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4年春節開端,滴滴打車就以壕情萬丈的氣勢進入人們的日常出行領域,滴滴官方數據,滴滴打車在全國注冊用戶過億,過百萬出租車司機籠罩全國超過300個城市,日高峰訂單超過530萬單。 目前雖然滴滴打車仍然處于燒錢階段,但是廣告植入等盈利模式已經處于摸索階段,在移動互聯時代,憑借過億的注冊用戶和千萬級的生動用戶,盈利模式并不是問題。 不談成績,不談燒錢,不談未來是否盈利,滴滴打車作為一個現象級的移動端利用,財經作家高承遠想從四個方面解讀它的營銷模式。 一、微信+滴滴的協同互驅擁有6億用戶的騰訊微信是移動互聯時代當之無愧大鱷級的入口級利用,其服務能力已經包含移動電商入口、用戶辨認、數據分析、支付結算、客戶關系掩護、售后服務和維權、社交推廣等。 而涉及的行業更是包含購物、醫療、酒店、零售等數十個行業的標準解決方案,騰訊與滴滴聯手,對于微信而言既是布局移動支付的點睛之筆,又能完善出行方面的行業空白,對于滴滴而言,獲得微信這樣一個6億級的互聯網入口,意味著找到了實現自己價值的暴風口。 二、營銷+流傳的閉環同步傳統的營銷和流傳是分別的,好的營銷政策還需要好的流傳策略去支撐,不然酒香也怕巷子深,在移動互聯時代,滴滴打車將營銷和流傳合二為一,形成品牌閉環,消費者應用滴滴打車之后,馬上可以一鍵為朋友分享滴滴紅包,客戶搶到的紅包可以在下次打車時當做現金應用,而分享者也可以獲得分享紅包,這樣的閉環策略實現了滴滴打車的病毒化的流傳和幾何級的客戶增長。 三、客戶+員工的勉勵轉化互聯網的價值與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在一二線城市拓展嘗鮮性客戶相對容易,但是在客戶數到了必定規模的基礎上持續拓展新的客戶,就意味著轉變某些人固有的習慣和認知。 滴滴打車微妙地采用發動群眾斗群眾的模式,新用戶不僅可以獲得10元打車券,推薦他成功應用的推薦人也可以獲得10元打車券。 勉勵虔誠的客戶去造就新的客戶,實現了客戶向外部員工的轉化,也贊助滴滴有力地實現了客戶規模的拓展。 四、打車+專車的業務延展在滴滴打車如火如荼的時候,滴滴用品牌和業務延展的方法很快的進軍了未來市場空間宏大,利潤更加豐富的專車市場。 滴滴采用激發營銷的方法,為用戶制作全新的消費場景,通過給用戶派發專車代金券來激發用戶體驗新產品,實現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效率來推廣嘀嘀專車服務的目標。 CNNIC權威發布的《2013-2014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調查研究報告》數據顯示,在中國打車軟件市場,74.1%的用戶選擇應用滴滴,超過排名第二位1.48倍。 現象級利用背后,滴滴的營銷模式值得我們研究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