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寶08月18日訊2014年6月19日,作為CIMES2014重頭戲之一,主題為“中國設備設備中國”的中國機床工具發展高端論壇在各方的期待下順利召開。 這場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產業現代化,增進行業領域科技交換的盛會為中國制作的下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尤其明確了從大到強的戰略方針。 致辭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彥敏先生作為世界制作的大國,機械工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的支柱產業,總體上看,我國制作業還存在‘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資源利用率低、產業結構不合理等突出的問題。 中國制作要由大變強,機械工業必須先行,而實現機械制作強國的戰略則要向高端及智能發展,同時夯實基礎、尋找優先突破口。 特別是對機械工業起基礎及要害作用的數控機床,需要優先發展,取得最大進展,以此縮短與國際先進程度的差距。 盤算機的涌現對于傳統制作業產生了深入的影響,以信息技巧與制作技巧深度融合下的新一輪科技創新帶來的產業變更已經來到,這從全球幾大制作強國不約而同提出的戰略中不難創造:美國提出的重振制作業、德國工業4.0掀起的熱潮、日本發展的協同機器人等,必將為全球制作業帶來顛覆性的影響。 對制作業而言,全球網絡化、智能化必將成為新方向 中國機械工業團體副總經理孫德潤先生重要發達國家相繼提出再工業化的戰略,提出了依附科技創新重振設備制作業的戰略舉動。 中國機床工具行業要向數字化、智能化、集成制作方向發展,全面提升產品的設計、制作和管理服務程度,從根本上進步產品的功效、性能和市場競爭力,是我國設備制作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作為伴隨快速成長起來的國機團體,我們認為未來制作業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都將伴隨技巧、產業融合、全球化競爭而邁入新的發展時代,我們將與機床工具行業的同仁們一起迎接機會和尋釁,秉承我們合力同行、創新共贏的核心價值觀,保持團體發展和履行社會責任并重,為實現企業、社會和自然的和諧發展,與機床工具行業的同仁們共創和分享美好的明天。 中國機電產品出口商會副會長王貴清先生從對外貿易角度,2013年中國機床進口降落26%,不過在世界上盤踞進口份額還高達22%,闡明企業對機床需求還很大。 不過從外貿行業看,出口分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如果一個行業只以在某個環節進行加工貿易為主,競爭力不會很強,而機床出口額雖然小,但其中一般貿易占了80%,闡明這個行業的出口是創造價值的。 我國機床出口占世界出口比例雖然小,但在穩步增長,目前出口市場重要在亞洲,而俄羅斯等國家將是新興市場,另外非洲市場不僅需要機器,還需要對工人的培訓。 機電商會有著非常豐富的數據,并且和各國商會有著良好的關系,信任能給機床業界人士供給所需的信息和資源。 中國機床總公司總裁郝明先活力床工具行業30多年有了宏大的發展,目前看高速增長期已然過去,機床行業進入減速但更加重視質量的安穩發展期。 目前我國在高端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等領域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差距明顯,并且需求趨緩,產能過剩,今年的形勢仍然錯綜復雜,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并存,國際競爭更加激烈。 不過行業本身具備保持安穩發展的基礎條件,并且宏觀經濟形勢能保證行業安穩發展,有利于行業結構調劑,不僅如此,在市場倒逼機制作用下,目前我國經濟正處于結構轉型期,世界格式也不斷產生巨變,成為再工業化的基礎。 本屆展會上一大批產品將吸收海內外專家的評審,加工尺寸向極端方向發展,機床設備向滿足智能制作請求發展。 數控機床向高端方向發展,需要創新和人才湊集,這是一個長期的機會和尋釁。 在精密制作和機床設備制作中持之以恒地器重工作母機和超精密機床的發展,讓中國設備設備中國。 報告我國高端數控設備發展情況——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恒先生高端機床在世界各國都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我國目前是世界機床產銷第一大國,但是高端機床仍依附進口。 為此履行的國家重大專項中,數控機床專項2009年至2014年共安排514項課題,截止2014年2月,數控機床專項各課題承擔單位共申請創造專利2?968項,申請國際標準12項,立項國家及行業標準334項,研發各類新產品、新技巧2?430余項,新增產值485億元。 專項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八大標記性設備已完成,進入利用;大型壓力機走向國際市場,形成領先優勢;高級數控系統獲得突破;精密臥式加工中心開端與進口機床同臺競技。 一些重點專項成果已經進步了為航空、汽車、發電、造船4大領域供給加工設備的能力,解決了一些要害問題。 智能設備是下一個重點發展方向,例如國外的一些智能機床:德國IFW帶自適應軸系的機床、Mazak智能機床、日本大隈智能機床、格里森齒輪加工智能機床、DMG智能機床、德國SCHULER沖壓線的智能化等。 在我國,高端設備制作業是國家“十二五”方案提出的戰略性新興產業7大領域之一,其中智能制作設備是高端設備制作業的核心及發展支撐。 行業發展的重點:發展傳感器制作企業、加強工藝研究、發展軟件企業。 創新驅動戰略是高端設備發展的不二法寶 超精密加工與測量技巧和設備研究進展——中國工程院院士蔣莊德先生隨著航天航空遙感、激光核聚變、國防兵器系統和天文探測等先進技巧的發展,對大口徑(﹥550?mm)非球面光學元件的需求日益增長,而國外部分尖端光學加工設備和技巧對我國履行禁運。 Φ900?mm超精密銑磨機床這個項目為“十一五”國家863打算先進制作技巧領域重點項目,重要解決航空航天、激光核聚變等大型光學器件的超精密制作。 Φ1?500?mm超精密車磨機床這個項目為“高級數控機床與基礎制作設備”科技重大專項重點項目,重要解決對地觀測、大型天文望遠鏡等光學器件的超精密制作。 復雜曲面快速數字化測量技巧與設備對于縮短機械設備、汽車、模具等行業的新產品開發周期,提升我國制作業創新設計與制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總結:研制出了Φ900?mm超精密非球面銑磨機床,主軸回轉精度﹤0.1??m,加工后非球面工件的面形精度≤±0.5??m(RMS)、表面粗糙度Ra≤0.4??m。 拋光后面形精度λ/60(RMS)、表面粗糙度Ra0.8?nm。 正在研發Φ1?500?mm超精密非球面車磨機床 研發了900?mm直徑的非球曲面測量儀和系列的復雜測量設備,打破了國外壟斷。 超精密數控機床的研發和制作技巧——北京機床研究所所長劉炳業先生超精密加工技巧涉及的內涵非常豐富,北京機床研究所經過30多年的研究,針對超精密加工技巧涉及的相干技巧,系統總結了該領域36個方面的要害前沿研究內容,以及11項領先的核心技巧,這些研究內容和核心技巧全面地反響了超精密加工的技巧內涵。 機床的精度從微米級到納米級的發展過程中,有3項要害技巧是納米精密機床的研究門檻:無遲滯的軸承技巧、高分辨率驅動技巧以及機械系統中的微振動。 2005年1月國家科技部批復組建的“國家超精密機床工程技巧研究中心”和2005年11月國家發改委批準組建的“精密超精密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這兩個國家級的“精密工程研究中心”均依托北京機床研究所。 北京機床研究所還與英國泰勒霍普森有限公司在北京工研精機股份有限公司共建聯合實驗室,增進雙方在計量檢測領域研究與服務的長遠發展。 北京機床研究所下屬的北京工研精機股份有限公司未來3年在超精密產品上的發展方案:超精密特點產品系列國內領先方向:高效微結構加工;硬車削、硬銑削加工。 北京機床研究所將以兩個國家中心為依托,以“精密超精密數控機床創新能力平臺”為基礎組織方法,通過組建更大領域的精密超精密機床聯盟,加速產業化過程,擴大市場的占領率。 在未來5年內,機床所有信心有能力把超精密機床技巧推向新的高度。 DMGMORI團體概覽——德馬吉森精機中國副總經理聞作洲先生DMG和MORISEIKI自2009年起開端全球戰略合作,雙方都認為是滿足客戶需求的強烈愿望讓兩大公司一起應對全球尋釁和把握機會;整合高端技巧和強化銷售與服務網絡能為大家創造更高效率。 合作為銷售和服務帶來更高效率和更高收益,降低研發成本,生產上更好的性價比,更方便的金融服務,降低采購價格。 2014年預計產能約20?000臺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