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4年底,我國高鐵營業里程突破1.6萬公里 高速鐵路的快速發展,對加強鐵路基礎保障能力,加速產業轉型升級,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優化產業結構調劑具有重要作用,為增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供給了有力支撐。 帶動基礎制作業發展 高鐵投資規模大,產業鏈長,可以增長鋼材、水泥等其他建材的有效需求,對擴大就業,進步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程度,增進消費增長具有重要作用。 據經濟方案部門統計,高鐵每億元的投資,平均耗費0.333萬噸鋼材、2萬噸水泥、3.11萬噸沙土、5.16萬立方米石頭以及0.085億元設備,人工方面則耗費22.86萬工時。 按照鐵路投資與相干產業1:10比例盤算,其對相干產業拉動效益在10億元以上。 增進產業鏈協同發展 高鐵可拉動冶金、機械、建筑、橡膠、電力、信息、盤算機、精密儀器等上游產業的快速發展。 據不完整統計,我國新一代高速動車組零部件生產設計核心層企業近100家、緊密層企業500余家,籠罩20多個省市,形成了一個宏大的高新技巧研發制作產業鏈。 以CRH380動車組為例,其零部件數量達4萬多個,涉及機械、電力、信息、盤算機、精密儀器等大批高低游產業,一批要害設備制作企業在產業鏈上迅速成長。 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 高鐵開通釋放了既有線的運能,有效緩解了貨運能力緊張的狀態,全社會人流、物流周轉明顯加快,成本有效降低。 我國已開通運營的高鐵可為貨物運輸騰出2.3億噸的年運力。 與2007年相比,2014年全國鐵路貨物發送量增長68154萬噸,增長21.8%。 優化產業結構調劑 高鐵的建設和開通能夠有效增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使鐵路發展轉變為現實生產力,不斷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為民生改良創造條件。 京滬高鐵開通運營3年來,沿線城市成為承接長三角和環渤海兩大經濟區產業轉移的新平臺。 山東德州引來了動輒投資數十億元的大項目,過去艱巨的招商引資變成了現在的“選”商引資。 乘坐京滬高鐵從北京南出發至河北廊坊,最快只要21分鐘,廊坊經濟技巧開發區目前已吸引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家企業入駐,總投資超過70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