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顧問:中國首家在香港創業板上市,并在業內率先通過國際、國家質量管理與系統標準認證的現代咨詢企業,直屬于中華國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
憑借自身在行業資源、信息技巧與數據渠道等競爭優勢,賽迪顧問能夠為客戶供給公共政策制定、產業競爭力提升、發展戰略與方案、營銷策略與研究、人力資源管理、IT方案與治理、投融資和并購等現代咨詢服務,服務對象既包含政府各級主管部門與各類開發區,又涵蓋新一代信息技巧、節能環保、生物、高端設備制作、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行業用戶,致力于成為中國本土的城市經濟第一智庫、企業管理第一顧問、信息工程設計第一品牌。
2014年的中國機床電子市場
隨著國內制作業轉型升級過程的不斷加快,工業產品的請求與標準越來越高,導致機床產業存在淘汰落后產能、提升技巧程度和數控化率等目標越來越清楚,機床電子行業獲得了一個穩固的宏觀環境和持續增長的市場需求。
賽迪顧問設備產業研究中心分析師王鎵垠
2014年,世界經濟尤其是工業經濟仍處在深度調劑階段。 2012和2013年全球領域內的制作業持續走低,市場對機床設備的需求量也涌現了必定程度的萎縮。 在此背景下,中國作為機床銷售額全球第一大國,已成為了各國機床廠商爭取的焦點。 隨著中國制作業轉型升級步伐的不斷加快,以及受2014三個季度機床行業復蘇的影響,高端智能化的加工機床設備以及普通機床數控化開端受到市場更多的青睞,大力助推了機床電子行業的穩固發展。
2014年機床電子行業發展現狀
市場規模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創新,全球機床電子產業迅猛發展,現已較為成熟,在數控系統、伺服系統、主軸系統、供電系統以及把持電器等領域的技巧程度不斷提升。 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在機床電子方面起步早,發展成熟,行業內全球領先,并涌現出大批有影響力的企業。 目前,全球高端機床電子產品重要集中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中低端產品中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占領重要地位。 以德國西門子、日本發那科、日本三菱為代表的少數企業壟斷了中、高端數控系統的市場,且德國、美國、日本的伺服系統和把持元器件在技巧上均領先于世界其他競爭對手。 而發展中國家技巧及生產基礎單薄,逆差宏大,如中國機床產業規模已經持續兩年保持全球第一,但高端機床電子產品如高端數控軟件基礎依附進口。
2013年,全球機床電子市場規模達到1330.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9%。 2014三季度全球機床電子市場規模達到1189.0億元。 預計2014年全球機床電子市場規模將達到1475.0億美元。
2011年后,國際經濟大環境的持續低迷導致中國出口需求疲軟,且亞洲地區對機床的需求產生結構性變更,機床業訂單縮水嚴重,對中國機床電子行業影響較大,加之中國機床電子制作企業面臨中、低端產能過剩、中小企業金融問題、經濟增長更重視質量的政策性轉變等問題導致機床電子行業近兩年浮現負增長局面。 但在國家宏觀調控力度加大和產業結構調劑升級的驅動下,隨著《“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案》、《高端設備制作業“十二五”發展方案》等一系列方案的出臺,對機床電子產業將有必定程度的增進作用。 同時鑒于中國機床及相干行業“低位趨穩”后“觸底反彈”,以及2014三季度機床出口浮現安穩增長,預計機床電子市場在2014年實現百分之十以上的市場增長幅度。 2013年全年中國機床電子市場規模達到376.1億元,增長率保持負值。 2014三季度市場規模達到336.8億元,增長率隨機床產量回升而增長的趨勢明顯。 預計2014年市場規模將達到425億元
2014年中國機床電子行業產品進口總額和出口總額穩固增長,增速同比降落。 機床電子行業出口總額穩固增長,但出口產品以中、低端為主,同期進口產品以高端數控系統及精密伺服、把持元器件為主,貿易逆差明顯增長。 進口國家重要為日本、德國、美國和韓國等機床電子產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中國企業從進口相干產品的總量增長。 從數控系統、數控機床、伺服系統兩類機床電子重點領域的進出口情況看,中國機床電子對外需求程度保持增長趨勢。
2014三季度中國數控系統進口額為132.5億元,進口國集中在日本和德國兩個國家,高端進口數控系統如西門子數控重要利用于國內高端數控機床制作,中、高端數控系統如發那科、三菱數控系統用于國內中、高端數控機床制作及數控化。 數控系統進口額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預計2014年數控系統進口額為183.6億元。
2014三季度,中國伺服系統進口額為39.8億元,同比增長1.2%。 預計全年進口總額達到55.7億元
中國數控系統、伺服系統重要以安裝到國產數控機床以整機向國外銷售的方法出口,單獨產品向國外企業出口額極少,均為千萬級別,與數控系統、伺服系統進口額相比有數量級差距。 鑒于以上情況,中國機床電子的市場規模與中國機床產量有密切關系。
2014三季度,中國機床產量為94.85萬臺,同比增長9.2%,轉變了上年機床產業負增長局面;金屬切削機床前三季度產量為69.77萬臺,同比增長8.7%,其中數控金屬切削機床產量為21.75萬臺,同比增長3.5%;金屬成型機床前三季度產量為25.08萬臺,同比增長12.3%。
市場結構
1、區域結構
2013年,全球機床電子產品90%來自以日本、德國、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的基礎現狀并未轉變。 世界領域內,中、高端數控系統基礎被德國西門子、日本發那科以及日本三菱所壟斷,企業在產品定價方面享有絕對話語權;伺服系統市場中,歐美企業走高端路線,日本企業如安川處于中、高端,國產伺服系統由于技巧和售價劣勢處于市場最低端,雖然個別企業具有必定技巧優勢,但總體實力較弱;機床把持電器市場較為復雜,總體來看歐、美、日企業產品可靠性高、技巧先進、價格處于中、高端,國產把持元器件技巧程度與可靠性參差不齊,價位較低。 2013年、德國以數控機床、成型機床的大批訂單帶動其機床電子產業的快速增長,機床大國意大利與德國一起帶動了歐洲機床電子細分產業的扭虧為盈,實現正增長,且各大生產商逐步由單純制作業向生產服務型企業轉變,延伸了產業鏈,進步產業總體價值和效益。
2、產品結構
在機床電子的細分領域中,相對于伺服、主軸系統以及把持電器等細分市場,包含軟硬件的數控系統盤踞相當重要的地位。 2013年,全球數控系統的市場規模達154.7億美元,占機床電子市場總規模的64.1%,處于絕對領導地位;伺服系統的市場規模為29.5億美元,占機床電子市場總規模的12.2%;把持電器的市場規模為32.8億美元,占機床電子市場總規模的13.6%。 數控系統在盤踞超過六成的市場規模背景下,仍存在大批市場潛力待開發。 我國作為世界機床生產第一大國,新生產金屬切削機床的數控化率與國際先進程度的差距在30個百分點以上,數控系統在我國數控機床產業中的利用潛力宏大。
2014年,中國機床電子市場中,數控系統市場規模約為246.5億元,占比58.0%;伺服系統市場規模為65.5億元,占比15.4%;把持電器市場規模54.0億元,占比12.7%;主軸系統市場規模約為20.8億元,占比4.9%;供電系統市場規模22.5億元,占比5.3%;還余3.7%為其他機床電子元器件。
3、品牌結構
全球機床電子行業集中度較高,重要集中在日本、德國、美國等發達國家。 例如在2013年數控系統領域,前3強企業產值約占行業總產值的90%以上,其中,接近一半的全球數控機床采用的是日本發那科數控系統,高端數控機床領域超過七成的整機采用西門子數控系統,發那科與西門子一起共盤踞數控系統市場的82%以上,日本三菱數控系統也在市場中占領超過10%的市場份額;在伺服系統領域,中高端產品重要集中于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幾家大公司,包含德國西門子、德瑪吉,日本安川、三菱、山崎馬扎克等;機床主軸系統領域與伺服系統領域類似,重要產品集中在德國西門子、海德漢,西班牙法格,日本發那科、三菱等企業中;機床把持電器生產廠家重要為美國通用電氣、德州儀器,法國施耐德,德國西門子,日本三菱電機、歐姆龍等。 據統計,2013年歐、美、日企業占領全球機床電子市場份額的76%以上,企業集中度較高,而中國本土企業在全球市場份額的占比不到8%,且絕大多數為中國國內自產自用,以中、低端數控系統及元器件為主。
發展動態
1、外企穩居市場主導,國內企業研發投入有待進步
近年來,我國機床電子產業在機床產業的帶動下快速發展,但差距依然較大,全部機床電子市場對外依存度過高,中國高端機床電子基礎被外企壟斷的現狀依然保持。 極個別國內企業控制的高端技巧及產品重要利用于軍工領域,目前還未對中國相干產品技巧程度提升產生積極影響。 目前在機床電子各個子領域均涌現了中國企業的自主產品,但在技巧程度、性價比、穩固性、市場占領率等方面絕大多數處于中、低端。 國內企業研發投入也有待進步,中國機床電子相干企業的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平均僅為2-4%。 研發投入資金的用處也和國外企業存在較大差距,中國企業研發投入的70%以上用于購置軟件和儀器,而歐美先進企業60%的研發投入用于設計、實驗等自主研發方面。
2、發展勢頭日漸牢固,國內企業市場競爭逐步加強
隨著市場潛力得到大力開發,且在大批國家重點工程和科技專項的支撐下,中國機床電子行業發展快速,一批國內需求急切,長期依附進口的重點機床電子產品的國產化過程有了本質性的突破。 部分國產數控系統廠家已基礎控制多軸聯動、RTCP(旋轉刀具中心點)三維刀具補償等技巧,其研制的高級數控系統能滿足部分用戶的需求;2013年,中國金屬成形機床持續增長4%,產值達382.2億元,全球占比27.3%。 中國成型機床在之前的2011、2012年分辨實現50%和21%的增長速度,導致成型技巧占比進步至37%。 在金屬成型機床與金屬切割機床的同時帶動下,中、低端機床電子市場如低端數控系統、非精密伺服系統、一般把持電器等領域發展迅猛,為相干企業累積資金并投向中高端技巧研發供給了良好基礎。
3、優質企業不斷發力,資本類型日趨多元
近年來中國機床行業各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均超過百億,進入世界機床企業十強,與世界名企展開更高層次的競爭。 機床產業蓬勃發展的態勢直接導致機床電子市場的繁榮,面對潛力宏大的中國市場,國內各類型相干企業不斷發力,搶占市場先機的同時努力提升自身的技巧及經營管理程度,在機床電子各個領域均涌現了若干國內領先并具有必定國際競爭力的優質企業。 在數控系統領域,涌現了廣州數控、北京凱恩帝、華中數控、成都廣泰、北京航天數控等技巧領先、發展勢頭良好的國內數控企業;在伺服系統領域,不僅有匯川技巧、臥龍電氣、英威騰電氣、大連電機、廣州數控等相干國內優良企業,還同時擁有國外名企的本地化合資企業,如北京發那科機電;在主軸系統、把持電器等方面,涌現出一大撥充分參與市場競爭的民營企業。 中國機床電子產業中的資本類型日趨豐富,目前行業內的多元化投資環境已初步形成,機床電子行業作為市場程度較高的行業之一,民營、外資和國有資本的比重較為合理,當前已初步形成了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三資企業多元化發展的良好格式。
2015年中國機床電子市場發展趨勢
市場規模預測
當前,隨著國內制作業轉型升級過程的不斷加快,工業產品的請求與標準越來越高,導致機床產業存在淘汰落后產能、提升技巧程度和數控化率等目標越來越清楚,機床電子行業獲得了一個穩固的宏觀環境和持續增長的市場需求。 根據國內設備產業向智能化轉型發展的良好勢頭和茂盛的市場需求,聯合前三年機床電子市場的起伏波動原因,預計未來三年中國機床電子市場規模將持續保持增長的態勢,2015年將達466億元,2016年將突破500億元大關,達到527億元左右。 2014-2016年中國機床電子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預計為11.4%以上。
市場結構預測
預計2015年中國機床電子市場將以10%左右的增長率持續穩固增長。 其中數控系統市場規模將略有提到61%,伺服系統占比則穩固在15.1%,主軸系統保持在5%左右,供電系統略有降落達4.9%,把持電器占比提升至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