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濰坊9月20日電(記者李曉喻)經濟數據疲軟令外界擔心中國經濟再度面臨“降溫”甚至“失速”風險,但在海外經濟學者和政商人士看來,這種擔心是“想多了”。 繼2014年一季度經濟增速降至近一年半以來新低后,8月,中國一系列重要經濟指標紛紛“爆冷”:“克強指數”之一發電量罕見同比降落;工業增長值同比增速較上月大跌逾2個百分點,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新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更是跌至13年以來低點。 數據走低引得外界對中國經濟的擔心又起 不過,19-20日在山東濰坊舉辦的第七屆亞洲制作業論壇年會上,眾多與會經濟學家和政商人士對中國經濟走勢表現樂觀。 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歐洲經濟協會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指出,中國經濟能夠實現穩步調劑,從兩位數的高增長率逐步過渡到一個新的合理程度。 巴西駐華大使館特命全權大使萊昂表現,在中國經濟增速有所降落的背后下,是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不斷加強,對出口的依附減少的現實,這表明經濟增長正在找到新引擎,是可喜的變更。 “我對中國經濟的發展遠景非常看好 ”新加坡制作商聯合會副會長李雪民說,現在正是中國重振經濟影響力的時刻。 事實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已在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提示說,經濟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單科”,更要看趨勢、看全局、看“總分”;中國經濟有宏大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不會涌現“硬著陸”。 曾因制作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下滑被質疑“風光不再”的中國制作業也被廣泛看好。 在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看來,中國的制作業正在迅速發展,科技研發也卓有成效,“未來能和中國經濟競爭的國家寥寥無幾”。 萊昂指出,在“金磚四國”(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只有中國有真正成功的工業政策”,只有中國能夠使制作業實現多樣化,并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這是其他三國無法企及的”。 英國48家團體俱樂部總裁MandiSturrock也表現,中國當前所處的經濟地位正如19世紀的英國,“是全球制作業的領軍者”。 不過,盡管看好中國經濟遠景,與會人士也提示說,這艘世界第二大經濟巨輪的掌舵者需要做出一些積極的轉變,以行穩致遠。 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指出,要施展中國經濟潛力,政府的“手”絕不能伸得太長。 目前“政府的‘手’仍然隨處可見”,中小企業在募集和應用資金上不完整,這不利于企業施展創新和開辟精力,也難以充分勉勵大眾創業。 政府應當放松不必要的管制,以更好地激發經濟活力 李雪民建議,中國官方應當加大對結構性問題的器重,“經濟結構應當讓優良的人得到資金和資源,來激活經濟”。 在他看來,近期中國對國企的混雜所有制,無疑是釋放經濟活力,推動轉型升級的重要一步。 政府需要采用適當的措施,保證這一過渡順利完成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