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路透社6月18日報道,中國的決策者們如今被生物科技和機器人技巧等行業的潛在遠景吸引,“中國夢”藍圖提出中國要與歐美及日本事先企業在高利潤行業展開爭取市場份額的角逐。 媒體熱衷于報導高科技企業消息,低端制作業仍占中國經濟基礎的一大部分,貢獻了制作業GDP份額的重要部分,比例約為40%。 中國政府決定取消補貼,加強勞動和環保監管,并讓國民幣升值,讓低端制作業者做好產能退出的籌備。 中國方面盼望工廠主們能夠作出適應性調劑,但目前為止浮現的都是負面影響:定價能力削弱、就業萎縮、利潤單薄,對整體經濟健康狀態亦造成沖擊。 中國國務院上月印發了《中國制作2025》,提出重新啟動向高端制作業挺進的打算。 全球金融危機令中國制作業升級打算停止,當時中國出臺刺激經濟打算,而企業則大肆利用刺激信貸進行地產投機。 《中國制作2025》提出要大力推動機器人、制藥和新材料等10個重點領域實現突破性發展,為這些領域供給投資和政策支撐。 資本競相涌入,大幅推升中國A股估值,科技類股云集的創業板目前平均市盈率在140左右。 制作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也是國民經濟的支柱 自以來,特別是21世紀以來,我國制作業實現了快速發展,取得了宏大成績,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制作大國。 我國制作業的發展壯大,不僅對國內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更成為支撐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我國制作業仍然“大而不強”,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產品德量不高、產業競爭力不強、整體素質偏低等突出問題。 未來10年將是我國制作業發展的機會期,也是攻堅期,要保持“質量為先”,以科技進步和質量創新為動力,通過實行質量升級,推動“中國制作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使中國制作跨越“質量拐點”成為全球制作業的質量領先者,使中國進入世界質量一流的國家行列。 “中國制作”質量形象還需著力塑造近幾年來,在各級政府、寬大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制作業產品德量的總體程度有了明顯提升,全國制作業質量競爭力指數從2008年的81.18逐年進步到2013年的83.14,浮現穩中有升、積極向好態勢。 質量提升對我國對外貿易的支撐作用更加明顯,一批質量優勢企業、優勢品牌和優勢產業脫穎而出,逆勢上揚,帶動對外出口實現安穩增長。 2014年我國出口總值達到14.39萬億元,與2013年相比增長4.9%,產品德量逐步成為帶動外貿結構升級的主導因素。 盡管取得了這些成績,但我國制作業的質量發展仍存在許多單薄環節,中國制作走進“質量時代”的基礎還很不堅固。 從國內看,質量安全仍時有產生,一些領域的質量問題依然十分突出。 從國外看,我國出口產品的質量競爭力還不強,“中國制作”的質量形象還需要著力塑造和大幅進步。 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新常態,制作業發展正面臨“雙重擠壓”。 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使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重新器重發展實體經濟,加速“再工業化”和“制作業回歸”;另一方面,受勞動力成本上升、國民幣匯率升值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我國低附加值產品出口的價格優勢不斷弱化,而印度、越南、印尼等發展中國家正以更低的勞動力成本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轉移。 勞動力成本低、資源能源耗費多和環境代價大而形成的比較優勢正在逐步喪失,傳統發展模式已難認為繼。 轉型高端制作業和提升品德,成為擺脫低端競爭,價格競爭的唯一道路。 從格力空調推重的1毫米間隙,到各界積極呼吁《質量增進法》立法,無疑可以看到中國工業界已經意識到品德提升的重要性。 隨著諸如高鐵,半導體,航空航天,機器人,汽車制作,主動化生產線以及智能可穿戴設備制作領域的產業升級,對產品的質量和工藝的請求必定隨之升高。 作為精密測量領域的領導者,德國米銥公司一直致力于為各類高端產業客戶供給可靠和高質量的測量解決方案。 德國米銥公司(www.micro-epsilon.com.cn)供給的激光位移傳感器,激光輪廓儀,光譜共焦傳感器,電容和電渦流傳感器,實用于不同測量領域。 例如,藍光激光位移傳感器可以實用于炙熱發光被測物體,半透明物體和有機質物體表面的測量。 而電容和電渦流傳感器則被更多的利用到金屬被測物體的測量中。 德國米銥公司還可以根據客戶需要,定制特別型號的產品,以適應客戶的特別需求和優化檢測效果。 德國米銥公司是一家擁有超過40年歷史的德國高科技企業。 其一直專注于精密測量領域,為客戶供給全球最為豐富的高精度位移傳感器,溫度傳感器,以及為工業利用而設計的測量儀表和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