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制作業的發展已經進入新時代,而經濟總態勢是下行的。 認清形勢,調劑產業結構,增進我國制作業轉型升級 圖片起源于網絡現在中國經濟的總態勢是下行的 一組數據是今年下半年以來我們的工業增速在急劇下滑,8月份竟然涌現金融危機以來工業增速最低的速度6.9,以至于海外媒體發表文章,標題是中國怎么了。 另一組數據是發電量 我國發電量更是急劇降落,1-11月增速是3.1,而去年1-11月的增速是7.9。 經濟增速在下滑,這是不容爭辯的事實,我們要容許經濟增速下滑。 1985年中國的GDP相當于美國GDP總量的5%,2013年占到55%。 當然,我還是愿意信任到2030年左右,中國的GDP總量將趕上美國,但這是量,而不是質。 質量質量,質在第一,量在第二,大家不要認為世界第一就好。 全世界工業產品500種,中國以220種的數量列世界第一。 去年中國的鋼產量8億噸,占全世界220個國家16億噸的50%,這給我們帶來什么?我們就義的卻是空氣和環境。 我們在質上存在很大問題 比如,中國海陸空運輸工具的發動機大多是外國的 最近珠海航空展,我們展現了殲31、運20顯示力量 但是美國人發表文章嘲笑我們的軍用飛機毫無例外地患了心臟病。 軍艦的發動機來自德國和烏克蘭,遠洋運輸貨輪的發動機是韓國的。 西方嘲笑中國的馬路是萬國汽車博物館,我們可以看看,汽車的發動機是誰的,變速箱是誰的,制動措施是誰的。 難道這也是現代化?我們必須下決心進行產業結構調劑,下大力量把經濟從數量型轉變為質量型,從粗放型轉為效益型。 下大決心把汽車、飛機、軍艦、遠洋貨輪等的發動機都改成中國制作。 通過產業結構調劑,逼著企業爬坡,這才是中國現代化的盼望。 (起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