做工程機械租賃的企業,通過智能聯網監測租賃出去的機器,發掘機有沒有在操作,如果創造它長時間不操作,就意味著存在交不起租金的風險,馬上就去找客戶,結束租用合同。 機器只要每天在開,他們就放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