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沖基金在全球資本市場中已經幾度風云滌蕩,然而在中國,這個充滿“猖狂淘金客”的行業卻剛剛進入爆發期的前夜。 “我們認為中國在未來數年資本市場的規模將可媲美美國,目前以美國為標的的資產管理產品占全球的半壁江山,而以中國為標的的產品仍然十分缺乏,尤其是以中國市場為標的組合基金(fundoffunds,即FOF)更是屈指可數。 ”SkyboundCapital全球首席投資官壽祺在吸收《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表現。 壽祺指出,造成這種局面的重要原因是中國絕大多數對沖基金由于規模較小、操作營運不規范、風險把持等種種缺點,而不能達到國際主流機構投資者的請求。 而與此同時,中國市場仍有很多小盤股以及信息不對稱,其中蘊藏宏大的投資機會。 成立于2008年的SkyboundCapital總部位于南非開普敦,目前公司旗下管理資產規模近5億美元,重要為歐洲、非洲和亞洲的私人銀行客戶、高凈值人群以及家族辦公室,還有一部分主權財富基金與金融機構管理資產。 規模、需求錯配“通常一些離岸的資管機構,甄別和篩選基金經理有一整套的指標,其中有包含以往事跡、風險把持等,還會進行一系列營運的盡職調查。 ”他指出 這些營運指標包含考核某個對沖基金是否有團隊分辨擔負銷售、投資以及后臺操作等角色,而在中國的很多對沖基金出于節儉成本的考慮,很多情況有些團隊是身兼數職。 此外,這些對沖基金的規模一般為1億美元以下,而一些北美機構投資者的單個基金投資金額大約在5000萬至1億美元,此外,這些機構投資者出于風險把持的考量,投資于單個基金的金額不得超過該基金總資產規模的一半以上,這就造成了尺寸的“不匹配”,他表現。 在風險把持方面,很多中國的對沖基金經理在單個部位的頭寸上限設定較為自由,這點讓很多成熟的機構投資者難以吸收,壽祺指出。 “因此,能通過這些層層篩選的基金經理可謂是鳳毛麟角,對那些需要遴選出多個基金來構建一個組合的組合基金,幾乎沒有操作空間。 ”相比之下,該基金旗下的ChinaRedFund在選擇這些對沖基金時有更大的機動性,單筆的投資金額也“豐儉由人”,由數十萬美元至上百萬美元不等。 組合的九成以上投資于以中國股市為標的的對沖基金,包含投資、、臺股以及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基金經理。 此外,中國監管機構在2013年2月正式開閘,在上海啟動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QualifiedDomesticLimitedPartner,簡稱QDLP)試點,并批準首批六家來自美國和歐洲的海外對沖基金參與試點。 他流露,由于中國大部分投資者對投資回報請求較為進取,而且對于把資產交給專業人士打理的觀念尚未普及,這導致海外對沖基金在中國市場募集資金十分艱苦,需要經歷至少幾年的投入期。 因此,目前大部分對沖基金的中國業務并未正式開端運作 小盤股掘金地中國市場有很多小盤股以及信息不完整對稱,這其中蘊藏宏大的投資機會。 “對于像這樣的大盤股,每個大券商都有專門的分析師來關注公司的最新發展,撰寫相干的研究報告,公司的一舉一動基礎已經完整在市場上有所反響。 然而相比之下,一些小公司的股票卻廣泛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導致市場價格未能充分反響公司的真實情況而被嚴重低估,這就給一些基金經理供給了尋找價值洼地的機會。 ”壽祺指出 同時,港股市場上存在很多市值在1億港元左右的小盤股公司,一個基金經理投資100萬美元就占到這家公司市值的10%,而對于一個資產管理規模數十億美元的大型機構投資者來說,不太可能把投資組合分拆成100萬美元單位,這樣在成本收益以及風險管控上都缺乏意義,所以這些小盤股公司自然變成了“漏網之魚”,他表現。 壽祺指出,從技巧層面來看,在美國這些發達市場,日均交易量的一半以上都是通過高頻交易進行。 “這進步了市場的效率,基礎上已經抹平了通過技巧手段在定價上套利的空間。 ”此外,由于中國的公募基金規模在近年來停止不前,機構投資者未能充分參與,從而為對沖基金這類市場參與者留下了很多尋找“阿爾法”的機會,他指出。 他流露,以去年為例,全部大盤上漲了20%左右,而一些離岸的對沖基金經理錄得30%左右的增長,在岸的投資的基金經理甚至獲得三位數的回報。 “這充分證明市場上還存在很多機會 ”他指出 下半年三大投資題材經歷了上半年的洗倉后,很多中國對沖基金經理由于重倉科技股和博彩股而跑輸大盤。 然而,壽祺認為下半年市場遠景樂觀,存在反彈的機會,基金經理可以重點布局三大板塊。 第一類是復合性金融產業,包含保險(放心保)、第三方、金融團體等,這些板塊將受益于國內投資者對金融產品細化的需求爆發。 “目前國內的重要銀行理財類產品,重要是企業債和私募股權這兩類投資包裝成理財產品銷售,但隨著市場投資者逐漸成熟,對金融產品的多元化需求越來越強烈,”他指出,并最近半年,中國的投資者對海外市場的投資興趣浮現爆炸式的增長。 第二類是高端制作業板塊,包含油氣設備、精密儀器制作、高鐵等相干概念的股票。 他指出,這個板塊處于爆發期的早期,而且市場估值未能完整反響未來的宏大潛力。 但由于技巧門檻較高,一直被很多中國對沖基金經理所疏忽。 第三類是醫療相干的概念股,將會受益于未來人口老化的長期趨勢。 ChinaRedFund自2010年中成立以來,目前資產管理規模約4000萬美元,截至目前的投資回報跑贏大盤大約10%(扣除所有費用后),整體波幅把持在6%-7%。 今年以來,由于全部中國對沖基金行業跑輸大市,而該基金組合目前保持零回報。 |