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機器人正在從物料架子上抓取小的沖壓件,將其放到磨具上,對準相應的零件,然后交給后邊的兩個機器人分辨對不同焊點進行焊接。 這是近期《華夏時報》記者在寶馬沈陽鐵西工廠的一個焊接車間內看到的場景。 一個機器人正在從物料架子上抓取小的沖壓件,將其放到磨具上,對準相應的零件,然后交給后邊的兩個機器人分辨對不同焊點進行焊接。 這是近期《華夏時報》記者在寶馬沈陽鐵西工廠的一個焊接車間內看到的場景。 事實上,中國制作業機器人正在迅速崛起 人口紅利的迅速消散,正逼迫高科技企業成為無人工廠,而《中國制作2025》總體方案的發布,更是預示著這個趨勢無法逆轉。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協會數據顯示,電子產品制作將成為工業機器人行業最大推動力。 2014年,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中國企業購置了近6萬臺工業機器人。 “機器換人”熱潮據悉,上述焊裝車間是沈陽鐵西工廠主動化率最高的車間,它目前共有355臺機器人(未來還會新增200多臺機器人),其中局部焊接線擁有240臺,總焊裝線115臺,這些機器人不僅能完成高精度的焊裝工作,還可主動調換機械臂,以滿足不同部件的焊裝需要。 而在廣東東莞,首家“無人工廠”廣東長盈精密技巧有限公司揭開了一幅未來制作的圖景——所有的工序都由盤算機把持的機器人、數控電腦加工設備、無人運輸車和主動化倉庫設備來操作,技巧人員則自如地坐在盤算機旁,通過中央把持系統實時監控著車間的生產信息。 這是一家手機元件供給商,這家工廠應用機械臂制作手機元件,產品通過全主動流水線進入倉庫,然后主動分包轉運。 這家工廠其實還有一些工人,但相比本來600多人的工作規模,現在總共只需要60個工人。 “一臺機器手可以替代6至8名工人 ”該公司董事長陳奇星說,未來兩年上崗的機器手將增長到1000臺。 “機器換人”打算完成后,全部中后臺操作人員將不超過200人,80%的工序將實現無人化。 與許多熟工相比,剛上線的機器人只能算是個“新手”,但其生產的產品數量和質量卻遠超熟工、能手。 機器人上崗以來,產品不良率從超過25%降至不到5%,而產能從每月每人8000多件進步到2.1萬件。 這只是東莞的一個縮影 據悉,東莞市打算到2016年完成“機器換人”利用項目1000-1500個。 今年初,廣東省提出3年累計推動19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機器換人”。 而記者采訪東莞多家企業創造,機器人動輒幾百萬、幾千萬甚至上億的投資讓許多中小企業望而卻步,事實上“無人工廠”并不多,東莞許多工廠選擇將設備更新換代,新的設備也可以節儉不少人力。 但這并不妨礙他們對設備進行更新換代 實際上,這也是“機器換人”的一種方法 “‘無人工廠’的成本太高,也不合適我們這個行業 ”東莞一家紡織企業負責人阿花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現,盡管他們沒有成為“無人工廠”的打算,但仍然在近幾年將許多設備更新換代了。 “新的設備投入應用后,大大緩解了招工難的問題,節儉了20%的人工。 ”上述企業負責人稱 招工難、用工貴成了珠三角制作業者“機器換人”的最大動力。 佛山市市長魯毅流露,根據佛山社保局調研的數據,佛山春節后的返工率僅為87%。 這意味著,100個工人上班,年后只有87個工人上班,缺13個工人。 魯毅認為,中國人口紅利的拐點已然到來 “招工還是一年比一年難 ”這是阿花這幾年最逼真的感受,年輕一代打工者的維權意識較高,并且對福利請求較高,這幾年珠三角企業不僅僅面臨著招工難,還面臨著用工貴的問題。 “至少機器人不用供給宿舍,不用繳納社保,也沒有工傷的危險。 ”阿花說 政府熱捧“不能簡略地把‘機器換人’看成是解決用工難的措施,這是工業制作主動化、精密化、智能化程度提升和產品品德進步的體現。 ”陳奇星說 據東莞市市長袁寶成流露,目前東莞正在大力推動“機器換人”打算。 每年將安排專項資金2億元國民幣來推動此項打算 從去年9月至今年6月底,東莞市共受理“機器換人”項目530個,全部投產后將減少用工約3.6萬人。 東莞市還打算打造一個機器人制作產業,目前該市已經有200多家與機器人制作相干的企業。 根據東莞有關部門抽樣調查顯示,近5年東莞有66%的企業投入資金開展“機器換人”工作,92%的企業表現,未來2年將持續加大投入或籌備開展。 已經開展“機器換人”的企業,有49%的企業節儉生產人員10%以上,20%的企業節儉生產人員30%以上。 東莞是全部中國制作的一個縮影,目前已有多個省市啟動了“機器換人”打算。 另據不完整統計,全國已建和在建的工業機器人產業園近40家,相當于平均每個省有超過一家工業機器人產業園,而更多的園區還在籌備中。 “我們到各地考核時,處所政府都十分熱情 ”一家機器人企業負責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現,許多處所都看好機器人發展的遠景,盼望把機器人作為一個發展的重點。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農民工增長率已經降到了0.1%。 而在2010年,這一數字是6% 不出意外,今年下半年或是明年,我國農民工將涌現負增長。 人口紅利的消散,機器代替人工,成為企業的現實選擇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統計數據,2014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總銷量為25萬臺,同比增長27%,汽車、電子、金屬等利用行業仍然是機器人最大的市場占領領域。 中國市場方面,2014年總銷量達到5.6萬臺,穩居全球第一大市場的地位。 其中進口機器人銷量為4萬臺,同比增長47%;國產機器人銷量為1.6萬臺,同比增長77%。 中國在去年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 “目前各行各業對機器人的需求已經開端井噴 ”沈陽新松機器人主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現,在成本上,機器人通常僅為人工成本的四分之一,此外機器人在質量、效率、管理等方面還能帶來很多新的附加值。 所以,在機器人技巧快速提升、價格大幅降落、人工缺乏、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中國的工業機器人產業正處于一個井噴時代。 本文起源:華夏時報作者:福蒙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