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訊)鄰近春節,黔江泥香味股份合作社的微信平臺上,香腸臘肉、散養土雞、農家土雞蛋的訂單不斷。 然而,合作社理事長徐清云卻在為物流頭疼 本來,合作社6000多畝基地疏散在黔江、酉陽、秀山多個鄉鎮,為節儉成本,客戶從網上訂購的年貨要先從各個鄉鎮運到黔江縣城,再托客車帶到重慶;合作社的運貨車到龍頭寺汽車站接貨后再分辨派送給客戶。 這樣的物流方法,不光時間受限,成本也不低 記者近日在調查中創造,正是這樣的最后一公里瓶頸,了農產品更好更快地走出去。 農產品電商要想真正掘金,物流服務系統還需更給力 傷不起的運輸成本據記者調查,我市農產品通過網絡銷售,物流一般采用三種方法:配備物流團隊,自己送貨;交給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通過客車帶貨到車站,再進行轉運。 三種方法所需成本都不低 天農八部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專營網上梁平柚業務,客戶重要來自、上海和西北五省。 他們重要通過圓通、、順豐或者同城快遞發貨 董事長肖章均介紹,成渝兩地快遞費是10元一件,20元,最貴的東北地區要50元一件。 位于璧山的蜀都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一般將貨品送到物管或者合作的店里,由客戶自取。 其負責人說,合作社的送貨車每臺每天油費需200元左右,如果配送到戶,成本會更高。 徐清云告訴記者,物流成本在農產品成本中要占15%到30%。 而潼南縣蔬菜局副局長張月英認為,網上客源規模有限,相干企業物流配送尚不完善,所以,物流成本在農產品成本中占50%左右。 耗不起的冷鏈物流在網絡營銷專家李雙燕看來,標準、習慣、體驗、口碑與物流是農產品網絡營銷的瓶頸。 其中冷鏈物流尤為重要,所需條件也最多:庫房,冷藏+冷凍的混雜配送車輛,冷藏周轉箱及恒溫設備。 徐清云對此深有感想 合作社基地的蔬菜頗受重慶主城客戶的青睞,但蔬菜達到重慶后缺乏冷鏈運輸,無法保證客戶拿到的都是新鮮菜。 遇到這種情況,只能無條件賠償 農產品電子商務,尤其是生鮮產品和葉菜類,面臨很多現實艱苦。 冷鏈物流就是其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市商委農村流通處處長簡增瑜說,由于冷藏和配送的短腿效應逐步浮現,不少網上賣菜的農產品電商舉步維艱。 為將新鮮農產品及時送到消費者手中,我市也有一些電商自備冷庫、冷藏車,可一輛冷藏車每年僅日常掩護就需多花三四萬元。 所需投入高、投資回報周期長,讓諸多農產品電商對冷鏈物流望而卻步。 線上線下營銷聯合或成必定趨勢在冷鏈物流發展受限的情況下,農產品電商開端積極摸索新的商業模式,與社區直營店或者與方便店、大型超市、大型農貿市場合作,在必定程度上化解小規模物流的難題。 據懂得,天農八部公司就正籌備在成渝兩地建立自己的直營店,在北京等地建立網點,通過大客車運貨,客戶線高低單、線下取貨。 而秀山縣以當地物流園眾多批發市場為基礎,已構建起線下展現交易和線上網絡訂購相聯合的(線下商務機會與互聯網聯合)新型電子商務系統。 在線上構建起云智網商城,用淘寶等第三方電商平臺發展網店200余家;在線下建立武陵生活館實體展現店,構建籠罩縣城、輻射毗鄰鄉鎮的24小時配送系統。 秀山縣有關負責人介紹,2017,秀山將建立2200家體驗店、60個分發中心,實現線上年交易額達到20億元。 市商委農村流通處處長簡增瑜流露,在大力支撐冷鏈物流業發展的同時,今年我市將實行五個一持續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即:完善一批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造就一批涉農電商企業和代理商、帶頭人;支撐一批生產、流通企業網上經營;建設一批農村電商服務站;組織一批農網對接。 并啟動電商進鄉村舉動,領導和支撐流通企業、涉農企業和農民合作組織開辟網上市場。 (起源:重慶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