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圖形徐僑唯制 商報記者譚亞 “恭喜發財,紅包拿來”逐漸成為互聯網企業撬動財富之門的一把金鑰匙。 在剛結束的馬年春節,由新浪、騰訊、阿里等電商大佬派發的“紅包”福利,吸引眾多粉絲的眼球。 他們將優惠券、補貼等實惠包扎成一個個“電子紅包”,引領電商企業等再生出一條營銷渠道。 分析人士稱,紅包本身并無多大商機可言,但遇到互聯網變成“電子紅包”成為攬客手段,不僅帶來美譽度,還收獲大批真金白銀,或將為企業洞開一扇全新的營銷之門。 深諳營銷之道的電商也將“電子紅包”撒遍網絡。 據悉,騰訊的社交工具微信也成為大贏家 超過500萬用戶搶紅包,而用戶要領紅包則必須將微信綁定銀行卡,這時當起“小二”的微信紅包,則將“POS機”遞到消費者面前,開通“微信支付”功效。 而微信支付的背后,就是一個宏大的產業鏈接,包含了話費充值、購置電影票等等一系列的支付功效。 不論是商家自己派發,還是電商平臺拿出真金白銀讓利,滿天飛舞的紅包的確在下著另一盤棋。 “大批用戶正在激活微博 ”互聯網分析師黃嘉榔介紹,近5000個企業、機構或個人通過運動平臺發起子運動,帶來粉絲增長超過1.1億。 另一組公開數據顯示,新浪“讓紅包飛”后,已發出紅包至少2.7億個。 此外,不設門檻的參與,讓商戶節儉了一大筆促銷“進場費”。 相當于新浪微博免費供給“場地”,供電商企業派發紅包 “電子紅包其實就是團購優惠券的情勢 ”他認為,“筑巢”的新浪微博和“引來”的電商企業,最終都將借“紅包”,將用戶導入消費之門。 將傳統禮數搬至網上的“吸睛術”,或為擅長造節的電商生出另一個“節”。 業內人士分析,電商發紅包或將啟發更多企業模仿這一營銷方法。 黃嘉榔認為,“任何時候推紅包營銷,都趕不上傳統春節 ”他認為,時間節點是電商大佬們“紅包促銷”成功的要素之一,在其他節日照搬紅包模式,收效不必定明顯。 不過,在“雙11”單日銷售額超過350億元,“雙12”等諸多數字促銷節扎堆生長的背景下,愛好“鬧熱”的互聯網企業或將受此啟發,摸索出更多類似“紅包”節的商機。 互聯網分析師黃嘉榔介紹,化裝品、書籍、美食類電商,更愛好搭載“紅包模式”摸索渠道營銷之變。 “每個化裝品品牌都會有試用裝的產品,而‘電子紅包’就是一種可以聯合的情勢。 ”黃說 此外價格相對透明的書籍類產品,同樣合適該模式。 “這類產品一旦給出優惠,用戶心里非常明確到底產生了多少實惠。 ”他認為,在實惠效應的刺激下,平時習慣在網站上促銷的書籍電商,還能調動用戶參與性、加強趣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