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河南的金龍精密銅管團體在墨西哥的工廠竣工。 凌朔(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威爾科克斯縣是美國亞拉巴馬州失業率最高的處所。 倒閉的紡織廠、家具廠扔下的不僅是空蕩蕩的廠房,更拋出一大批尋找工作的失望失業者。 上月,失業者迎來了來自1.2萬公里以外地區的新老板,他們來自中國河南省。 河南的金龍精密銅管團體在威爾科克斯縣開了座工廠,生產空調用銅管,用工300多人。 300人雖然不算多,但對于威爾科克斯縣這個素以“就業機會比湖泊、松林、野火雞、野豬還少”的處所而言,已經是個不錯的餡餅了。 “時薪15美元的活兒已經十分罕見了 ”附近一個縣的官員多蒂·加斯東說 [“中國飯碗”] 美市長端著布丁迎中國老板 端著中國飯碗的美國人到底有多少?美國羅迪厄姆咨詢團體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企業對美投資達到歷史性的140億美元,合計雇傭7萬美國人。 而僅僅在10,美國本土端中國企業飯碗的美國人幾乎為零。 美聯社描寫,近些年,大批中國企業跨越大洋,到美國投資辦廠,于是便涌現美國市長和經濟開發官員們列隊歡迎中國老板的場景。 尤其是美國南部一些州,以便宜勞動力和低廉用地費為招牌,在歡迎中國企業的潮流中顯得格外積極。 以威爾科克斯縣的這家工廠為例,當中國老板下飛機時,美國市長揣著稅收優惠政策、端著當地的香蕉布丁早已等候在機場。 今年3月,在亞拉巴馬州多森,當地官員舉辦了一場為期兩天的美中制作業研究會,吸引了數十家潛在的中國投資商。 會場人員身穿T恤,上面寫著漢語拼音“你好”的字樣,歡迎中國投資人。 一些中國企業的代表在會場閑逛,一邊拍著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跑車,一邊尋找可以投資的項目。 甚至在研究會前,就有一家企業簽訂了合作意向,發布將在多森搞3D打印。 [遍地開花] 中國企業赴美“節儉成本” 美聯社23日一篇題為《你好!美國鄉村求愛中國企業》的評論中說,亞拉巴馬州產生的一切,事實上在全美都在上演。 在俄亥俄州,中國福耀玻璃工業團體2008年買下通用汽車無力經營的一家工廠,創造就業崗位800個。 這家玻璃工廠的地位極好,可在4小時車程內抵達俄亥俄州、肯塔基州和印第安納州的幾家汽車制作廠。 在南卡羅來納,中國棉紡企業科爾團體正在投資2.18億美元建廠,拉動當地就業至少500個崗位。 南卡羅來納州政府承諾為其減稅400萬美元 在得克薩斯州,天津鋼管團體有限公司投資10億美元生產油氣輸送管道。 按打算,新廠會在2017年年底前在當地招工400至500人。 美聯社說,過去,美國和中國長期形成一種不平衡關系:中國生產,美國消費,致使美國對華商品貿易赤字去年達到3180億美元。 在過去30年間,大批美國企業把工廠搬到中國,去中國生產。 但這一局面正在因中國企業赴美而轉變 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分析,原因之一是近些年中國勞動力成本大幅上升,在過去十年上升187%,而美國勞動力成本同期只上升了27%,兩者之間的成本差距大大縮小。 而與此同時,中國的工業用電成本上升66%,是美國的兩倍多。 再加上匯率等因素,致使一些中國企業決定去美國“節儉成本”。 成本還不是唯一考慮因素 隨著中國產品的技巧含量不斷增長,一些企業也在密切尋找美國顧客,在美國生產,在美國銷售,尋找新的收益模式。 [處所歡迎] “只要來,我會抓住你的手” 一些處所官員抱怨,美國政府的有些政策,阻礙了中國企業赴美投資的順暢度。 在一些處所,甚至涌現了不同處所的官員爭搶一個項目標狀態。 例如,金龍精密銅管團體在亞拉巴馬州的項目就曾被該州多個縣爭搶,托馬斯維爾市就是其中一個。 起初,團體相中了托馬斯維爾,但市長謝爾登·戴卻無法找到符合請求的足夠大的地。 “我為此驚恐失措 ”謝爾登·戴說 但他最終在附近的威爾科克斯縣為團體找到一塊地皮,盼望地區優勢能為他拉動市內就業。 威爾科克斯縣受寵若驚 為抓住這次機會,縣里不僅高低跑動,到州里要優惠政策,更是在安排上做到過細入微,生怕失去這次機會。 在一次與金龍精密銅管團體會見的談判會上,縣官員召集到處所基礎設施相干各部門的人員一同參會,從亞拉巴馬州電力公司到手機運營商,目標是為了讓投資方一提出疑問,就有對口人員給出滿意答復。 謝爾登·戴說,當時的場面是,“只要你來,我就會抓住你的手”。 當地官員還在托馬斯維爾的新中國自助餐廳舉辦宴會,供給中式菜品和當地傳統菜。 考慮到中國人的圍餐習慣,當地政府還提前購置了帶轉盤的圓桌。 為避免文化曲解,當地官員在客人抵達前,火速換掉了先前按美國習俗籌備的黑白歡迎橫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