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發布的非官方中國工業運動數據更加讓人感到,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潛在經濟活力進入10月后仍延續疲弱趨勢。 這可能讓那些認為工業產值已在9月份強勁反彈的人感到意外——9月工業增長值同比增長8%,高于8月份的6.9%。 然而,英國《金融時報》旗下的《中國投資參考》(ChinaConfidential)研究創造,9月份的“反彈”在很大程度上是較為明顯的統計基數效應造成的。 同樣,匯豐(HSBC)/Markit周四發布的PMI也可能讓人產生曲解,數據顯示,10月迄今中國制作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升至50.4,9月報50.2。 實際上,制作業產值和新訂單兩項指數(衡量工業活力的要害指標)顯示出明顯走弱的趨勢。 凱投宏觀(CapitalEconomics)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整體PMI指數受到就業分項指數復蘇的提振,而制作業產值和新訂單兩個分項指數都涌現了降落。 凱投宏觀在報告中指出:“其他分項指數(除了就業指數)表明,需求持續低迷。 ”下圖顯示出就業分項指數對整體PMI指數的影響(黑線),然而更為狹義的衡量指標——工業產值和新訂單指數——依然處于下行趨勢。 凱投宏觀總結道:“總的來說,今天的PMI讀數表明,盡管健康的出口需求持續支撐制作業部門,但不斷降溫的內需依然構成了拖累。 ”圖表顯示出,制作業產品的新訂單總數和新出口訂單均保持疲軟勢頭。 還應指出的是,高開出口的做法重新興起,極大地夸張了出口數據。 制作業實際上在持續走弱有些人會對制作業PMI指數中明顯的疲弱趨勢感到困惑,因為9月官方統計數據已顯示工業增長值反彈。 但《中國投資參考》的研究員拉斐爾哈爾平(RafaelHalpin)表現,后一個數據與現實情況相悖。 哈爾平表現:“涌現這種明顯的差別,重要并不是因為9月份工業產值意外強勁,而是因為8月份工業產值數據的疲弱具有誤導性。 ”今年8月份工業產值同比增幅比7月降落2個百分點,降至2008年以來的最低程度。 然而,這種降落在很大程度上是異常高的基年數據造成的 2013年8月,中國許多地區都涌現了異常炎熱的氣象 哈爾平指出,空調應用增長將用電量推升至創紀錄的程度,并贊助將工業產值增長率推升至17個月來的最高程度。 這些在2013年8月份異常高的指標,在12個月以后扭曲了同比增長率。 因此,今年8月份工業產值增長大幅降落受到了能源部門產出降落0.6%的拖累。 相比之下,制作業部門的工業產值在今年8月增長了8.0%。 同樣,今年8月全國用電量同比下滑,重要受到那些在2013年夏季氣象極其炎熱的地區推動。 上海和江蘇省的用電量分辨降落18%和14% 江蘇省的工業產值降至歷史最低程度 哈爾平表現,這種高基數的扭曲效應在9月有所削弱 成果是,能源部門的工業產值增長率反彈3個百分點,其中江蘇省的數據也比8月份高出3個百分點。 這讓整體數據看起來強勁復蘇,其實是具有誘騙性的 如果撇開8月份具有誤導性的低數據,9月份的工業產值實際上符合其他數據系列所浮現的放緩趨勢。 9月份工業產值同比增長率比7月降落1個百分點,不算8月份,該增速是2009年4月以來最低的。 再考慮到9月出口反彈似乎也有些虛幻,擔心中國經濟的理由或許是增長了,而不是減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