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農產品交易總額為4萬億元左右,其中80%以上通過傳統市場實現,通過電子商務流通總量并不大。 全國進入流通領域的生鮮農副產品價值總額達2.45萬億元,但通過電子商務流通的農產品僅占1%左右,這也預示著農產品網絡銷售潛力宏大,還存在萬億元級潛在市場。 我省農產品電子商務流通同樣處于起步階段 依托于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的電子商務的涌現,能否為農產品銷售開辟一條全新的流通渠道?農產品上線:變坐等收購為四面出擊今年10月,易縣的柿子涌現滯銷,我們的電商團隊緊急舉動,在網上發布信息,從消息發出到第一單柿子賣出,僅用了3天時間。 不到一個月時間,我們網店一共銷售了1000多箱,帶動市里其他網店銷售共計1萬箱左右。 說起網絡銷售的快捷方便,保定市電子商務協會負責人王欣領會頗深。 雖說保定市建立電子商務平臺已多年,但大多進行工業產品和農資的網絡銷售,很少涉足鮮活農產品。 這次帶有救市行動的農產品電商業務,讓王欣看到了農產品線上銷售的商機。 這次柿子上線有些急忙,明年我們將提前組織在網上對柿子進行傾銷。 另外,我們還打算在網店增長核桃、棗等農產品及其深加工產品,我很看好農產品在電商領域的遠景。 王欣說 打動王欣的不僅僅是這次網上銷售經歷 農村電子商務方興未艾,阿里巴巴農產品電商報告顯示,2010年到2012年,淘寶網(含天貓)農產品交易額增長了四倍,僅2012年阿里巴巴各大平臺農產品交易額就接近200億元。 傳統的農產品銷售一般都是坐等收購,而電商下鄉則打破了地區界限,使偏遠地區少人問津的農產品四面出擊,告之天下,大大拓展了市場空間。 同時,由于網絡營銷無需通過中間商,減少了農產品對傳統實物基礎設備的需要,減少了店面管理費用和銷售人員的費用支出,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 省農業廳市場信息處副處長王志軍介紹,我省農村電子商務處于起步階段,專業的農產品電商極少,發布農產品信息的多,進行電子結算的少,農村電子商務的理念有待進一步普及。 搭建網絡平臺:有利于農產品產銷平衡近兩年,在新疆大棗的沖擊下,河北大棗涌現了賣難,為拓寬銷路,從今年年初開端,縣里就邀請一批著名電商企業在阜平宣講電子商務理念,并免費對本地企業、合作社和個人開展電商系統性培訓。 今年9月,我縣成功開展了阜平鮮棗網上銷售工作,僅3天就銷售了6噸鮮棗,開辟了阜平網上賣鮮棗的先河。 阜平縣委常委、副縣長褚慶捷介紹,阜平縣已經開端試水農產品進入電商平臺。 去年年底阜平縣還沒有一家網店,而現在全縣農產品網店的數量已經達到98家。 褚慶捷介紹,隨著電商理念深入人心,農民的觀念也在變更,平石頭村還注冊了自己的品牌,成為特點中國阜平館玉米糝的供貨商。 網上銷售的農產品要通過嚴格的質量檢測,廠家直面消費者,產品德量必須有保證。 如果消費者對產品不認可,可以直接在網上投訴,還可對產品進行打分。 王志軍介紹,這使得網絡交易過程中的誠信和品牌建設尤為重要,倒逼農業現代化加快發展步伐。 有關專家認為,進入電商模式的農產品生產者,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必須有誠信和品牌意識,要進行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生產,來滿足網上銷售條件。 目前,我省一些處所推行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的合作生產經營模式,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管理,品牌化銷售,農民通過合作社進行標準化生產,網上統一銷售,既保證了農產品德量,也穩固了相干農產品種植面積,實現了產銷平衡。 通過近一年的農產品網上銷售,阜平縣認識到了現代品牌農業的重要性,設立專項財政補貼領導大棗品種更新換代,今年更新換代大棗品種2萬多畝。 同時,縣里拿出1500多萬元扶貧資金,勉勵棗農創新栽培方法,應用無公害生物農藥和有機肥,大力生產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力爭通過幾年努力在網上打出自己的品牌。 電子商務平臺的建立,推動了農民與專業合作社以及農企之間的合作和抱團,使農產品資源得以整合優化,倒逼各自為戰的小農生產模式向現代農業邁進。 進入電商模式:最后一公里物流成瓶頸農產品進入電商模式,還面臨諸多問題,提前給予更多關注,才干使這條路走得更順。 省商務廳電子商務處處長陳永祥說 電商下鄉,最后一公里物流成瓶頸 有專家分析,農產品鮮活、易腐、不耐貯運,請求有專門的儲存、配送、運輸條件。 而我省電子商務整體環境較為單薄,農產品電商稀疏,生產者和經營者對電子商務的意識還比較淡薄,需要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大力推廣和扶持。 電商平臺,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銷售,需要宏大的物流系統做支撐。 目前,我省的冷鏈物流還不成熟,冷鏈技巧程度和流通配送系統方面的短板,已經成為制約農產品網上交易的瓶頸。 農產品,特別是鮮活農產品流通有著很強的時效性,還需要相干部門在農產品車輛優先通行、扶持冷鏈物流等方面供給有力支撐。 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表現,下一步我省將繚繞農產品網絡銷售,加強與著名網商合作,搭建農產品物流平臺,在提升物流配送能力的同時,加快領導企業上線,加強電子商務人才隊伍建設,并在一些規模化生產基地領導企業興建冷庫,為提升農產品品德,延伸鮮活農產品銷售爭取可貴的時間。 從省商務廳獲悉,今年我省將選擇不超過7個縣(市、區)進行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工作,將以特點產品走出去和名優商品引進來為核心,加強電子商務在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網絡中的作用。 目前這項工作正在公示階段,按照規定,每個示范縣(市、區)將獲得國家不超過2000萬元的資金支撐,各自還會組織配套資金大力推廣農村電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