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地產專家認為,目前說樓市回暖尚為時過早,未來走勢仍成謎中國房地產行業在高歌猛進之后急轉直下,2014年樓市持續低迷,后市又有回暖跡象,如何看待這些樓市中的起起伏伏?如何根據樓市的成交、房價、政策,冷靜思考市場走向?近日,信息時報記者請來多名地產專家探討樓市走勢。 對于2014年年末樓市涌現的回暖跡象,專家指出,“回暖論”為時過早,2015年應更具風險意識。 全年盤點受兩大政策影響樓市“前低后高”信息時報:你認為2014年樓市具有哪些特點?趙卓文:2014年在調控方面重要涌現的政策有:首先,限購放松,目前全國46個城市中只剩5個城市未取消限購。 其次,“930”房貸新政出臺,以佛山為例,在房貸新政的刺激下,成交量回升很快。 在政策的影響下,2014年樓市浮現“前低后高”的特點。 一是整體供大于求 二是樓市涌現拐點,從各方面的數據來看,2013年恐怕是廣東房地產的階段性的頂部,五年內都很難突破;而2014年則是房地產行業發展很要害的轉折年,到底是轉向什么樣的新常態,還有很大的不斷定性。 三是電商、金融等涌現新發展,2014年大家公認是電商年,電商對于房地產的影響會逐漸深入。 龍斌:2014年樓市調控政策有兩大變更,一是全國領域內限購調劑或取消;二是“930”限貸調劑,重新支撐二套購房,第三套基礎放開,政策去行政化方向明顯,對激活需求有明顯作用。 為此,2014年樓市分為兩大階段,一是前三季度,重要是貨幣壓縮之下的市場縮量調劑;二是930政策出臺之后,限貸政策調劑,市場逐漸恢復,交投生動起來。 信息時報:2014年樓市整體低迷,樓價紛紛跳水,你怎么看待這種樓市降溫現象?趙卓文:樓市整體低迷的原因是樓市供大于求,需求不足,而發展商需要回籠資金,這是市場經濟的正常現象。 龍斌:我認為,重要原因在于2013年底及2014年初中央收緊貨幣政策所致,資金緊,利率高,經濟下行,加上前期性政策,使得市場交投低迷。 韓世同:2014年是自2008年以來市場起伏最大的一年。 年初樓市意外地涌現成交大幅下挫,隨后業界掀起“以價換量”潮。 從2014年四五月份開端,受經濟環境的影響,一線城市如廣州的房價開端下行。 而進入下半年,隨著限購限貸松綁,央行降息,各地的樓市又紛紛涌現回暖跡象,成交量上升,房價上漲。 后市預測不斷定性仍很大說回暖為時過早信息時報:目前貨幣政策偏寬松,樓市政策趨于松綁,不少言論認為2015年將見底反彈,你是否定同這一觀點?一線城市與二三線城市的樓價上升節點是否存在差別?趙卓文:2015年樓市錯綜復雜,很難預測。 宏觀經濟走勢、貨幣政策、處所房地產政策新舉動都具有很大的不斷定性。 中心城市的樓市表現必定會強于二三線城市,但現在說回暖還為時過早,2015年應有更多的風險意識。 龍斌:2014年初,我就提出“前低后高”的預判,重要預期為穩增長,貨幣政策和宏觀政策有可能放松,到四季度果然實現了。 2014年四季度是全年成交的高點,而房格也止跌企穩 預計2015年上半年市場生動度會進步,房價可能小幅度上升,下半年可能市場明顯轉好。 一線城市和核心的二線城市率先反響市場回暖的變更,而三四線城市由于供給多,需求和購置力相對不足,回暖可能會滯后3~6個月時間。 黎振偉:樓市回暖還要看當地政府的土地、金融政策 樓價的變動,必定要差別化看待,不同城市的表現不一樣 廣州人口不斷增長,土地越發緊張,這使得廣州樓價下跌的空間很小。 而在人口增長緩慢或逐步減少的城市,例如江門,土地的供給量仍比較大,這樣不斷定因素就比較大。 樓價還是重要由市場供需來決定 目前,政府正逐步對房地產減控,十八大以后的中央文件,沒有一個直接針對房地產。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政府想要給房地產更多的自由發展空間。 推動樓市,不僅是讓其發展,也必須讓其更透明 韓世同:2014年年末樓市成交回暖,房價回穩,闡明政策起到必定的效果,但這種回暖跡象能保持多久仍待視察。 放松限貸和降息在我看來,其實是經濟不好的一個表現 經濟不景氣,對樓市不會帶來積極的影響,能產生短期的效果,長期只能是利空政策。 我認為僅靠降息不能轉變樓市下行狀態,業內不能過于樂觀。 房企營銷2014年是“電商年”全民營銷不斷涌現信息時報:應對弱市,2014年房地產企業都有哪些讓人關注的創新營銷手段策略?這些策略對樓市產生了什么影響?趙卓文:2014年樓市營銷可以說是“電商年”,全民營銷不斷涌現。 流傳渠道和流傳方法有很大的轉變,針對新的市場和90后的客戶,電商仍會有新的發展。 龍斌:地產營銷新的手段包含更強調精準營銷、圈層營銷和跨界營銷;同時,很多開發商和代理機構都采用線上線下聯合的方法,電商方法廣泛運行;而一二手聯動,渠道作用凸顯出來,也是今年營銷的新特點。 這些新的方法在必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大成交的機會,更廣泛地發動了客戶。 韓世同:這一年房地產業的最大特點在于變,包含成交、房價、政策以及地產商開啟互聯網線上營銷時代之變。 2014年是互聯網O2O的元年,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沖擊和,使得開發商不得不擁抱互聯網。 從6月底彩生活在香港上市,到11月遠洋地產和京東團體旗下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開端跨界合作,再到廣州萬科與騰訊深度合作賣房子,以及碧桂園頻頻“觸電”,試水互聯網金融……雖然目前房企“觸電”還處于摸索階段,但一旦打開了“開關”,都將轉變未來房地產業的營銷模式。 信息時報:對于正在張望的準業主們和開發商,你有什么建議?龍斌:目前雖然成交回升,但房價相對還比較穩,應當是很好的購房機會。 在全部房地產市場逐漸脫離調劑的大勢下,有需要有能力的購房者,越早入市越好,否則可能錯過買房好機會。 韓世同:眼前的利好政策折射出的是宏觀經濟下行的情況,畢竟是利好還是利空?2014年年末的成交回暖能否一直持續下去?這些還有待視察。 開發商在這個時候應更加冷靜蘇醒,做最壞的打算、最積極的應對。 目前開發商應以去庫存為重要任務,而不應囤貨不出或趁機提價,以免錯過最好的清庫存機會。 (信息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