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外匯1月3日訊近兩日頒布的2013年12月中國官方與匯豐中國制作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均環比回落,中國官方制作業PMI不但半年來首次環比回落,而且降幅超出預期。 匯豐中國制作業PMI與預期一致,創3個月新低 這體現了在重要出口市場—歐美日逐步走向復蘇的利好環境下,國民幣升值和國內工資上漲給制作業造成的負面影響。 而且,內需形勢并不明朗,國內制作企業對未來市場還走向持謹慎態度。 雖然消費品市場持續擴大,但以重工業為首的制作業面臨產能過剩和政府把持污染的壓力。 同時中國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緊張又推升了融資成本,企業獲得貸款的難度更大。 以下是五位經濟學家的重要評論觀點: 大華繼顯(UOBKayHian)經濟學家FanZhang認為,PMI下滑證實了我們的觀點。 中國經濟增長正在放緩,國內需求的復蘇仍然軟弱 PMI分項數據預示著補充庫存的進展疲弱,今后融資成本增長將仍是中國經濟中期發展的重要要挾,仍對中國經濟復蘇步伐保持警覺。 新訂單這一先行指標持續3個月降落,12月13日還錄得5個月新低。 這意味著需求的恢復速度依然緩慢 花旗團體(Citigroup)經濟學家ShuangDing與MinggaoShen表現,企業預期不夠樂觀,去庫存持續。 12月制作業企業經營運動預期自去年1月以來首次跌落臨界點50,這意味著制作商對企業遠景依然保持警惕,可能源于流動性吃緊和需求疲軟。 由此部分導致原材料庫存指數進一步降落,此外,在信貸收緊和把持政府債務的環境下,增長可能進一步下滑。 而企業債券收益率和銀行間利率體現出的資本成本上升將增長制作商壓力,小企業的壓力會特別大。 巴克萊(Barclays)經濟學家JianChang與JerryPeng認為,PMI報告的細節表明下滑是廣泛現象,12月成品與原材料庫存均減少,采購指數也顯示疲弱。 這意味著過去幾個月表現強勁的生產和庫存累積可能走到了終點,因為企業面對需求疲弱的形勢變得更加謹慎。 和前幾個月大企業與小企業表現分化不同,12月的大中小企業PMI集體降落,這意味著經濟增長加快下滑的問題更加廣泛。 摩根大通(JPMorgan)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朱海斌表現,看來經濟運動開端整體放緩,小企業面臨尋釁更大的商業環境,預計最近這輪經濟復蘇可能在去年第三季度見頂,工業運動到年底會更加緩慢。 這種變更的一個重要動力是政策立場轉變,第四季度的重心在由第三季度的穩固增長向結構轉變。 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Generale)中國經濟學家姚煒稱,成品去庫存速度加快,預計這可能源于制作商對遠景的信心減少,或者可能是采購量季節性下滑。 以過去的數據模式斷定,前一種原因的可能性更大 總體而言,PMI報告表明中國制作業增長疲弱 預計2014年上半年,流動性緊張的環境會持續表現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